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味道”之詩意的味道
2019年10月17日下午,松陵一中有幸請來著名詩人羅廣才、汪劍釗、馬啟代為學校小眼詩社成員和部分初一同學講述新詩。
活動一:“詩人三人行”
羅廣才、汪劍釗、馬啟代吳江松陵一中論新詩
《天津詩人》總編羅廣才向同學們講了新詩在我國的起源,他結合自己的創作經歷,認為新詩比之于古體詩更能容易寫作。他說情感是新詩的靈魂,真實是詩人應有的態度。詩歌作為一種表達方式,是個人的,隨閱歷的提高而變化的,它是我們最好的朋友,通過詩歌讓我們更明白愛恨情仇。他認為初中是最有青春氣息的時候,文字稍加組合就是幾行清澈的文字,在這種書寫中我們慢慢打開與世界的交流通道,為其他文體的寫作帶來幫助。詩歌是精神的涅槃,詩歌需要發現,獨特的發現:發現自己、發現別人、發現世界。他希望同學們能多看點詩歌,有機會多寫點詩歌,把詩歌當作一條紅線貫穿于生活中,給生活帶來真善美與溫暖。
著名詩人、中國詩歌在線總編馬啟代看了小眼詩社的作品后認為學生的詩作都很靈動,他們從童年、少年走向青年的過程中,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對藝術的感覺與認知也在不斷提高與深化,在這種變化中,有些詩作就有迷茫的意思,他們寫到了黑暗甚至死亡等沉重的話題,這說明同學們已經和世俗的社會在互動、溝通、交流。他認為孩子天生是詩人,但詩人不只能一直是孩子,詩人要成為“精神成人”,要對世界有所警醒、棒喝甚至召喚。詩歌離不開世俗,但能讓我們不要陷在世俗中,從這個意義上說,詩是我們一輩子都離不開的。他說我們做不做詩人無所謂,但要做一個“詩作的人”,所謂“詩作的人”就是把詩歌作為對世界的認知、一種表達的方式。他希望同學們把自己的歷練修煉成一首詩,用來照亮別人。
著名翻譯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汪劍釗在講到自己的成長時,詩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詩歌在這個時代的作用是能把臟的東西洗干凈,詩歌能把不完美變得更完美。人可以不寫一行詩,但不可以活得沒有詩意。詩歌可以讓我們活得更有人樣,活出尊嚴來。平時,我們覺得詩歌離我們很遠,課本中收入的詩歌也不多,其實詩歌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它變換了形式,比如一些廣告詞:“平時注入一滴水,難時擁有太平洋”,還有一個節水的廣告:“不要讓你的眼淚成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它們雖然沒有詩歌一樣的分行,但里面有情感、想象,這就是詩歌的元素。他希望喜歡詩歌的同學要有詩歌的大閱讀與大練習,這樣才能發現高度、超越高度。他認為每個人都是詩人,因為詩歌就是夢想,而顯然每個人都會有夢想;因為有詩歌,所以美才有了歸宿,而同樣的每個人都喜歡美。
講座結束后,三位詩人給同學們簽名,跟小眼詩社部分成員合影留念;羅廣才還把自己的詩集《羅廣才詩選》簽名給部分小眼詩社成員。



活動二:《巨蟒緊抱街衢——北京詩選》分享會



《巨蟒緊抱街衢——北京詩選》是以現代主義的詩學觀創作的都市題材的個人詩集。北塔回顧了這部作品的來由,他說每首詩都是他在北京大街小巷穿行、漫步、停留、踟躕時候的境遇之作,是主體與客體碰撞的結果,是“現實現代主義”,也是他強調的“中年詩學”的體現。









活動三:《羅廣才詩選》分享會

羅廣才:我在2000年前的詩作大多是無效的,因為它們都是模仿的、虛假之作,這次的詩集選取了2006年以來的122首,感覺最滿意的也不過只有10首左右。作為詩歌編輯,現在我有近一半時間在編輯上,屬于自己的詩歌創作時間不多,但我力求在同自己的對話、同世界的對話中使自己成長。人到中年后,要學會“成全”:成全他人、成全世界、成全自己。詩歌是用溫和的語言來表達一些現象。
汪劍釗:對羅廣才的詩歌創作有了完整的認識,他的詩歌一個特點是題材廣泛:雅的、俗的,親情的、朋友的、愛情的、自然的等等都有涉及,詩歌就他而言就是眼光。他的詩歌還有個特點是日常性,這點得益于他作為編輯的優勢,通過大量閱讀能分辨日常可以入詩,從而讓詩性成為詩,或者讓詩的片段最終成為一首詩。
馬啟代:從羅廣才的詩集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完全打開了自己,但他的創作一直處在“懸置”的緊張狀態,他在熬夜的寫作中,體現了赤裸裸的呈現。他對情感的處理可以看清他詩歌的紋理。
北塔(著名詩人、學者、翻譯家、中國作協現代文學館、中科院研究員):羅廣才的詩集可以說是像他的第一首詩屬于“自行車詩學”:首先是車輪著地,緊貼土地。其次是把著車把,寫作是有所控制的。第三是他穿行在人世、自然中,用心去感悟、凝練、表達,他的情感是真的、純的,像悼念詩中最出色的無疑是《悼臥夫》,兩行一段的頓挫,很有力度。
若荷影子:詩人羅廣才主編詩刊多年的同時也在孜孜不倦地默默詩寫,值得贊賞。他的詩從現實生活、懷舊、旅行等方方面面,詩寫題材較廣,足以讓整部詩集更加完整性,耐讀性。他詩集中一些追思的詩作,以樸實的語言,表面平靜,內里卻顯驚人的疼痛力度,觸動了每一位用心閱讀的讀者。他獨特的詩行,無一可看出,他除了是一位優秀的主編,更是一位優秀的詩人。
周平:對身邊事物深切的感知和對自己不斷的否定,是詩歌的靈魂。
等等:特立獨行的寫作手法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其語言的開拓性,再造性,已成為可能。是當代詩壇,一部不可多得的集大成之作,具有超現實意義。
顏愛軍:一個執著的詩人,從不奢求太多,但把多彩生活一詩話!
王根林:特別是《輪椅》,個人感覺更膾炙人口。把自己融于詩里鋪墊,稔熟詮釋了面臨生與死的坦然,耐人尋味。
黃強:羅廣才的詩集總體感覺是真實——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態度、真實的坦白。通過詩歌,我發現羅廣才是個極為懂得感恩的人,這點從他的第二輯詩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來。而我知道,感恩的人是有福的:他對一顆小草的關注,必然會得到第一顆露珠。

吳江區松陵第一中學
以愛與青春為名 陪你一路成長
不失初心 不忘初衷
供稿:黃 強
編輯:強勤姣
審核:吳永鋒
來源:松陵一中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MTcxMzQ4Nw==&mid=2247483853&idx=1&sn=476d6f4bc5d4fd6383b2ca90eb5cd307&chksm=fcdab36dcbad3a7bfc8881428d831ff104f6028086271cec40d83e867c9d2bb70c4a2afd8d52&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71801176027&sharer_shareid=a31412a223e58ee2ac2f4f18b967de1f&pass_ticket=21cffK6CTXmsdLNaW4NfWZcSTyNpOK4WHRc3qmpoUVnnXz0hid5B4XkGQCyI0oAV#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