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詩經相遇,讓山水更詩意
——“詩意鶴壁—生態文學高端研討會”召開
——“詩意鶴壁—生態文學高端研討會”召開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里的“淇奧”,指的正是河南省鶴壁市的淇河。淇河是一條盛產詩歌的河流,僅《詩經》中就有39篇吟詠淇河,又因其水質常年保持在二類以上,兩岸風光秀美,淇河被譽為“詩河,史河,生態河”。
淇河之生態美,鶴壁之環境優,引來了“詩意鶴壁—生態文學高端研討會”的召開。5月1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生態作家、專家學者齊聚鶴壁,為弘揚生態文學和鶴壁生態建設建言獻策。
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和鶴壁市人民政府主辦,旨在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生態文學的發展,用鶴壁的生態建設成果來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與自然是生命的共同體”的新時代發展理念。
研討會在如詩如畫的鶴壁宣傳片中拉開序幕,中國著名作家梁衡、李炳銀、李青松、馮秋子、邱振剛、楊海蒂、李樂明,鶴壁市政府市長郭浩,副市長劉文彪,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文聯等相關領導和單位參加了研討會。
著名生態作家梁衡做了題為《樹梢上的中國》的發言,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和大家共同探討了“生態文學的現狀和前景”,中國林業生態作家協會主席李青松做了題為《從繆爾談生態文學的影響力》的發言,著名作家馮秋子給大家講述了她編輯《葦岸文集》的一些感受,中國藝術報文藝部主任邱振剛則從小說創作的生態意識說起,《人民文學》編審、作家楊海蒂做了題為《從觀音山談對生態文學的認識和理解》發言,作家李樂明就自身的草木觀和生態文學創作提出新的思考。
7位作家結合自身的生態文學創作經驗,在研討會上與大家分享了生態文學寫作帶給他們的感動、收獲和思考。
中國林業生態作家協會主席李青松告訴記者,此次研討會以“生態文學”為主題,發表演講的都是業內多年進行生態文學創作的作家,向受眾展示了生態文學寫作的最新思考,力圖引起更多人對生態文學的深度思考和持續關注。“盡管生態文學不能直接改變生態狀況,但改變人們的思維和觀念,甚至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則是完全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態文學的作用是巨大的。”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楊奕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518/c403994-3109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