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美詩社社長老希榮膺老家郟縣“中國詩歌之鄉”貢獻獎

郟縣是北宋文豪蘇軾的歸焉之地,其弟蘇轍墳墓和其父蘇洵的衣冠冢也先后建葬于此,他仨的墓地后經擴張、修建,故名“三蘇園”,歷經千年風雨,如今這里已成為文人騷客和遠近百姓的朝圣之地。

郟縣人民政府縣長王景育為榮膺“中國詩歌之鄉”做出貢獻的兩大詩人老希、高春林頒發“中國詩歌之鄉”貢獻獎
中國五美詩人、五美詩社社長老希先生是郟縣走出去的詩人,作為一個創作20多年詩歌的追求者,這次能夠站在家鄉詩歌的領獎臺上,接受“中國詩歌之鄉”貢獻獎,極其感慨,激動萬分。他原先在郟縣縣委上班,在1997年年底應著名詩評家、時任中國詩歌學會秘書長張同吾邀請參加了中國詩歌學會自成立以來舉行的第一次全國詩會,結識了賀敬之、李瑛、鄭敏、牛漢、蔡其矯、朱子奇、李小雨、吉狄馬加等一大批全國著名詩人,特別是賀敬之、李瑛只能在中學課本上看到的詩人如今竟在眼前,這讓他萌發了將來一定要到北京發展的強烈愿望,北京才是他縱橫馳騁的海洋!后來賀敬之看了他的勵志名作《做一個巨人》親自給他寫信給予高度肯定,鼓勵其繼續保持創作熱情。這讓老希自信百倍,最終下定決心毅然北上赴京實現詩歌夢想。在北京發展初期,老希因詩歌處處在社會上碰壁,無疑這給他的萬丈雄心潑上殘酷冷水,他慢慢放棄詩歌一心在新聞界和商界打拼,沒想到十余年后遇到在中國詩歌學會擔任會長助理和副秘書長的詩人大衛,對其的詩歌大大肯定并幫助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他的珍藏版詩集《宇宙之鷹》,同時在北京舉行了大型詩歌音樂朗誦會,讓老希重新復出詩壇。當時出席的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雷抒雁、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小雨、中國作家雜志常務副主席楊匡滿以及人民日報原副總編保育鈞、中國作協原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張勝友都給予高度評價。后來中國詩歌學會又在中國作家協會舉辦了老希精華版詩集《穿越靈魂》作品研討會,與會的中國作協領導和詩歌專家白庚勝、張勝友、張同吾、李小雨、程步濤、曾凡華、楊匡滿、石厲、霍俊明、陳亞軍等的紛紛肯定再次激發了老希的創作熱潮,從此老希真正復出詩壇,悉心研習中外詩歌,特別是古典詩歌和西方現代詩歌的融合,并逐漸提出了中西合璧的“語言美、意象美、境界美、結構美、音樂美”五美詩歌美學主張,極力實踐,奮力實現了詩歌的重新崛起,后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信念》詩集首發式暨中國五美詩歌研討會,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吉狄馬加、邱華棟、梁鴻鷹、方文、趙智、王世堯、中島等的再次肯定,上百家主流媒體給予報道。
2015年4月,老希帶領中國詩歌學會專職副會長程步濤、會長助理兼副秘書長大衛、魯迅文學院原副院長王彬、《文藝報》理論處處長熊元義以及時任河南省作協副主席兼河南詩歌學會會長馬新朝等專家到老家母校郟縣高級中學捐贈詩集《穿越靈魂》,極大帶動了全縣師生和文學愛好者的詩歌熱情,那時中國詩歌學會就萌發了在郟縣打造“中國詩歌之鄉”的計劃。經過四年的漫長時間,程步濤會長和大衛秘書長又先后風塵仆仆多次到郟縣考察詩歌狀況,在縣委書記丁國浩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終于夢想成真。

帶領郟縣經濟騰飛的縣委書記丁國浩高瞻遠矚,非常重視全縣文化建設,為“中國詩歌之鄉”落地郟縣給予充足支持,
親切在“中國詩歌之鄉”授牌儀式上和郟縣三大著名詩人藍藍、高春林和老希留念
老希20年前因中國詩歌學會從家鄉走向北京,20年后又把中國詩歌學會從北京帶入了家鄉,讓家鄉融入了“中國詩歌之鄉”這一國家級文化品牌,這對老希來說是冥冥之中的天作之合,是對他人生的極大肯定和褒揚。他始終堅信:有付出必有回報,付出和回報肯定成正比,每個人必須堅定自己偉大的夢想和追求!

出席“中國詩歌之鄉”授牌儀式暨中國三蘇詩會的海內外詩人留念
熱烈祝賀老希的老家郟縣成為“中國詩歌之鄉”和三蘇園成為“中國詩歌創作基地”,從此郟縣有了底蘊深厚的國家級文化品牌,再加上千年蘇東坡的詩歌熏陶和影響力,郟縣必將孕育出雄厚的詩歌熱土,產生偉大的詩人,郟縣也必將走向全國,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