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獻禮共和國70周年華誕
——陳新《綿延的光芒》出版
四川新聞網南充8月19日訊(南平 文/圖)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有一處風景。她神秘,內斂,在光明的上游,在大愛的頂端。她是中國。偉大的中國。”這是近日在上海書展上被熱賣的一本名叫《綿延的光芒》的新書序言中開頭的幾句話,凝練而又有意境,能令外國人對中國充滿向往,令中國人對祖國充滿自豪。
確實,并非流光溢彩,但卻驚艷不凡。古老的中國是一個盛滿文明的福地,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包容和悅的洞天。
近日,作家陳新獻禮共和國70周年華誕的紀實文學新著《綿延的光芒》,經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該書26萬字,分為《綿延的光芒》《鮮艷的愛戀》《升騰的芬芳》《絢爛的心空》《心靈的原鄉》五部分,由一個個外國友人與綿延不絕的中國文明光芒之間發生的故事組成。寫法講究,有報告文學真實可考的元素,小說情節的傳奇曲折,散文情感的飽滿細膩,可讀,感動,震撼……
中國文明的光芒
中國文明的光芒,如潺潺甘泉,潤澤著世界焦渴的心。
相比于眾多獻禮共和國70周年華誕的圖書,《綿延的光芒》特點突出,該書由一個個外國友人與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之間發生的情感故事組成,內容鮮活、故事跌宕,除了令人唏噓感動、激情澎湃以外,也見證了中國的偉大。
這些外國友人中,有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母親咪咪•蓋茨。
文化既是民族的靈魂和心靈的家園,也是打開心靈門戶,化解誤會,增進理解的橋梁。
咪咪•蓋茨從青蔥的少女時代在斯坦福大學《亞洲藝術史》的課本上與中國藝術結緣開始,歲月更迭始終不改根植靈魂的與中國文化藝術的衷情,她大半生都致力于中國文化與藝術向世界的傳播,尤其是向美國的傳播。她曾先后將中國三星堆文物借展美國西雅圖、紐約等城市;又與中國敦煌研究院合作,采用古今交融,3D技術虛實結合的方式,在美國舉辦“敦煌莫高窟: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展。
中國的崛起,離不開文化的支撐。
文化傳播,雖如微風細雨,卻是最美的融入方式。
咪咪•蓋茨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推廣,在陶染歐美,雅識華夏的同時,她受人欽仰的巨大光環,也閃耀著中國文化藝術無以倫比的獨特魅力。2017年9月,她獲得了外國專家在華的最高榮譽——由國務院授權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的中國政府友誼獎。
這些外國友人中,也有高唱《我上輩子是中國人》的美國博士麥克·馬雷和其弟弟帕特里克·馬雷。
麥克·馬雷自美國出生、美國長大,卻狂熱地愛中國,并組成了名叫賽日(SIRIS)的樂隊,出了一張又一張自編自唱的純中文歌曲專輯,時時處處宣稱自己上輩子是中國人、宣傳中國文化,其創作的名叫《我上輩子是中國人》的主打歌曲,風行世界;他們的樂隊也因此成為了世界首支也是唯一一支創作、演唱、表演中文歌曲的西方樂隊;他們優美的歌聲給廣大歌迷帶來了享受,也讓他的歌迷看到了逆風飛揚、并傲然屹立的中國的偉岸,從中國的強勢崛起中更看到世界的希望……
心靈澄澈,必見光芒。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光芒四射的文明古國。
一個個外國友人與中國的真情故事,一曲曲靈魂頌歌對中國的真情吟唱,無異于獻給共和國70周年華誕的最好禮物。
寫作歷時二十年
作為人類最早的定居地之一,古老的中國,開創了文明的最初記憶,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譜就了歷史前進的文明華章。
從最初的熹微,到璀璨奪目,再到明媚耀眼,在五千年源遠流長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創造出的燦爛的文化,與世界的其他文化交相輝映,撕破了人類前行路上的昧夜,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
一襲青花,牽一生芳華。淡白的境界,寫絕世風雅。
深深熱愛,熱愛詩意朦朧的水墨山水,水云萌動的青衣素袂;熱愛蘊秀臨窗的切切素心,靜靜流淌的情絲春漾……
這是中國文化的天賦,也是中國文明的靜雅。
這凝華時間與智慧的美麗,吸引了無數外國友人欽羨的目光。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日增。緣分像春天的風,默默地,就帶著溫暖和芬芳,綻開在一個又一個外國友人的情感里。時間與熱愛,又成就了一顆又一顆外國友人的中國心!
有外國友人因為熱愛中國,當人們詢問其熱愛的理由時,他給出的答案是:“愛,不一定在其身體出生的地方,但一定在其靈魂駐留的地方。”這樣的真愛,令作家陳新感動,自豪于中國文明對世界的貢獻,陳新準備從外國人的角度,寫一本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的圖書,并于1998年開始了尋找和采訪相關人物與事件的工作,并歷時21年,直到今年出版。這就是《綿延的光芒》。
家國情懷的力量
《綿延的光芒》作者陳新,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大通鎮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
陳新是一個有著濃濃家國情懷的作家。他的主要創作方向為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劇本。擅寫國家重大題材,在我國科技領域“可上九天攬月”之“嫦娥”探月工程方面,“可下五洋捉鱉”之“蛟龍”探海工程方面,在中國大型客機C919研制方面,都書寫了全國首部長篇報告文學。
曾出版長篇小說《鏡像》、長篇報告文學《探海蛟龍》《嫦娥攬月》《蛟龍逐夢》《九寨祥云》、散文集《爸,我愛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等圖書。
曾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北京文學獎、浩然文學獎一等獎、兒童文學金近獎、四川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四川文學獎、新華好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提名獎、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長篇特別獎等。
散文《江凡》入選北師大版全國小學《語文》課本。系新中國成立以來,繼郭沫若、巴金、流沙河、魏明倫之后,第五位文學作品進入全國《語文》教材的四川作家。
受邀為中宣部創作,展現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來,我國文藝家取得輝煌成就的四集紀錄片《召喚》,在央視各頻道播出。
“十九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二十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而二十一世紀則是中國人的世紀。”
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世界知名學者、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自己的論述中說的一句話。
湯恩比的預言正在得到證實。
如今,中國文化正受到世界熱捧。
陳新的父親曾是軍人, 為保家衛國做出過貢獻,差點客死他鄉;外公是開明紳士,抗日戰爭爆發后,曾將自己的絲綢廠賣掉,買飛機支援前線抗日;母親接受過高等教育,深知國富才能民強的道理……
耳濡目染,也令陳新十分關注祖國令人艷羨的幸福走向,關注中華民族傲立東方的偉大復興。因而,在創作小說、散文、詩歌的同時,也喜歡以報告文學或紀實的形式書寫中國夢砥礪前行的光輝進程。
陳新認為,風花雪月,楊柳輕風,鶯鶯燕燕……愛情與小資的文學固然最易打動人心,但大國文學亦如一個挺立的人,僅有這些如肌膚般柔弱溫婉的東西還不夠,還應該有硬朗的骨骼,才能撐起一副偉岸的身軀。
幫派林立、你爭我斗、華山論劍……武俠商戰市井文學固然好看,但人民健康幸福的生活除了靠書寫狹隘的人性聊度閑暇,充實飯后的談資以外,文學還應該有照耀未來的光芒,和令人振奮的精神力量。
《綿延的光芒》全民可讀,溫馨、大氣、感動、感人。在上海書展上,參展的該書一下子就被讀者買完了,如果不是參展單位新世界出版社要求留一本在展區作樣,那將會一本不剩。
目前,該書已在全國書店以及當當、京東、天貓、淘寶等網店銷售。
來源:四川新聞網
http://nc.newssc.org/system/20190819/002738453.html?spm=zm5056-001.0.0.2.2SqU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