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綜合報道 > 正文

姜紅偉:《草原 北中國詩卷》創辦檔案

【詩刊詩報】
《草原•北中國詩卷》創辦檔案 (1986——1990)
    
  在中國當代文壇上,有這樣一家創辦歷史悠久、薈萃文學精品、獨具鮮明風格的文學刊物:它自1950年10月創刊至今,在六十五年的辦刊歷史中始終堅持以發現培養文學人才、注重推出優秀作品、引領文學創作潮流為己任。雖然,這家刊物偏居邊疆大漠,遠離文壇中心,卻依然像一片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盛開著鮮艷芳香的文學的鮮花,生長著茂盛蔥郁的文學的芳草,飛奔著風馳電掣的文學的駿馬。
 
  這家文學刊物,就是地處內蒙古、輻射全中國,擁有眾多讀者,影響廣泛深遠的由內蒙古自治區文聯創辦的文學月刊《草原》。
 
  尤其值得稱頌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草原》的編者們堅守在中國文學期刊的版圖上,以最開放的思想、最先鋒的意識精心醞釀、精心編輯、精心設計、精心創辦了全國最具新意、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具價值的詩歌專號。
 
  這個詩歌專號,就是在中國詩壇上具有極大影響力、具有極高美譽度的《北中國詩卷》。
 
  一、《北中國詩卷》的創刊前傳
 
  在中國當代文壇上,《草原》是一家創辦歷史悠久、薈萃文學精品、獨具鮮明風格的文學刊物:它自1950年10月創刊至今,在六十五年的辦刊歷史中始終堅持以發現培養文學人才、注重推出優秀作品、引領文學創作潮流為己任。雖然,這家刊物偏居邊疆大漠,遠離文壇中心,卻依然像一片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盛開著鮮艷芳香的文學的鮮花,生長著茂盛蔥郁的文學的芳草,飛奔著風馳電掣的文學的駿馬。
 
  特別值得稱頌的是,1985年,《草原》的編者們堅守在中國文學期刊的版圖上,在詩歌欄目的編輯上拓寬視野、創新思路、勵精圖治,在扶持內蒙古詩人的同時,對來自全國各地有才華的詩人和作品給予了大力支持,先后發表了周同馨、雷抒雁、程寶林、陳所巨、楊然、于躍、葉延濱、梅紹靜、宋渠、宋煒、石光華、楊煉、何香久、成子、張廓、張天男、默然、陳醇、王開、獨橋木、高洪波、胡萬俊、布赫、安柯欽夫、楊植霖、賈漫、畢力格太、張秉毅、顧城、蘇歷銘、張洪波、楊牧、陳松葉、石堅、周明、溫源、杜涌濤、戈非、黎西、葉坪、莫西芬、沙蕾、李子恩、戈鋒、文友、治平、白云、田福林、周雨明、王維章、楊愛玲、張改娟、孫劍、楊林勃、李天榮、許淇、尚貴榮、李耕、耿林莽、馬及時、王俊義、思宇、孟和、董培勤、塔娜、馬恒祥、張紅、趙澤華、黃振超、周孟賢、索讓、曾毓琳、翼華、趙文凱、周春來、王松濤、郁曉鷹、陳敏、孫世平、郝興瑞、武志強、顧上飛、黃堃、楊皓、王業、王燃、魏青俠、劉樸、傅閱川、朱金晨、查干、薩仁、莫.阿斯爾、阿拉坦莎、烏吉斯古冷、斯日古楞、敖敏、藍毛、王開、伍元清、摩薩、王心潮等100余位詩人的近300首力作,在國內詩壇上引起了廣泛的矚目。尤其更讓人敬佩的是,1986年,他們再接再厲,以最開放的思想、最先鋒的意識精心醞釀、精心編輯、精心設計、精心創辦了全國最具新意、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具價值的在中國詩壇上具有極大影響力、具有極高美譽度的系列詩歌專號——《北中國詩卷》
 
  二、《北中國詩卷》的創辦背景
 
  1985年,是中國詩歌史上創辦、出版詩歌報刊、詩歌專號、詩歌增刊最多的一年。在這一年里,先后創刊的詩歌報刊有:遼寧的《當代詩歌》、沈陽的《詩潮》、河北的《詩神》、甘肅的《飛天青年詩報》、黑龍江的《散文詩月報》、重慶的《大學生詩報》、云南的《含笑花詩報》、山東的《黃河詩報》、廣東的《華夏詩報》、湖南的《中外詩壇報》等等;先后出版的詩歌專號、詩歌增刊有:西藏的《拉薩河》詩歌專號、黑龍江的《新青年》詩歌專號、北京的《北京文學》詩歌專號、廣西的《南方文學》詩歌專號、湖北的《長江文藝》詩歌專號、西藏的《西藏文學》詩歌專號和浙江的《三月》詩增刊等等。
 
  這一家家詩歌報刊的創辦,這一家家專號增刊的出版,在全國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詩歌熱潮。地處于內蒙古的《草原》文學月刊編輯部面對這蓬勃發展的詩歌局面,以著名詩人、《草原》文學月刊主編陳廣斌和青年詩人、詩歌編輯趙健雄、尚貴榮為主要力量的詩歌編輯團隊根據當時詩歌創作的新趨勢,順應青年詩歌發展的新潮流,把握詩壇風起云涌的新變化,高瞻遠矚,審時度勢,運籌帷幄,經過縝密的構想,經過細致的運作,于1985年年末做出了創辦《草原·北中國詩卷》的重要決定,并在1986年第1期《草原》文學月刊刊登了詩訊:《告讀者——《草原》文學月刊將出《北中國詩卷》:朋友,你一直以為內蒙古是一片蒼涼寂寥的土地嗎?你以為它僅以廣大的森林、遼闊的草原、浩瀚的沙漠才顯示了它的神奇和魅力嗎?其實,自從一千四百年前北齊名將斛律金用他那蒼涼豪邁的嗓音吟出千古絕唱《敕勒歌》之后,這一片古樸肥美的土地便再沒有沉默過,而變得格外地參差生動,格外的富有聲色了。今天,我們將用已經崛起或正在崛起的內蒙古詩歌以及內蒙古詩壇所呈現出來的繁榮振作、令人欣喜的景象展現它的另一種風采。向您,親愛的讀者,傳達另一種全新的音響和色彩,或者說:提供一種新的信息。將要奉獻到您的手里的,便是《草原》文學月刊自復刊以來的第一期——北。中。國。詩。卷(詩歌專號)
 
  本期詩卷匯聚區內外新秀老將新詩力作,展示當代中國詩壇眾多流派絢麗風采。既顯示內蒙古獨樹一幟的綽約風姿,也表現同全國詩壇整體上的一致和默契。凝重,厚實,獨特,新穎,有對于歷史和現實的冷峻深沉的思索,有對于生命和愛情的熱情的謳歌。千巖競秀,萬壑爭流,陣容強大,實力雄厚,現代氣息,洋洋大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此期詩卷的出版,將令全國詩壇對內蒙古刮目相看。這一點不言而喻。我們有充分的信心。
 
  1986年2月,經過《草原》編輯團隊的共同努力,《北中國詩卷》第一期應運而生,橫空出世!
 
  三、《北中國詩卷》的編輯團隊
 
  《北中國詩卷》之所以創辦成功,成為中國新詩史上最重要的詩歌事件之一,該刊的主要決策者陳廣斌和主要策劃組織者趙健雄、尚貴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歷史功績足以載入中國新詩史冊上。
 
  陳廣斌,著名作家、詩人、著名編輯家,男,漢族,1943年出生,筆名晨雨。山西洪洞人。中共黨員。198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作家班,獲文學學士學位。1964年應征入伍,歷任北京軍區坦克1師2團戰士,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新聞干事,《草原》雜志主編,內蒙古文聯組聯處處長,中共內蒙古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詩詞學會副會長,內蒙古作協專業作家。196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詩集《孔雀與仙鶴》、《飛吧,科學之鳥》、《綠色的游牧》、《智慧的翅膀》、《游牧者的戀情》、《節日朗誦詩》、《紅草莓》、《與你同行》,評論集《文苑覓香集》,傳記文學《中國古代少數民族英雄傳略》,散文集《魅力西歐行》、《大洋洲之旅》,長篇小說《失鼎記》等。詩《雪羔》獲內蒙古文學戲劇電影評獎二等獎,組詩《用符號寫成的詩》獲首屆內蒙古索龍嘎文學獎,詩集《游牧者的戀情》獲第二屆內蒙古索龍嘎文學獎。
 
  趙健雄,著名詩人、著名詩歌編輯家,男,漢族,1949年9月生于上海。筆名方竹。1969年至內蒙插隊,1985年畢業于內蒙古師大文學研究班,調入《草原》先后任詩歌編輯、詩歌組長、編輯室主任。1991年南歸,現已退休,定居杭州。著有詩集《明天的雪》和《最后的雨》,隨筆集《糊涂人生》、《拾酒樓醉語》、《天下零食》、《亂話三千》、《都有病》、《當代流行語》、《縱情聲色》、《危言警語》、《金匱問道》、《濁世清心》、《吃相》、《姑妄言之》、《白相經》、專著《中國傳統石雕》、《時代的顏色:中國美院外傳》、《畫人陸儼少》,美術評論集《兩面三刀》(多人合著),圖文書《想:浮現心中之相》、《天堂四季》等。著而未能出版的有《文革辭典》、《靈感深處鬧革命》、《一個紅衛兵的前世今生》等。
 
  尚貴榮,著名作家、詩人、著名編輯家,男,漢族,1960年3月出生于鄂爾多斯,1982年畢業于遼寧大學中文系,同年8月份分配到內蒙古文聯《草原》雜志社工作,先后任編輯、編輯室主任,2001年8月通過競聘成為主編。2010年7月,當選內蒙古文聯副主席、黨組成員。編審,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先后出版過《流浪的云霓》(1989,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中國當代散文詩人15家》(1990,哈爾濱出版社,與人合著)、《爸爸手記》(1997,海燕出版社)、《野馬西風》(2000,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塞外隨筆》(2004,遠方出版社)、《冰廬文鈔》(2006,遠方出版社)、《冰廬雜記》(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石勒》(長篇歷史小說,2012,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等散文、隨筆、長篇小說、文學評論集。1991年《散文選刊》曾以專輯的形式介紹過其作品。全國30余種散文選本選收其作品。散文《走遍內蒙古》入選內蒙古中學課外閱讀。其作品發表于《人民文學》、《隨筆》、《散文選刊》、《民族文學》、《文藝報》、《文學報》、《內蒙古日報》等全國報刊雜志。上世紀八十年代,被評論家稱為全國青年散文創作最具潛力的青年作家之一,九十年代被評論家稱為以編輯身份從事文學創作最有影響力的散文家之一。因其創作上的成就,2004年內蒙古第6次作代會上當選為副主席,2006年11月、2011年11月份兩次參加全國作代會(第7、8次)。1987、1990、1993年連續三次獲得自治區文學創作最高獎“索龍嘎”獎;1989年被評為全區文學創作“十杰”之一;1995年獲全區優秀青年稱號;2002年全區新聞出版系統“十佳編輯”之一;2003年被評為全區宣傳系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2008年7月散文《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水》獲《人民日報》征文一等獎;2012年10月散文隨筆集《冰廬雜記》獲第二屆中國西部散文獎。1982年——2013年,在《草原》工作三十一年之久。編發數千萬字的文學作品。
 
  另外,在《北中國詩卷》出版過程中,曾經先后任主編的朋斯克、丁茂和詩歌編輯劉明等同志也做了大量工作,為《北中國詩卷》的創辦和出版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四、《北中國詩卷》的創辦過程
 
  《北中國詩卷》的創辦過程是一段美好的過程,更是一段詩意的過程。對于當年滿懷激情、滿懷詩情創辦《北中國詩卷》的輝煌歷史,著名詩人、《北中國詩卷》的主要創辦者之一趙健雄在2014年7月18日接受我的專訪時專門回顧了那段激情與詩情一起燃燒的歲月:

  “上世紀80年代,那真是一段精神創造如花燦爛的歲月,物質生活仍然貧乏,人們內心卻充滿勃發的熱情,而詩歌既是容器,也是外泄的通道。正因為得以進入文學研究班深造,畢業后我才可能順利地到內蒙文聯《草原》雜志社工作。憑借這么一份刊物,為新詩潮的推進做了一些開拓性工作。
 
  說到《北中國詩卷》的做法,那是受了洋滔啟發,現在已少有人還記得這個入藏工作的四川詩人,1985年1月由他創刊與執編的半官方雜志《拉薩河》(似乎是市文化局的內部刊物)出了詩歌專號《珠峰詩卷》,令人耳目一新,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因為地處偏遠,不在政治中心,因此能夠突破一些局限。《草原》也有類似優勢。我們決心利用這種優勢。
 
  《北中國詩卷》于1985年下半年推出,這當然得益于陳廣斌主編的支持,盡管他自己的審美比較傳統,卻能夠容納新潮的東西,這不容易。也因為當時內蒙古詩歌界相對開放的空氣,老詩人安謐創新勁頭十足,一言九鼎的賈漫先生對年輕人關愛有加,即使詩歌觀念與當時的我們有距離甚至沖突,卻始終支持詩卷的工作。其時張廓執編《內蒙古青年》,葉文斌雖屬借調,卻在《草原》發揮著很大作用,《包頭文藝》則有張之靜,都是一些眼界寬闊、有追求的編輯,共同形成一種開明的氣氛。即使宣傳部官員,像分管部長扎拉嘎胡,盡管沒有正面聲援,對我們的做法也是暗中支持的。沒有這樣一個大環境是弄不出一份頗具先鋒性的刊物來的。
 
  開始時,《北中國詩卷》作為專刊一年編兩期。1986年2月第1期《北中國詩卷》,頭條為成子的《你奔騰抑或凝固呢?我的敖魯古雅河喲》。同期發表了張廓《蜻蜓和故事》,江河《詩五首》,廖亦武《大循環》,何小竹《鬼城》,海子詩劇《遺址》,石光華《屬于北方的》,以及北島所譯《伊迪絲·索德格朗詩選》。
 
  當年10月,第二期《北中國詩卷》面世。作品包括——昌耀:《人間氣味》,海子:《啞脊背》,西川:《動物的死亡之歌》,雁北:《黑馬》,沈天鴻:《天空下的河流》,林莽《星光與樹》等等。同期刊出楊遠宏詩論:《吹響當代中國詩壇的北方雄風》,這位年輕的評論家站在長江以南為他的同志歡呼雀躍、擂鼓助陣:“中國新詩,正處于艱難而堅定的變動之中,這是中國詩史上一個輝煌無比的時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草原》1986年2月推出洋洋大觀的北中國詩卷,昭示了一種令人鼓舞的氣魄和膽識。作為一位對中國當代新詩充滿變革意識和自豪堅信的南方詩人,我不能不向在當代中國詩壇開拓進取、雄風勁吹的北方《草原》,表示我深深的感激和敬意!”
 
  后來出到一年四期、影響遠播的《北中國詩卷》,其作用在當時那種復雜的背景下,把一大批新銳詩人帶入讀者視野,使之走出地下狀態,許多后來影響了一代風氣的各流派干將,都在它上面發表過不少作品甚至處女作。一個本來影響有限的邊遠地區刊物,因此有了某種全局性的意義。
 
  在《北中國詩卷》上發表作品的,包括北島、江河、楊煉、顧城、海子、西川、廖亦武、葉延濱、公劉、顧工、昌耀、楊黎、韓東、梅紹靜、韓作榮、肖開愚、阿堅、于堅、鄒靜之、張洪波、陳東東、陳所巨、南野、林莽、伊甸、耿林莽、潞潞、簡寧、宋渠、宋煒、馬永波、何小竹、大仙、大解、陳東東、孫文波、沈天鴻等等。本土詩人則有:賈漫、安謐、張廓、成子、蒙根高勒、張天男、雁北、藍冰、趙見、梁彬艷、阿古拉泰、默然、梁粱、白濤、楊挺、獨橋木、方燕妮等等。
 
  在當時形勢下,能做到這樣是很不容易的”。
 
  對于那段創辦《北中國詩卷》的難忘歲月,原《北中國詩卷》創辦者之一、曾擔任《草原》文學月刊主編、現任內蒙古文聯副主席的著名作家、詩人尚貴榮在2015年4月15日接受我的訪談時回憶了那段美好的日子: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由于受到全國詩歌創作熱潮的影響,內蒙古詩歌創作也進入了一個空前活躍繁榮的時期,一大批青年詩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為了順應這一形勢,《草原》的詩歌版面不斷擴大,到86年,則每年辟出2——4個整刊來發表詩歌作品,并貫之以“北中國詩卷”的名稱。“北中國詩卷”的出現,吸引了中國詩壇幾乎所有詩人的關注。
 
  北島、顧城、楊煉、江河、海子、韓東、楊黎、梅紹靜、阿堅、孔孚、昌耀、顧工、公劉、韓作榮、沈天鴻、肖開愚、雨田、于堅、車前子、柯平、楊然、鄒靜之、張洪波、大解、陳東東、葉延濱、馮晏、姜樺、潘洗塵等一大批在中國詩壇最具實力與影響力的老中青三代詩人都曾在《草原》上發表過作品。而在內蒙古,巴·布林貝赫、安謐、賈漫、王磊、周雨明、陳廣斌等老一代詩人繼續領路,張廓、趙健雄兩位則成為內蒙古中青年詩人的領軍人物。這一時期出現的中青年詩人更是風起云涌,令人目不暇接。他們是:成子、雁北、默然、阿古拉泰、張天男、博爾姬·塔娜、梁彬艷、方燕妮、藍冰、蒙根高勒(采英)、白濤、楊挺、趙劍華、蒙原、梁粱、趙飛、獨橋木、李聰穎、伊勒特、袁凱軍、齊俊峰、張鐘濤、郭春浮、李巖、王忠范、王玉坤、殷杉、萬方、尹樹義、烏吉斯古冷、李天榮、張之靜、黃錦卿、王維章、張改娟、冰峰等等。這一大批內蒙古老中青三代詩人,成為“北中國詩卷”的有力支持者、推動者。整個八十年代,“北中國詩卷”與內蒙古另一個影響巨大的詩歌雜志《詩選刊》,成為《詩刊》、《詩歌報》之外的又一個詩歌中心。“北中國詩卷”的影響還波及到港臺、東南亞以及美國、加拿大等地區和國家。
 
  辦“北中國詩卷”的,就我和趙健雄,“北中國詩卷”的想法是趙健雄提出來的。他是組長,我是編輯,每期稿件選定編發時,都是我親自劃版。工作量很大,但樂在其中。幾乎每期都能為《詩選刊》輸送大批優秀作品。聯系的詩人實在是太多了。毫不夸張地說,當時我們走到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乃至旗縣都能找到朋友。同時,我們每年也要接待不斷慕名而來或被邀請來的全國各地的詩人朋友。當時北島夫婦就曾受趙健雄之邀來過一次呼和浩特。那時招待客人,沒能力下館子,大抵在家里。家里待客照例要有羊肉,隆重一點的還要有一只燒雞。
 
  為了顯示對這位中國新時期詩歌領頭人的盛情,趙健雄特別買了兩只燒雞。北島夫婦是我和阿古拉泰蹬了自行車從車站接回來的。盛夏之夜,呼和浩特北郊一幢簡陋逼仄的平房里,燈火通明,笑語歡歌,見證了一次難忘的詩人聚會。參加此次聚會的還有張天男、藍冰諸人。

  “北中國詩卷”的舉辦極大地推動了內蒙古本土的詩歌創作,一大批青年詩歌寫作者被推送出來,確定了他們在詩壇的存在和地位。到目前這一批詩人都已進入中年,但依然是內蒙古詩歌創作的中堅。“北中國詩卷”也在全國詩歌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三十年過去,每當我外出到全國各地,總能碰上當年“北中國詩卷”的參加者和讀者。
 
  雖然那個波瀾壯闊激動人心的時代像風一樣過去了,但其留風遺響仍在熱愛詩歌的人們的心
頭飄蕩,它的詩歌和詩歌精神當會永遠地留存下來。”
 
  五、《北中國詩卷》的作者作品
 
  從1986年2月至1990年10月,《北中國詩卷》歷時5年,共計出版10卷,編發頁碼700余頁,發表了全國各地569名詩歌作者和詩人創作的詩歌1664首,每期發行量達2萬冊。
 
  1、《北中國詩卷》第一卷(1986年2月出版,系1986年第2期)。1986年第2期《草原》北中國詩卷是《草原》編輯部編輯出版的系列詩歌專號——《北中國詩卷》的第一本,發稿編輯:趙健雄、尚貴榮;具體擔任執行編輯的是尚貴榮。
 
  在這期《北中國詩卷》上,發表了海子的詩劇《遺址》、內蒙古青年詩人成子的組詩《你奔騰抑或凝固呢?我的敖魯古雅河喲》、默然的《太陽石》、江河的《詩五首》、張廓的《蜻蜓和故事》(七首)、石光華的組詩《屬于北方的》、許淇的《致詩人》(散文詩四章)、尚貴榮的《風雨追尋錄》、廖亦武的《大循環》、何小竹的組詩《鬼城》、蒙根高勒的《草原:遠古而來的足音》、白濤的《馴馬手》(外二首)、趙健雄的組詩《潮濕的七月:在草原與森林之間》、安謐的《柳泉.青鳥》、林染的《北國,夏日之戀》、郭春浮的《敕勒歌之后》等一批優秀的詩歌作品。另外,還發表了獨橋木、方燕妮、陳醇、楊皓、張改娟、余以建、周雨明、武兆強、陳瑞晨、賈漫、周同馨、戴硯田、賈勛、紀征民、武志強、薛映梅、伊甸、劉昕、姜強國、哈達、蘭小寧、李悅、柯平、章德益、哈斯烏拉、張之靜、青格里、王景亮、王秀竹、梁梁、易殿選、梁彬艷、林珂、耿林莽、孟河、阿爾泰、塔娜、于鳳先、夏恩訓、陽關、韓嘉川的詩歌作品以及著名詩人北島翻譯的《芬蘭女詩人伊迪絲.索德格朗詩選》。
 
  2、《北中國詩卷》第二卷(1986年10月出版,系1986年第10期)。繼《草原》1986年第2期創辦《北中國詩卷》之后,該刊于1986年第10期再次推出《北中國詩卷》第2期。該刊在1986年第9期預告中說:勇于探索、勇于實踐、勇于開拓,求純、求真、求新、求美——《草原》將繼續推出《北中國詩卷》:開風氣之先,發掘一切富有獨特性的作品,使詩真正為人類的精神領域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我們是河床,開懷容納新詩潮各種初露端倪的流派,浩浩乎奔瀉在北方草原,其濤聲將令中國詩壇為之激奮!
 
  在這期由趙健雄、尚貴榮擔任發稿和執行編輯的《北中國詩卷》第2期上,薈萃了詩壇名家新秀的最新力作,可謂是好詩連篇,精彩紛呈:海子的《啞脊背》、昌耀的組詩《人間氣味》、安謐的《弦》、孔孚的組詩《黃山草》(組詩.上)、沈天鴻的組詩《天空下的河流》、潘洗塵的《過程》、鮑爾吉.原野的《我請你們和我一起哭泣》、雁北的《黑馬》、獨橋木的《小白菜的復活》、成子的組詩《孤獨的黃昏》、李元勝的《回想.在城市的記憶深處》、潞潞的組詩《記實與情緒》、張天男的《聆聽晚鐘》(外二首)、林莽的組詩《星光與樹》、西川的《動物的死亡之歌》、雪迪的《音湖.音樂.影子》、戈非的《四個驚嘆號和一個問號》、柯平的《學習種植》、宋渠、宋煒的《頌辭》、簡寧的《出去》、廖亦武的《大循環(下)——獻給烏江,我的再生地》。另外,還發表了吳建國、羅凱、李果、南野、呂杰、金山、伍元清、李占宇、楊皓、烏吉斯古冷、薩仁、李瑜、斯日古楞、王松濤、遙遠、郁曉鷹、凡斯、張之靜、白帝、沙蕾、阿榮、黃默、繆國慶、吳麗麗、車前子、韓文戈、曉東、陳壽星、馮晏、朱曉冬、查干、陳所巨、梅雨、李天榮、哈達、寶.博彥赫希格、海燕、一平、周征環、馬雅利、高曉莉、許淇、李耕、韓嘉川、謝先云、賀建業、林夕、馬及時、柳巴、郭永明、何鐵生等人的詩作和趙瓊、島子翻譯的《安妮塞克斯頓詩選》。
 
  在這期《北中國詩卷》第2期上,還刊登了一九八七年《草原》將繼續推出《北中國詩卷》的廣告:繼二月號之后,《草原》于十期推出年內又一卷《北中國詩卷》。一九八七年,《草原》的詩歌版面將集中編發四期《北中國詩卷》,每季一期,于二、五、八、十一月出版。
另外,該專號刊登了兩篇很有分量的詩歌評論文章:方竹(趙健雄)的詩歌評論文章《成子與敖魯古雅:一種契合》、楊遠宏的詩歌評論文章《吹響當代中國詩壇的北方雄風——評《草原》1986年2月號上幾位青年詩人的作品》。
 
  3、《北中國詩卷》第三卷(1987年2月出版,系1987年第2期)。在這期由朋斯克代主編,趙健雄、尚貴榮擔任責任編輯的專號上,刊登了林染的《夏日,北國之戀》、賈漫的《黃河萬憤詞》、李金河的組詩《巴林人》、阿堅的《西行紀事》、方燕妮的《瘋狂的海魂衫》、孔孚的組詩《黃山草》(組詩.下)、張小波的組詩《千萬年》、楊遠宏的散文組詩《命運交響詩》、葉延濱的《黃河與我同在》、藍冰的組詩《騎馬少年和空酒壺》、耿林莽的《風的傳奇》(外一首)、梅紹靜的《孕》、高新昌的《彈唱詩人》、王家新的《收獲節札記》(外一首)、袁凱軍的組詩《西拉木淪神》、查干的組詩《心靈的凈土》、二毛的《他和烤鴨》、鮑爾吉.原野的組詩《科爾沁人》、劉立云的散文組詩《紅胡子梵高》、何小竹的組詩《古歌》、余以建的《六行》(十一首)、馮明的《黃龍》、獨橋木的組詩《玉皇坨里》以及孔令更、張志剛、楊黎、李發模、劉云、沈國全、吳東升、牛波、陳麗清、吳霖、劉茂勝、張加百、蘭芳、齊.莫爾根、圓子、董培勤、趙宇、王文泉、霍龍、薛映梅、周培清、王業、谷磐、蒙根高勒、王長軍、吳.格日迪夫、曾靜平、艾麗雅、哈斯烏拉、唐躍生、姜強國、王澤群、朱金晨、阿吾、呂新、陳惠芳、郁曉鷹、華海慶、彬彬、曹靖武、特.思沁、宮璽、郭留紅、史欣、圣野、倪向陽、喬野、魯石、王彬、溫古、武自然、王蜀龍、斯人、塔娜、謝明洲、海舟、郝德英、楊紹武等人的詩歌新作和西川翻譯的《賴特和勃萊的深意象詩選》。另外,還刊登了一平的詩歌理論文章《詩本質的判斷及詩觀念的討論》。
 
  在這期北中國詩卷上,同時刊登了《遠方的回響——各地讀者來信談《北中國詩卷》:
 
  安徽文學院公劉:刊物收到謝謝,但這是第二本;第一本《北中國詩卷》出了多久?若能找到就補賜一冊,以觀全豹。有可能的話,我會寫一點評價文字的。我對一切為新詩事業作出努力的人們都充滿敬意。
 
  四川省涪陵地區歌舞團何小竹:如我之預想,這期詩專號是滿不錯的。你們開拓型的編輯風格使我們十分欽佩!能在這樣的刊物上發表作品是我莫大的榮幸。內蒙本土的詩人及作品體現了一種“崛起”,這群詩人貼近生活,語言質樸、自然,同時又新穎獨特,絕少做作和陳詞濫調,在題材上也開掘得較廣,這是你們優于“西部詩群”的地方。總之,我讀了這卷詩,這一周內都在激動之中。
 
  北京經濟學院林莽:《草原》為全國新詩潮的升起在起不可低估的作用,愿你們在如今這個有些雜亂的詩歌藝術的潮流里辦出一個獨有特色的刊物,它的意義和希望將是重要的。
 
  北京市委黨校老木:接到寄來的這期刊物,又想起在江河處看見的第二期,不禁為你們叫好。粗略翻一下,覺得偏有氣勢,確如“北中國”。
 
  濟南山東省文聯孔孚:《草原》發詩有自己的路子,《北中國詩卷》連續出它幾期,定會產生影響。這里的詩友們都說好,見生力。
 
  大慶市委黨史工作委員會杜顯斌:《草原》近兩年發表的詩,鑿穿了罩在中國詩壇上的凝固的封閉圈,豎起了新的里程碑,其豐功偉績為知音者稱快。詩在中國有希望,詩,萌生在草原,蔓延四野。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張小波:《草原》月刊上的詩越來越有看頭了,我認為,北方諸多刊物,詩歌能敵過《草原》的沒有。
 
  四川石油管理局醫院程小蓓:十期編得比2月號還帶勁。我特別喜歡《人與自然》、《彎曲的時空》等欄目。詩友們紛紛傳閱,我自己訂的那一本已傳得不知去向。諸友都耐不住了,說要努力加入《草原》的行列。另一個值得咂舌的是它里面的插圖,真是好極了。看完詩后和幾個搞美術的一起看插圖,特別喜歡梁益君的。大家說要是有財政權的話一定多少給他們多發些獎金,劉兆平、曹力等為這本雜志增輝不少,朋友們叫我代向他們致謝。
 
  四川成都《星星》編輯部鄢家發:《草原》的詩極有特色和追求,你們為詩壇的繁榮做了極大的貢獻。
 
  四川《重慶日報》社李元勝:本想談談對這期雜志的想法,最近因隨長江漂流隊采訪,手邊又沒書,簡單說,還是覺得對正在興起新詩潮選擇比較偏重一種,就我手邊的資料,還有幾種走向的詩其實也達到了一定水平。《詩歌報》和《深圳青年報》搞了個大展,遠未能真正體現當代中國詩的力量。恐怕只好等著明年你們的四期詩專號上面看了。
 
  浙江椒江市文化館詹小林:發在《草原》上的那些氣勢磅礴的詩,是怎樣地吸引了一大批熱血的漢子們,凡是男人們都會記得你們的功績的。
 
  赤峰市電臺鮑爾吉.原野:我讀了草原二期,心里很是鼓蕩,像看環周電影一樣,置身于種種呼嘯、細語、罡風、雪浪的河流之中,目迷五色,耳辯八音,像嚼玻璃碴子那么咯咯脆響,有血有肉地吞食下去。讀這些詩會改變人們的文學觀念。
 
  4、《北中國詩卷》第四卷(1987年5月出版,系1987年第5期)。該期出版正值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發表了布赫、楊植霖、韓燕如、白朝蓉、賈漫、安謐、畢力格太、周雨明、紀征民、楊若飛、王磊、沙里夫、史證之、川之、王心潮等詩作。
 
  在這期由尚貴榮擔任責任編輯的專號上,刊登了尚貴榮的《鄂爾多斯之野》、白濤的組詩《黃金史》、龐壯國的《大鮮卑山》(二首)、張天男的組詩《目送晚秋》、梁梁的《黃河女扳船工》(二首)、王開的組詩《草原女人》、王小蟬的《自由的青草》、馬永波的《秋天,我會疲倦》(外二首)、韓興貴的《對岸》、齊俊峰的組詩《影子》、菲可的《為你所忘,為我所忘》、林莽的組詩《漫長的旅程》以及厲克、李金安、方竹、莫.阿斯爾的散文詩新作。另外,還發表了薛衛民、黃宏、金汝平、潘慶生、蘇力亞、蘇奇嘎瑪爾、趙少華、趙飛、荒人、楊挺、張文祥、馬輝、伍元清、劉家魁、萬方、于鳳先、張曉健、薩仁、巴.德力格爾、金勛、袁凱軍、波.舒倫、查干巴拉、哈斯烏拉、李天榮、烏吉斯古冷、王忠范等人的詩作。
 
  5、《北中國詩卷》第五卷(1987年8月出版,系1987年第8期)。在這期由趙健雄、尚貴榮擔任責任編輯的專號上,刊登了海子的《詩三首》(給B的生日、草原上、房屋)、李瑜的組詩《塔里木河之波》、藍冰的《陽臺上的鴿子》(四首)、封新城的《保持距離》(四首)、陸憶敏的《上弦的樹》、韓作榮的組詩《北方的原野》、楊然的組詩《五顆紐扣的日子》以及西川的《紙糊的月亮》(外二首)、張燁的《愛情是痛苦的巖石》、馮晏的《詩三首》、默然的組詩《虹與石頭》、鄢家發的《古鎮寫意》、《梁州聽雨》、謝輪的《很多年的觀念在填同一種格式的表格》、余剛的《在神話上宣讀》(外二首)、蒙原的《街道又被堵塞》、《城市被伐掉了三棵樹》、李耕的《粗弦上的顫音》(三章)以及許正松、杜衛平、詹昌政、孫文波、李元勝、石人、敬曉東、熊紅、張雁彬、羽燕、王秀竹、張舒、郁曉鷹、侯繼偉、刁斗、葉文彬、斯日古楞、趙建華、劉小放、龍仔、舒潔、呂杰、甫瀾濤、宋亞平、萍子、金秀梅、文萍、丁永才、賀建業、孫昌建、張德強、石劍平、阿榮、矗矗、劉明清、林祁、陳燕妮、段峰、胡偉儀、周朝霞、郭維東、湘霖、溫源、青格里、西岸、趙華、稷日、王懷綱、蘇弓、郭廓、劉海波、董培倫、哈達、甘珠爾、柳沄、朱永良、競心、謝聰、苗同利、楊榴紅、郁郁、韓文戈、孟河、安心、安南、海舟、郝德英、楊遠宏、王笠耘等人的詩作和哈達奇.剛翻譯的《巴.拉赫巴蘇榮詩選》、高齡齡翻譯的《萩原朔太郎詩選》、李堯翻譯的《澳大利亞當代著名詩人抒情詩小輯》。另外,還刊登了青年詩人沈天鴻撰寫的詩歌評論文章《中國后現代主義詩歌及其批判》。
 
  6、《北中國詩卷》第六卷(1987年11月出版,系1987年第11期)。在這期由趙健雄、尚貴榮擔任責任編輯的專號上,刊登了郭春浮的組詩《大黑河》、阿古拉泰的組詩《蜻蜓島》、蕭野的《幻象》(六首)、賈漫的《翅膀》(外一首)、石葉的《崩潰》、小君的《小君詩三首》(馬蘭花、鏡子、那時我是一個小姑娘)、韓東的《韓東詩三首》(驟起的風、在早晨睡去、清晨)、馬雅利的《海思》、陸健的《注定地,我注定要和自己作終生的搏斗》、潞潞的《詩五首》、張天男的組詩《向往晚晴》(四首)、獨橋木的《零星的愛情:20段——給蘇娜》、宮璽的《傷逝》、成子的組詩《城市與森林的呼應》、小海的《窗前》、宋琳的《長途車》、李彬勇的《敘述》、傅亮的《大街拐角的面人攤》、塔娜的《青絲集》(三章)、耿林莽的《舊夢的碎片》(四章)、安謐的組詩《孕》、蘭艷春的《歸宿》(外一首)和劉見、德力格爾倉、哈達、啞樵、徐雁、李鋒、繆國慶、易殿選、袁超、黎西、張改娟、葉坪、吳晉南、盤妙彬、張建平、陳東東、魯萍、叢小樺、梁志宏、沈天鷹、余筠華、陶文瑜、張艷玲、雨田、王建漸、黃錦卿、紀征民、劉厚、江世渝、馬合省、姜詩元、陳瑞晨、蔣立波、許德民、力虹、任貝、魏益民、孫俊良、周同馨、趙宇、季弗、吳建國、烏力雅斯、秦巴子、陳云其、蔡金華、林染、竺大文、徐丹夫、洛蘭、賀興厚、安然子、勒.敖斯爾、陳志媛、陳錫民、李占宇、漠西、顧艷、陳珍、蘇日圖、康國華、梁彬艷、李松樟、許振生、張翔鷹、浬鎏洋、桂興華、曉琴、王忠范、王秀竹、夏萬奎、金勛、蔣靜、尹樹義、丁永才、王曉華、蘇勇、夏鵬遠、劉興安、趙雪梅、喬野、李俊彥、殷詠天、傅春燕等人的詩作以及董繼平翻譯的英國勞倫斯的詩作《死亡之舟》、岳鷹、楊皓合作翻譯的美國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蕾的詩作《午后小山上》(四首)。
 
  在這期北中國詩卷上,刊登了一篇很有價值的詩學文章,是內蒙古青年詩人雁北撰寫的詩歌理論文章《詩歌的三大類型》。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從“模仿類型”、“評判類型”、“純詩類型”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具有鮮明的觀點,是八十年代詩壇上一篇比較有分量的詩學文本。
 
  7、《北中國詩卷》第七卷(1988年3月出版,系1988年第3期)。在這期由趙健雄、尚貴榮擔任責任編輯的專號上,刊登了《草原》舉辦“北中國之星詩歌大獎賽”的啟事。同時,刊登了安謐的《陰山巖畫》、齊俊峰的《東方當代傳說》(選章)、默然的《休止》、啞樵的《惠特曼,我為你歌唱》(外一首)、梅紹靜的《藍花花》、阿堅的組詩《迷人的山谷沒有出口》(八首)、李元勝的《夏季的短歌》(外二首)、洛蘭的《深刻之夜》(外二首)、張銳鋒的《記憶的虛構》(二首)、尚貴榮的散文詩《烏鴉與死亡》、周雨明的《時間》(三首)、王小蟬的《雨季不再來》、馬永波的《鋼琴曲,永不終止》、鮑爾吉.原野的《峽谷之旅》、白濤的組詩《黃金史》、老鄉的《野詩六首》、林莽的《黃昏,在異鄉的寂寞中》(外一首)、旺秀才丹的《此湖》、張廓的組詩《某時某刻及其他》、南魚的《無冰的北極》、劉茂勝的《山與歸程》(三首)、何香久的《巨蟹星座》(外一首)、陳東東的《眼眶里的沙瞳仁》、余以建的《戀歌》、郎毛的《風吹過我的村莊》、哈斯烏拉的《巴丹吉林沙漠》(外一首)、蒙根高勒的組詩《草原之旅》、烏吉斯古冷的組詩《草原印象》、斯日古楞的《歲月》、賀海濤的《感覺草原》(外一首)、李天榮的《我讀陰山》以及薇薇、王業、魏志遠、謝頤城、張之靜、馮晏、蕭野、楊紹武、吳霖、江春、張加百、趙宇、熊也、呂杰、張文祥、道.德力格爾倉、舒潔、郁曉鷹、王建平、才旺瑙乳、王燃、東林、齊興智、高曉莉、薩仁、瘦谷、娟子、李文俊、伍元清等人的詩作和塔娜、車前子、藍幽、簡寧、謝明洲、甘先文、賀建業、王松濤的散文詩新作以及斑斕撰寫的詩歌理論文章《詩歌建構中的轉換機制》。
 
  8、《北中國詩卷》第八卷(1988年10月出版,系1988年第10期)。這期由趙健雄、尚貴榮、劉明擔任責任編輯的專號是第一屆《草原·北中國之星詩歌大獎賽》獲獎作品專號。開篇是《獲獎名單》。另外,刊登了藍冰的組詩《雪霽》、成子的組詩《流水》、韓興貴的《白夜》、張天男的《水上歌謠》、沈天鴻的組詩《生存及生存者》、郭春浮的《墻頭》、姚振函的《到《紅高粱》里活一陣子》、黎瑞剛的《戰爭余燼》、林莽的《在一本書與另一本書之間》、李金河的《父親的家愛和野愛》、鮑爾吉.原野的《夢里黃昏》、啞樵的組詩《雨意》、二毛的《咒語》、馬永波的《詩四首》、楊云才的《你的沉默深刻而久遠》、開愚的組詩《漢人》、王長軍的《呼吸與風暴》、何小竹的組詩《節日》、默然的《靜觀:東方構圖》、南魚的《伊東:打開我伊東》、楊黎的《天空》、楊皓的《炸群》、蒙根高勒的《獵人之死》、李瑜的組詩《野罌粟》、李文俊的《達爾罕古太陽與迪斯科》、趙子桐的《雪原》、韓國強的《活過一次》(外一首)、韓嘉川的《野牛群,黑色的精靈們》(外二首)、高曉莉的《看太陽升起又落下》、耿翔的《巖畫,獵人和鷹》、林碑的《寧靜而溫和的下午》、宛凝的《停電之夜》、南野的《我仍在這里等待太陽》(外三首)、齊俊峰的組詩《詩的誘惑》、西岸的組詩《紅星照耀中國》以及吳麗麗、趙潔、藝辛、凡斯、孫昌建、房華、龍俊、施茂盛、李自國、盈盈、丁鳴、楊春、程寶林、歐陽鳴、洋雨、徐雁、尚飛鵬、白濤、石葉、闞坷、陳志媛、白夜、劉見、藍幽、郭永明、宋琪薇、甘先文、夏娃、賈文華、謝明洲、莽莽、黃萍、塔娜、殷實、賀小松、袁安、白島、何首烏、馮新偉、魯荒、劉沖、郁曉鷹、李旭東、洛蘭、李易萍、張鴻雷、王勇、章曉明、葉茅、牛雪峰、殷詠天、王秀竹、斯日古楞、李凱霆、張凱、林夕、劉煌等人的詩作。
 
  9、《北中國詩卷》第九卷(1989年3月出版,系1989年第3期)。在這期由趙健雄、尚貴榮、劉明擔任責任編輯的專號上,刊登了安謐的組詩《漓江有龍》(風之清流、守望陰山絕頂的人、太陽飛鳥、不要看我、江中有龍、果真此山殊、誰坐竹筏來了、九匹馬和它們的夢、跑馬云南下了)、雁北的組詩《一只鳥和它的全部羽毛》(一、站在鳥的立場上;二、懷著喜鵲的心情;三、一只鳥和它的全部羽毛)、海子的《秋》(外三首,包括《八月之杯》、《九月》、《秋》,兩首《秋》同名。)、莫非的《空白的空白》選章》、李元勝的組詩《瞬間》、大解的《內部》(三首)、張天男的《玻璃上的鳥影滑來滑去》、阿堅的組詩《文化那玩藝兒》、戴立然的組詩《大裂谷》(叛逆、乘車、紫色憂郁)、郭春浮的組詩《人生體驗》、林碑的《獻詩——那時間的后面所展示給我們的》、張廓的組詩《銅葉花園》、洛蘭的組詩《空山中的流水與鳥鳴》、鮑爾吉.原野的組詩《聆聽智慧》、楊然的《黑城子》、李天榮的《海盜》、林染的組詩《寫給波波》以及鄒靜之、張旭東、西蒙、大仙、賈漫、余剛、陳東東、楊挺、流浪、超日、澀水、陸健、孫文波、顧聯第、維維、海子的《秋》(外三首,包括《八月之杯》、《九月》、《秋》)、烏吉斯古冷、阿拉坦托婭、盛川、苑湖、許向前、何小蘭、尹樹義、張之靜、鴿鴿、李發模、格巴特爾、葉坪、蒙原、田野、楊冬梅、慈公、李占學、楊浩東、莫涼、一程、劉見、田田、非默、許懷生、瘦谷、梁梁、周斌、苗同利、葉延濱、池彬、楊楓、董培倫、徐連城、魏義民、孫世平、劉惠生等人的詩作和斑斕的《詩的對話語式》、何鑫業的《詩歌,精神愿望之認同和回歸》等兩篇詩歌理論文章。
 
  另外,還刊登了兩則與內蒙古詩壇有關的重要詩訊:第一則詩訊是蒙原撰寫的詩訊《包頭市舉辦《中國新詩1988:內蒙古青年詩人群體大展》》,內容如下:為整體展示內蒙古青年詩人的綽約風姿,為給漸已平寂的新詩潮推波助瀾,1988年12月初,由包頭市青年聯合會、包頭市青年詩人協會、內蒙古呦呦詩社、《新詩報》編輯部聯合舉辦了《中國新詩1988:內蒙古青年詩人群體大展》。這次大展匯集了活躍在自治區內外的內蒙古青年詩人及有特色的作者五十余人,基本上代表或反映了內蒙古青年詩壇的現狀,為內蒙古青年詩人的團結、交流以及謀求團體突破提供了較好的機會。大展作品不僅展示了近年來內蒙古青年詩人的創作實績,而且也表現了內蒙古青年詩人可貴的探索性和先鋒性。這次大展還受到了全國一些文學報刊的關注,同時也受到了全國一些著名詩人和評論家的稱贊和支持。著名詩人、評論家謝冕、許淇、陳廣斌、安謐、葉延濱、魏志遠、戴硯田、程步濤、蔣維揚、何來、戈非、楊牧、賈漫、阿紅等人欣然應聘為大展顧問,并對大展工作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目前,大展作品已由《新詩報》十版專號隆重推出,現正向全國發行交流。
 
  第二則詩訊是吳紅君撰寫的《《天狼星》詩報創刊》,內容如下:由內蒙古阿拉善盟群藝館極地詩社主辦的《天狼星》詩報于金秋十月在駝城巴音浩特創刊。《天狼星》詩報由巴音地區部分青年詩人任編委,詩人詩評家阿紅、詩人趙健雄、賈長厚、王荊竹、默然等為顧問。以其獨特的輝光照耀在北中國的上空。《天狼星》創刊號隆重推出“內蒙古青年詩人選粹”、“今日阿拉善詩壇”、“全國詩歌社團輯覽”等欄目。今后將以更豐富的欄目、更獨特的風采與廣大讀者見面。《天狼星》敦望詩界先輩指點扶持,熱誠歡迎海內外詩友惠函賜稿。《天狼星》為季二刊,四開四版。立足西北大漠,面向神州各地。聯系人:內蒙古阿盟建設處環保科吳紅君。
 
  10、《北中國詩卷》第十卷(1990年10月出版,系1990年第10期)。這是《草原·北中國詩卷》最后一卷,也是第二屆“北中國之星”詩歌大賽獲獎作品專號。主編:丁茂;責任編輯:趙健雄、尚貴榮。以后的《北中國詩卷》變成了《草原》文學月刊的一個詩歌欄目,從此,《北中國詩卷》結束了單獨出版詩歌專號的歷史。
在這期專號上,開篇的是《卷首語》,抒發了編輯們的感想:“這期專號恰是《北中國詩卷》面世十期。編完這期專號,讓我們感動的是大江南北仍有那么多年輕人關注著詩,實際上是關注著這個世界。我們捧讀的每一份手稿,都如同一顆赤誠的心。這使我們覺得自己付出的勞動還是值得的。”
 
  在這期專號上,刊登了第二屆“北中國之星”詩歌大賽獲獎名單和歐陽白的組詩《四首詩和另外一首》、成子的組詩《深秋筆記》、南野的《天空》(二首)、齊俊峰的組詩《重返家園》、伊甸的《水》(節選)、獨橋木的《一顆心裸露著全部的血肉》、鐘正林的《海邊那些漂浮的葉子》、秦巴子的《幻愛之象》、朱金晨的《茫茫海》、郭春浮的《詩二首》、靜濤的《不朽的情侶》、夏雨清的《愛情中的詩人聶魯達》、牧之羊的《一棵向日葵》、阿堅的組詩《軟綿的行板》、沈天鴻的組詩《獻給家園》、馬丁的《獨坐:在走廊的缺口》(三首)、何小竹的《鄉村詩歌》(五首)、韓興貴的《失眠》(外一首)、伊沙的《父子情深》、趙飛的組詩《血流奔突中聽鋼鐵的聲音》、凸凹的《秋天里居住》、謝汝平的《蘇軾,我把你當成我的大哥》、巴沙的《散文詩三章》、李瑜的《樓蘭那樣黯淡的月光》、九月菊的《中國書法》以及巖鷹、阿寅、黃默、牛八、宋世海、熊鷹、桑桑、紀輝劍、木公、夢夢兒、何也、雪仔、陳欽華、李靈、葉榮臻、冰峻、王恩瑜、岳志勇、東方浩、陳人杰、余述平、孫磊、木子、劉亞麗、吳小雪、賈向前、競心、龐志剛、李天榮、張杰、楊林、趙小輕、趙凱、徐世清、范克平、徐翔、耘亮、殷杉、賀小松、舒萍、閔正道、烏吉斯古冷、裴全民、苦海、王彤、尹樹義、沈健、宋人、王忠范、毛樹林、沙頓、舍.敖特根巴雅爾、張國偉、郗旗、汪峰、張俊剛、貞子、武彥敏、高尋、郭留紅等人的詩作和韓新東、蘇日娜、阿杰、京隆、廖飛雪、蔣偉文的散文詩。
 
  六、《北中國詩卷》的詩歌大賽
 
  1、第一屆“北中國之星詩歌大獎賽”。
 
  《北中國詩卷》于1988年3月舉辦了第一屆“北中國之星詩歌大獎賽”。《大獎賽啟事》刊登在《草原》1988年第3期:“朋友,你想在北中國詩壇上一試自己的實力嗎?你想摘取一九八八年北中國詩壇的桂冠嗎?展現當前詩壇最佳陣容,最強實力,最新風貌,《草原.北中國詩卷》主辦“北中國之星大獎賽”。參賽作品長短和題材不限(包括散文詩),欲領風騷者務請于六月底前將作品寄至《草原》編輯部并在信封上注明,同時從郵局匯報名費五元。大獎賽設特別獎一名,獎金1200元;一等獎1—3名,獎金500元;二等獎3—7名,獎金200元;三等獎5—20名,獎金100元;榮譽獎100——150名,作品在專號上發表,稿酬從優。對所有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定于一九八八年八月中旬在草原青城隆重頒獎。同時,推出《北中國詩卷大賽獲獎作品專號》”。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參賽和評獎,1988年10月,大獎賽結束,并于第8卷《北中國詩卷》刊登了獲獎名單和獲獎作品。
 
  草原·北中國之星詩歌大獎賽獲獎名單
 
  一等獎:
  藍冰 雪霽
  開愚 漢人
   
  二等獎:
  張天男  水上歌謠
  馬永波  詩四首
  楊皓    炸群
  西岸    紅星照耀中國
  沈天鴻  生存及生存者
  何小竹  節日
  楊黎    天空
 
  三等獎:
  林莽 在一本書與另一本書之間
  啞樵 雨意
  蒙根高勒 獵人之死
  李金河  父親的家愛和野愛
  成子 流水
  默然 靜觀:東方構圖
  齊俊峰 詩的誘惑
  韓嘉川 黑牛群,黑色的精靈們
 
  優秀作品獎
  七十五名。上述之外,本期詩卷的作者均為獲得者:韓興貴、郭春浮、姚振函、黎瑞剛、鮑爾吉.原野、二毛、楊云才、王長軍、南魚、吳麗麗、趙潔、藝辛、凡斯、孫昌建、房華、龍俊、施茂盛、李自國、盈盈、丁鳴、楊春、程寶林、李瑜、歐陽鳴、洋雨、徐雁、尚飛鵬、李文俊、趙子桐、韓國強、白濤、石葉、闞坷、陳志媛、白夜、高曉莉、劉見、藍幽、郭永明、宋琪薇、甘先文、夏娃、賈文華、謝明洲、莽莽、黃萍、耿翔、塔娜、殷實、林碑、賀小松、袁安、白島、何首烏、馮新偉、魯荒、劉沖、郁曉鷹、李旭東、洛蘭、李易萍、張鴻雷、王勇、章曉明、宛凝、葉茅、牛雪峰、殷詠天、王秀竹、斯日古楞、南野、李凱霆、張凱、林夕、劉煌。
 
  2、第二屆“北中國之星詩歌大獎賽”。
  第二屆“北中國之星詩歌大獎賽”于1989年舉辦。1989年第11期和第12期先后刊登了《本刊舉辦一九九0年北中國之星詩歌大獎賽》的啟事:我們只有一個愿望,讓詩把我們連結在一起,讓我們在詩中心心相印,讓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永遠激揚著年輕的聲音。

  大賽細則如下:
  1、自1990年1期起,草原每期辟出專頁,刊發參賽優秀作品,并于十月推出《北中國詩卷·大獎賽專號》。
  2、設一至三等獎14——28名,獎金分別為400元、200元、100元;優秀獎200名,作品刊發,稿酬從優。
  3、參賽作品題材、形式、長短不限(包括散文詩)。稿件因人力、經費緊缺,恕不退稿。參賽日期即日始至一九九0年六月底。
  4、頒獎在青城呼和浩特舉行,所有獲獎作者都將頒發獲獎證書。
  5、凡參賽者從郵局匯款15元至編輯部作資料費,本部每期供奉《草原》一冊(全年十二期,每冊定價1元,另含郵資、包裝費)
  大賽費用另籌。
 
  經過十個月時間的參賽和評獎,1990年10月,大獎賽評選結束,并于第10期《北中國詩卷》刊登了第二屆“北中國之星”詩歌大賽獲獎名單:
 
  一等獎:
  梁 梁 季節(組詩) 1990年第4期
 
  二等獎
  歐陽白 四首詩和另外一首  1990年第10期
  馬永波 詩五首  1990年第3期
  阿 堅 軟綿的行板 1990年第10期
 
  三等獎
  獨橋木  一顆心裸露著全部的血肉  1990年第10期
  沈天鴻  獻給家園   1990年第10期
  鐘正林  海邊那些漂浮的葉子  1990年第10期
  成 子  深秋筆記  1990年第10期
  徐懷生  江南的云(四首)1990年第5期
  韓興貴  失眠 (外一首)1990年第10期
  南 野  天空(二首)1990年第10期
  方 躍  正午與午夜同時擱淺(組詩)1990年第5期
  魯 萍  南方少女(外一首)  1990年第1期
  大 解  詩歌(四首)1990年第4期
  李 巖  陜北謠曲(組詩)1990年第10期
  齊俊峰  重返家園(組詩)1990年第10期
  朱金晨  茫茫海   1990年第10期
  靜 濤  不朽的情侶   1990年第10期
 
  優秀獎
  榮獲優秀獎的作者除了第10期發表大賽作品的作者之外,還有分別發表在《草原》1990年1期、2期、3期、4期、5期、7期、9期上的詩歌作者。具體名單如下:余以建、郎毛、陳先發、楊子、張鶿、凡斯、肖開愚、阿吾、吳衛平、祝鳳鳴、李元勝、兀然、金路加、李自國、馬啟代、施茂盛、楊于軍、葉坪、劍男、馬聯、莫涼、尚軍、黃錦卿、熊鷹、張意清、梁真、穆向陽、郁舟、吳大康、李勇義、鈴鐺、梁培喜、伊甸、秦巴子、郭春浮、夏雨清、牧之羊、馬丁、何小竹、巖鷹、阿寅、黃默、牛八、宋世海、熊鷹、桑桑、紀輝劍、木公、夢夢兒、何也、雪仔、陳欽華、李靈、葉榮臻、冰峻、王恩瑜、伊沙、岳志勇、東方浩、陳人杰、余述平、孫磊、木子、劉亞麗、吳小雪、賈向前、競心、龐志剛、李天榮、張杰、楊林、趙小輕、趙凱、徐世清、范克平、徐翔、謝汝平、李瑜、耘亮、九月菊、殷杉、趙飛、賀小松、舒萍、閔正道、烏吉斯古冷、裴全民、凸凹、苦海、王彤、尹樹義、沈健、宋人、王忠范、毛樹林、沙頓、舍.敖特根巴雅爾、張國偉、郗旗、汪峰、張俊剛、貞子、武彥敏、高尋、郭留紅、韓新東、巴沙、蘇日娜、阿杰、京隆、廖飛雪、蔣偉文。
 
  七、《北中國詩卷》的刊外別冊
 
  《草原》文學月刊在編輯出版10卷《北中國詩卷》之外,自1986年至1990年之間還依舊保留了詩歌欄目,刊登詩歌作品。在這五年間,先后發表了布赫《詩二首》、雁北的《二十四支》(外二首)、沈天鴻的組詩《天空下的河流》、《鍍金時代》、林莽的組詩《回聲》、《雪,一直沒有飄下來》(外二首)、駱一禾的《狂飆為我從天落》、楊挺的《北方星》(三首)和《古海》、斯人的《河段》(二首)、啞樵的《流浪》(二首)、張天男的《馬背上的天空》、《輝煌時刻》、《即將到來的冬天》、齊俊峰的《勇士》、《大草原》、《思念家鄉》、馬永波的《我的生死相依的泥土》、王湛的《歸心》、藍冰的《鴿子花問答》(外一首)、洋滔的《第一根白發》、潘洗塵的《淡淡的重逢》、李彬勇的《思念》、韓作榮的《北方的原野》(五首)、開愚的《岸上的船》、《太陽》、群島的《海岸》(外一首)、阿來的《人像》、金勛的《父親》、張秉毅的《真的,請你相信》、蔡椿芳的《石馬》、成子的《林中晚唱》、葉文彬的《天是圓的》(外二首)、《愛,很甜也很苦》和組詩《風景線》、巴特爾的《無字碑前》、蒙根高勒的《草原的憂郁》、詹小林的《海潮》、默然的《無題》、《龜背圖畫》、白濤的《沙城》、組詩《黃河之北》、林碑的《在遠方》(外一首)、張石山的《破冰船》、張之濤的《生命之弦音》、蕭野的《我是誰》(外一首)、白朝蓉的《黃土詠嘆調》(四首)和《詩四首》、組詩《蓉城之秋》、阿堅的組詩《無聊的日子》、優俊的組詩《青春的局部》、劉文謙的《父親》、馬學功的《圣者之旅以及其他》(四首)、王磊的《雙翼的神馬》(外一首)和《泰山絕頂遐想》、安鴻毅的《阿布熱勒山》(外一首)、郭維東的組詩《云中,有一只大鷹》、達.巴特爾的《沒有妓女的城市》(外二首)、賈漫的《桂林春意》、《西部沙原即景》、獨橋木的《除了你我已一無所有——致蘇娜》、尚仲敏的《詩四首》、叢小樺的《隨便的生活》、陳廣斌的組詩《獨步荒原》、斯日古楞的《寄給沒有睡意的夜》(外一首)、宗仁發的《岸》(外一首)和《詩三首》、王璞的《滾雷馬》、高昌的《少年維特之歡樂》、周斌的《巖畫》、湘霖的組詩《愛之渡》、柳沄的《痛苦》(外一首)、魯萍的《詩三首》、余紹榮的《烏梁素海的姑娘,這樣地看人》、苗同利的《思想者》(外一首)、洛蘭的組詩《辛酸年月辛酸事》、陳秀庭的《新思與舊情》、張德強的《感應:大勢所趨》、林染的《寫給波波》、西川的《鄉村四季》、竟心的組詩《生命的旅痕》、阿拉坦托婭的《淺草雪痕》、組詩《塞上春雪》、默然的《虹與石頭》(二首)、烏吉斯古冷的《囚禁你的名字》(外二首)以及曉晴、鐘奇志、王松青、高曉莉、謝榮霄、胡曉勉、胡昭衡、暠蒲、賈志義、野客、孔慶先、李野、白立平、郭留紅、李澤華、陳濤、靳亞利、洪迪、于墨、余暢、潘永翔、海燕、哈斯烏拉、西岸、桑恒昌、戴硯田、張雪杉、常虹、王忠范、陸萍、道德力格爾倉、伍元清、陳染、李天榮、雪迪、韓新東、王小蟬、陳勇、查干、巴.布林貝赫、于鳳先、葛根圖婭、李少白、周恩廣、王學斌、白.呼和木奇、阿木爾撒納、喬洼、薛映梅、張世榮、王曉艷、零零、蘇力亞、王治林、張之靜、鄧萬鵬、李文俊、李瑜、蘇歷銘、卓.格赫、馮志亮、安雷、王維正、岸波、谷川、黃東成、尹君、斯琴、白果香、金智為、田永芬、德向芳、高金鷹、楊若飛、吳霖、丁永才、烏吉斯古冷、姜文巖、蕭野、川之、寧昶英、陳敏、萬方、黃格勒德.拉西尼瑪、畢可夫、洋浴海、策.達木丁蘇榮、徐英、包杰、李易萍、張承祥、武彥敏、陸萍、賈向前、冀明亮、李貴、狄悅湄、夏世林、劉茂云、高慧、劉淑清、趙輝、方躍、李瑜、謝明洲、詠桂、考宏梅、周向永、張鐘濤、白慶峰、紫葉、傅永生、季棠、理想、張雁彬、楊嘯、王文泉、曉梅、傅浩、許向前、王潤寶、金哲、王維正、尹涵、薛久如、丁小斐、張俊剛、趙建華、冰峰、馬路、雪嬰、馬雅利、梁謝成、劉丙鈞、萬方、方鋼、江巖、魏乃清、溫古、都興利、龐耘、長風、徐學鸝、戴翔、張廣明、劉瑞哲、張曉平、楊曉旭、陳榕、郭俊義、忻世榮、趙飛、丁鳴、王宇、李志勇、賀海濤、陳茂欣、王德華、房俊、王唯唯、笑秋、松子、吳清分、華海慶、梅紹武、額爾頓琪琪格、蘇力亞、郝興瑞、高培萱、萬方、王彬、李鋒、弘征、郁曉鷹、趙日堅、尹涵、卞濤、齊林海、周忠武、潘樹武、董新國、陸萍、齊麗杰、霍龍、張愛萍、張素珍、賀建業、劉泰亨、西岸、魯忠純、儲建中、馬宏偉、雨嬰、趙凌敏、盧海忠、趙忠貴、川梅、陳鵬、于忠誠、郁磊、劉美英、黃錦卿、盛川、華卓、鄭常葆、張文祥、戈鋒、武志強、高深、艾北、索依洛、張麗霞、吳曉、溫源、馬啟代、蒙原、趙劍華、陳醇、才紅麗、夏雪萍、澀水、杜曉東、李小鵬、龍女、賀小松、陽關、陳志媛、周向永、宋志剛、曲近、周偉文、星兒、蜀水、齊漢、文介、思良、高冰、北風、巴.那日松、塞音古德、楊艷華、韓.布和朝魯、貞子、葉世斌、翼華、陶永、王慧林、菊南、劉焱紅、包玉祥、康萬成、孫郁華、張志君、小英、洋浴海、冷俊敏、袁向迎、李和、高景才、蘇日娜、敖敏、賀榮、哈斯、李海燕、白云、張時浩、三英、邵文瑾、戈夫、楊子、張修林、程維、郁離子、蔣靜、吳昊、白朝董、夢如、李澤華、王懷綱等350余位詩人的最新力作550余首。這些詩作與《北中國詩卷》上發表的詩作交相輝映,構成了《草原》詩歌的黃金時代。
 
  另外,1992年第9期《草原》還出版了詩歌大賽專號,由尚貴榮主編。刊登了齊俊峰、李明的組詩《谷子成熟了》、韓興貴的組詩《葵花季節》、楊然的《動畫片》(外一首)、丁惠黎的《深淵的彩虹》、陳東東的《抒情斷章》、謝華的《歲月》(二首)、陳勇的《平淡的抒情》(三首)、火華的《牧民的祝愿》、趙劍華的《詩三首》、黑點的組詩《在異鄉的日子》、邱華棟的組詩《在愛的感傷中消亡》、張兆華(南島)的組詩《獻給美人——我永遠都是你赤裸的詩歌王子》、白朝蓉的組詩《綠橄欖的回味》、白濤的《馬頭琴手》(三首)、肖開愚的《詩一束》、吳衛平的《流年》(三首)、韓彥蓮的《醒》、苗同利的《接觸》(外一首)、魏義民的《詩三首》、馬啟代的《詩五首》、貞子的《詩三首》、何鑫業的《詩三首》、默然的《黑橄欖》、晴雪的《回憶》、冀濮的《玉米》、朱其根的《作品124號》、李巖的《詩人之夜》(外一首)、祝鳳鳴的《詩三首》、溫源的《土地》、黃錦卿的《酒》、宋仁杰的《天羅地網》、夢夢兒的《吸煙》(外一首)、馬延成的《雪中吟》、何雪飛的《母親的河流》、鷗沛音的《陣雨之后》、藍角的組詩《秋語》、李天榮的《深秋情節》(外一首)、熊鷹的《春天就要來臨》、詹永東的《樸素的冬天》、舒萍的《閏五月》、汪怡冰的《走向冬日的陽光》、張雋鎖的《夏的回憶》、席永君的《紙上的中秋》(外一首)、慷慨的《蝴蝶落向我》、邵文瑾的《回憶一章》、佟石的《紅衣》、吳修祥的《凝望的花朵》、蘇力亞的《母親祖國》、穆向陽的《泰山挑夫》、霍福平的《故鄉》、溫古的《汲水的人》、葒草的《倦》、千山葉的《火勢》、劉景會的《生前是兵》、葦子的《你在北方》、夢如的《啟迪》、江亭的《黑貓》、道.格里格爾倉的《又近 又遠》、王懷綱的《金秋》、甘珠爾的《山》、殷杉的《高爐實習》、石偉的《啞巴賣刀》、耶.巴圖達來的《木偶》、山豆的《旱河》、雪燕的《南方的冬季》、張吉云的《歌舞》、沈天鴻的《詩六首》、王小蒙的《故鄉》、李巖的《樹梢上浮動的思緒》(組詩)、宋逖的《詩五首》、賀巧珍的《做一支楊笛》(外二首)、趙飛的《父親》(外一首)、張鐘濤的《遠離城市》(二首)、廣子的《母親》(外一首)、楊健的《鄉村》、王中朝的《簫聲》、川之的《沉思在原始森林》、韓文戈的組詩《吉祥的村莊》。
 
  八、《北中國詩卷》的創辦價值
 
  今年是《草原·北中國詩卷》創刊三十年的日子。在時隔多年之后,如今重溫《北中國詩卷》開創的黃金歲月,回顧《北中國詩卷》開辦的輝煌歷程,翻閱《北中國詩卷》編輯的經典詩作,緬懷《北中國詩卷》陪伴的詩歌歲月,縱觀《北中國詩卷》輝煌的創辦歷史,檢索《北中國詩卷》積累的創辦成果,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承認:《北中國詩卷》是一本有深度、有廣度、有厚度、有溫度、有濕度、有高度的詩歌專號,這本詩歌專號包容、開放、厚重,鼓勵探索、重視先鋒、講究創新、關注青年、倡導好詩、注重精品,當之無愧是一本創刊時間最早、出版期數最多、詩壇影響最大、讀者范圍最廣、精品力作最多,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中國詩歌專號第一本”。
 
  《北中國詩卷》的創辦,在中國新時期詩壇上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義,體現了十分重要的價值,為中國當代詩歌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北中國詩卷》的創辦,為內蒙古青年作者展示詩歌創作才華搭建了一座寬敞的展臺。通過這個展臺,雁北、成子、梁梁、默然、張天男、尚貴榮、藍冰、林碑、阿古拉泰、蒙根高勒、啞樵、鮑爾吉.原野、王開、獨橋木、冰峰、李巖、王秀竹、梁彬艷、袁凱軍、白濤、齊俊峰、蒙原、李文俊、尹樹義、郭春浮、斯日古楞、郁曉鷹、李金河、董培勤、洛蘭、趙劍華、南魚、楊皓、張改娟、方燕妮、王燃、于鳳先等大批青年詩歌作者從此走出了內蒙古,走向了中國詩壇,成為了內蒙古詩壇的代表人物,讓更多的讀者領略到了內蒙古詩壇天蒼蒼、野茫茫的風光,感受到了內蒙古詩歌獨一無二的魅力和內蒙古詩人非同凡響的才華。
 
  二、《北中國詩卷》的創辦,為內蒙古優秀詩人展示整體創作實績搭建了一座遼闊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內蒙古最優秀的詩人布赫、楊植霖、查干、賈漫、安謐、許淇、周雨明、阿拉坦托婭、張廓、趙健雄、韓燕如、王磊、紀征民、哈斯烏拉、烏吉斯古冷、葉文彬、青格里、賈勛、黃錦卿、道•德力格爾倉、張之靜、阿爾泰、青格里、畢力格太、李天榮、川之、王忠范、戈非等發表了一批精品力作,向中國詩壇證明了內蒙古詩人一流的創作實力和一流的創作實績。
 
  三、《北中國詩卷》的創辦,為國內最優秀詩人發表詩歌精品力作搭建了一座廣大的舞臺。通過這個舞臺,中國最杰出青年詩人之一的海子攜帶著他的名作《亞洲銅》、《遺址》等一批杰作走上了詩壇,走入了讀者的心扉,走入了中國當代詩歌史。昌耀、葉延濱、韓作榮、江河、石光華、廖亦武、何小竹、林染、周同馨、柯平、章德益、易殿選、林珂、耿林莽、孔孚、沈天鴻、潘洗塵、李元勝、潞潞、林莽、西川、雪迪、宋渠、宋煒、簡寧、車前子、阿堅、張小波、楊遠宏、梅紹靜、高新昌、王家新、二毛、劉立云、楊黎、李發模、王長軍、唐躍生、陳惠芳、龐壯國、王小蟬、馬永波、韓興貴、菲可、薛衛民、封新城、陸憶敏、楊然、張燁、馮晏、鄢家發、謝輪、余剛、孫文波、敬曉東、劉小放、孫昌建、張德強、楊榴紅、小君、韓東、陸健、小海、宋琳、李彬勇、傅亮、陳東東、雨田、馬合省、姜詩元、許德民、力虹、桂興華、張銳鋒、老鄉、魏志遠、何香久、賀海濤、才旺瑙乳、姚振函、黎瑞剛、楊云才、開愚、程寶林、耿翔、宛凝、大仙、大解、戴立然、鄒靜之、陸健、孫文波、伊甸、伊沙、閔正道等詩人在這里發表了自己的力作,為讀者奉上了一場詩歌的饕鬄盛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在线你懂的| 又色又污又黄无遮挡的免费视|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99re热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 | 国产高清成人mv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另类| shkd-443夫の目の前で犯|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特黄a级高清免费大片|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在级播放| 一二三四日本高清社区5|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 校霸把学霸往死里做|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亚洲天堂电影网| 2019日韩中文字幕MV|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喷水|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日本成人在线网址| 国产三香港三韩国三级不卡|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菠萝蜜网站入口|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图片| 台湾佬中文娱乐11|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男人边吃奶边做弄进去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欧美韩国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3d玉蒲团之极乐宝鉴| 欧美两性人xxxx高清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只有这里的精品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