舞劇《原風》:匠人心 黑土情

12月19-22日,由黑龍江省文化廳、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黑龍江省龍江劇藝術中心聯合出品,王舉藝術工作室創作,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演出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原風》,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大劇院演上演。

黑土地上的藝術守望者
國家一級舞蹈編導王舉作為舞劇《原風》的總導演,力求達到最優的演出效果,且最大化地將想要表達的內容呈現出來。已擔綱幾部舞劇總編導的青年編導王鐸,自作品框架架構而出,就不斷在排練中打磨,使得作品的藝術質量不斷提高。目前的這一版本頗具時代感、民族風,獲得了眾多觀眾的高度贊譽與肯定。
“《原風》太棒了!喬梁老師拿起紅手絹開始跳舞的那刻,我們都震驚了。完全看不出來一個80歲的老人還可以這樣舞動,我80歲能有這種精神氣就好了。”一個中年男子感慨道。
12月19日,舞劇《原風》最后一幕:晚年的梁原拿起一方手絹,在舞臺上自如的跳舞時,佳木斯大劇院響起了持久不斷的掌聲和喝彩聲,觀眾們久久駐立,望著臺上的喬梁老師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看了這么多舞劇,我從來沒見過結束后掌聲可以持續這么久,大家都不愿離去,迫不及待想要和臺上的藝術家們暢聊的情景。”舞劇結束后收獲好評無數,王舉表示:有預料到觀眾反應會很好,但沒想到會這么熱烈。
《原風》是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故事中的主人公梁原,自幼追隨老藝人學習秧歌舞蹈,在追尋與堅守的過程中,她收獲著人生中最重要的友情、愛情與親情,同時也承受著時代大潮的沖擊與歲月流逝的雕琢。就是這樣一個藝術家與藝術相識、相知、相伴、相守的過程,飽含了主人公六十余年藝術生涯的悲歡離合,折射出的是一代民間藝術家在北國沃土上的堅持與守望。

大時代下個體的真情流露
“這個舞劇從創排到現在已經排練了很多次了,但每次跳到梁原拿著空空的飯盒不肯相信丈夫已經離去事實的部分,眼淚就不受控制的流下來。”青年梁原的扮演者郭嬌說道這里紅了眼眶。
舞劇《原風》的動人之處,不僅僅體現于對舞蹈藝術的挖掘與創新,更有其作為“劇”的敘事情感給觀眾帶來的震撼。《原風》所講述的故事,并非是創作者的憑空想象。劇中主人公“梁原”的人物原型,正是開場時飾演晚年梁原的舞蹈家喬梁。這位年過八旬的老人,與東北秧歌結緣六十余年,始終堅守著傳統藝術、不斷探索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后起之秀。《原風》劇中所講述的諸多動人故事如與愛人攜手一生的動人愛情、希望女兒傳承衣缽卻遭拒絕的傷心與失落以及在舞蹈教育之路上的守望等等,都是取材于喬梁老人的真實生活。
正是這種真情實感的挖掘,讓舞劇《原風》變得有血有肉,真摯動人。藝術創作不可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部述說當代人共同經歷過的“小歷史”的作品,更需要情感的真摯來贏得觀眾的共鳴。

火種取自民間 擁抱時代語境
“我和喬梁已經認識幾十年了,我發現她身上的很多特質是可以做為舞劇素材搬到舞臺上的,就以她為原型創作了《關東女人》、《永遠的秧歌》和《原風》,也逐漸形成了東北女人三部曲系列。”王舉說道。
王舉和王鐸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他們守著土地的根,護著土地的血脈,只為能傳遞黑土文化和黑土精神。這共同的生命追求和愿望,迸發出血脈傳承的力量。此前,父子二人已合作完成多部作品,舞劇《原風》同樣是由兩人共同創作。
其父子兩人都想要把這個有特色的黑土文化和精神圖騰變成一個民族性的能夠留存的作品,因而在劇中融入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藝術,展示獨特的人文歷史與民族風情,打造出這部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的舞劇。
作為一部講述民間藝術的舞劇,《原風》沒有停留在對原生態藝術形式的簡單復制上。按照主創者的初衷,作品的確是有讓更多觀眾認識并關注東北秧歌舞蹈的愿望。也正是基于此,從“老藝人”們身著傳統祭祀的服裝,到重要道具“神鼓”作為藝術傳承的標志,《原風》中處處可見民俗與民間藝術的元素。
然而最為難能可貴之處在于,舞劇《原風》不僅盡量避免將民間藝術形式直接化用到舞臺上,而且還選擇盡量克制地使用地域和民間符號,同時又適當地通過更加有時代特色、更具有普適性的藝術語境進行表達。從全劇的音樂創作到舞蹈動作的設計與編排,都不難看出創作者表現出最大程度上的克制。傳統元素作為重要的火種,點燃了《原風》的創作靈魂,但又“潤物細無聲”地隱藏在每一個舞姿、每一段音樂之后,而并非是直接的體現。

凝心聚力 繪制精美圖騰
現如今, 80歲的具有代表性的藝人和自己的學生一起共演一部舞劇,極為少見。充滿質感的舞臺視覺呈現,使得舞劇《原風》更像是用靈動的生命,鐫刻一代“舞者”凝透著血色的故事。無論是從舞臺、演員的表演,還是舞劇的作曲,都體現了濃郁的民族之風。
活態傳承,彌足珍貴。時代的更迭,沒能阻擋傳承人心中那一抹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他們在藝術上溯源,始終在創作與展望中耕耘,努力探尋自己的精神家園。精彩的演出博得陣陣掌聲,觀眾們沉浸在舞劇營造的恢宏氣勢中,被真實動人的劇情深深觸動,同時也為中華民族的文化以及傳承之美所感染。
走出去的方式各不相同,文化傳承的形式千萬種。此次《原風》引發熱評,吸引主流觀眾追劇,效果非常好,不失為一種成功的模式。為行走在文化傳承道路上的人們鼓掌,向一直堅守自己所做的事的老藝人們致敬。
作者:陽光
來源:劇組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