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舞劇《江湖》開票!
小人物的英雄史詩,大江湖的時代縮影

市井廟堂皆紅塵,國仇家恨身難離。
揮劍破云迎星落,傲視人間笑江湖。
2019年4月27日,由武漢歌舞劇院創排,文化部2016年度劇本扶持工程重點創作扶持資助原創作品——舞劇《江湖》即將于國家大劇院豪情上演!


以舞為語,映悲喜離愁
凡是江湖,必與俠義相關。“俠之小者,為友為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風雨飄搖的清朝末期,生活在漢口花樓街上的一群小市民用一種專屬于他們的姿態和精神,苦中作樂,頑強的活著。
日子里,有戲子對丫頭的愛戀之情,有李寡婦對戲子的暗戀之苦,也有馬班頭對李寡婦的思戀之意,
然而日子里的風云卷舒,戲臺上的風雅風月;市井中的風土淳樸,兒女情長的風范風骨,在舊歷辛亥年八月十九的前夜的一聲槍響中波云詭譎。
硝煙散去,漢口男人和女人們的耳邊,似乎又聽到兩個學唱漢戲《宇宙鋒》稚嫩的童音:“我和你紅羅帳倒鳳顛鸞……”
聽得耳熱,唱得悲涼。
歷史的進程絕塵向前,一群市井小人物面臨大時代的進程,演繹“時勢造英雄”的別樣傳奇。

以城為景,舞戲夢人生
傳統武漢碼頭文化建立于農耕文明基礎之上,擁有數千年的歷史,舞劇《江湖》以1911辛亥革命前后漢調“菊班”票友吳楚臣、肖長勝,漢戲藝人徐正奎等伶人參加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上海攻打江南制造總局突擊隊長潘岳樵等伶人戲子真實故事為底,以漢口普通市民的生活為景,再現了百年前武漢人面對時代變遷的精神風貌。
百年前老武漢日常生活、戲中戲、夢境與現實在劇中以“漢調”等戲曲元素,結合在一起,通過丫頭、戲子、李寡婦、馬班頭、碼頭老板以及扛碼頭的挑夫、叫花子等小人物的描寫,完成揭示人性、人格、人情、人道的題旨,表達了對掙扎在社會低層市民的深切關懷和同情,以及他們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豐滿了凄美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從兒女情長到家國情懷的升華變遷。

以史為鑒,塑熱血江湖
江湖是江河湖海。
江湖是闖蕩江河湖海的豪杰俠客,蕓蕓眾生的江湖。
他們放浪形骸,他們自在隨性,但骨子里卻流淌著血性、義氣、擔當和豪情。

作為當時社會上的特殊人群,他們總能與社會生活、政治變革發生密切關系。所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讓身處江湖的他們在辛亥革命爆發前夜挺身而出,把生死置之度外,體現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氣度和情懷。
正如梁啟超在辛亥革命十周年紀念時說的那樣:“一面是現代中國人自覺的結果,一面是將來中國人自發的憑借。”
這正是舞劇《江湖》所要體現的一種精神維度。
憶當年,風范依然,風骨依舊!
——編劇 王海濤

舞劇《江湖》匯聚國家級藝術班底,歷時四年研討構思劇本,從冬至夏精心創排雕琢,用懷舊精致的民國服裝,深邃立體的舞臺燈光,獨立氣質的原創音樂,為您展現家國變遷中的歷史圖卷。

2019年4月27日,星火重燃,《江湖》再現!
演職人員表
出品人:王海濤
藝術指導:梅昌勝
總編導:熊濤
編劇:王海濤
作曲:傅江寧
舞蹈編導:莫龍、陳彥杰、許峰
作曲/配器:萬江峰、程杰、劉文斌
舞美設計:張繼文
服裝設計:阿寬
造型設計:賈雷
燈光設計:何峰
道具設計:林毅
音響設計:熊軍
主演:
丫 頭:李若瑤、鄭欣子
戲 子:肖雪峰、張博晗
李寡婦:文艷、鄭直
馬班頭:張豪爵、金科
碼頭老板(丫頭父親):宋樂樂
乞 丐:凃俊

演出時間:
2019年4月27日星期六19:30
演出地點:
北京•國家大劇院歌劇院
(地鐵一號線天安門西站C口出)
票價:
100 / 180 / 240 / 300 / 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