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詩社新聞 | 運河之源覓詩情

第一排左起:張立寧、曾金勝、周步、馬麗
第二排左起:娜仁朵蘭、安琪、楊超、蔚翠、楊喜來、雷從俊、小溪
第三排左起:趙智(冰峰)、往都、趙國培、陳相國
運河之源覓詩情
“運河源頭,枝條柔了,春花開了,大家的歡聲笑語如春風沉醉!采風活動給我帶來了盎然詩意。”這是詩人山杉在參加北京詩社3月10日采風活動中隨手寫下的感言。
當天上午,被譽為“京杭大運河源頭”的北京昌平白浮泉遺址迎來開春之后最為激情活躍的時光,北京詩社社長楊超、名譽社長趙智(冰峰)、及詩社同仁安琪、張立寧、陳相國、楊喜來、蔚翠、娜仁朵蘭、山杉、趙國培、曾金勝、雷從俊、往都、馬麗、周步、小溪等從四面八方匯聚這里,踏春訪古覓詩源,撫今追昔話詩情,深入開展采風活動。
京杭大運河在世界上與長城一樣享有盛名,而白浮泉被認為元代京杭大運河的源頭。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建成白浮堰,引白浮泉水作大運河北端上游水源。

白浮泉遺址留影
目前,白浮泉遺址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規劃建設公園。白浮泉一代山青水秀,空氣清新,景色宜人,遺址珍存星羅棋布,蘊含著至柔至善的文學元素和詩意情懷。
在北京詩社今年開展的“新京派”詩歌采風創作活動中,詩社社長楊超等策劃安排把北京風物作為重要抒寫對象,把白浮泉作為詩寫的重要驛站,組織詩人走進歷史深處,撫摸動人細節,從源頭喚醒一條貫通南北,與中國歷史命運息息相關的龐大水系,賦予涓涓細流以全新的表達。
在白浮泉遺址公園工作人員李海濤先生的熱情引導和細致講解中,詩社同仁認真參觀了白浮泉歷史展覽、都龍王廟、九龍池等歷史遺存。詩人們時而閱覽白浮泉史料文字和圖片,時而吟誦前輩先賢留下的關于白浮泉的妙章佳句。或拾階而上,心潮似運河澎湃;或登高鳥瞰,目光共水天遼闊。
在都龍王廟,詩人們在畫柱雕粱、碑拓壁刻和傳說故事中感受古人對水利和水文化的尊崇與膜拜;在九龍池,詩人們在古運河的巧妙規劃中體察彼時的科學精神和勞動人民的辛勤創造。
白浮泉邊,每一個旋渦、每一掬水波,嘻戲的水禽、鳴唱的飛鳥,含苞的玉蘭、返青的石苔,甚至每一絲掠過發際的清風,每一縷散落在古道的陽光,都觸發詩人無限遐思。

采風留影
走出白浮泉,詩人們還就近取道參觀明十三陵之德陵,在一磚一石間感慨歷史興廢。春風里醞釀的,不止是聞思觀感,不止是笑語歡聲,更有春水浸潤的詩潮,詩潮激蕩的現實。(雷從俊供稿)
北京詩社微信管理團隊
主編:
楊超
副主編:
蕭蕾、恩澤、蔚翠
監制:
小溪
編輯:
娜仁朵蘭、張遠、小溪
Beijingshishe

作者:雷從俊
來源:北京詩社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TEyNTMxMg==&mid=2653396603&idx=1&sn=aee4e5c394b8b2e26701279c69af646b&chksm=f2c36cd4c5b4e5c2172d01a6e9eaed801a3ddc4e279bd3ba15fd8c585a3c0fda16729861dfcb&mpshare=1&scene=1&srcid=0310Kv3muV91fvFTznTMwTwM&pass_ticket=YTvLpxQwwd7Pw5Qcv4zm5GnSXLJT24%2Ffh6%2FQ9q0BKnWqBhrUfXtJM5XlQcaK9KFQ#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