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分會場
第五屆華語詩歌春晚成都分會場開演
成都詩歌音樂季在少城劇場啟動
成都詩歌音樂季在少城劇場啟動
音樂叫醒耳朵,詩歌照亮心靈。2020年1月13日,“以仰望星空”為主題,第五屆華語詩歌春晚成都分會場暨2020成都詩歌音樂季在少城劇場, 以“穿越時空的對話“”天府文化之旅““迎面走來的成都”三個篇章”,帶給現場作家、詩人、大、中、小學師生、社區居民一場詩歌音樂的視聽盛宴。
“我聽見《詩經》的源頭/群山化雪的聲音/清澈純凈撞擊心靈/我聽見時間的鐘擺/滴答、滴答……敲響耳鼓//我看見蜀人先祖彎腰播種,男耕女織的剪影/我看見迎面走來的蜀中詩人/一路行游吟唱,一路詩酒芬芳……”

段梅、王涵、藝心、銀蓮、徐開心、陳姝余主持活動

銀蓮、徐開心、陳姝余主持活動

9歲的銀珂砇與7歲的易小添朗誦《愛在成都》

愛在成都
前有古人,后有來者。易小添童聲演唱《春夜喜雨》之后,來自四川音樂學院的專業教師孫瑋朗誦了當代詩人蔡競的古體詩《二0二0年元旦晨詠》,來自成都藝術職業大學的周楷老師朗誦了當代詩人秦剛的《百花潭詠》。
第二篇章 “天府文化之旅”,以古箏演奏《明月夜》開篇,來自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專業教師景威棟、應月英朗誦了《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的詩歌《九寨藍》,四川師范大學教師徐開心朗誦了王林先的詩歌《夢見自己成為遙遠的人》,陳姝余朗誦了銀蓮的詩歌《我只要與你歡喜相伴》,“詩歌之王”全國總決賽獲獎者王涵朗誦了李銑的《夜歸人》,王厚蓉朗誦了王國平的詩歌《用一雙手為酒勾魂》,隨后朗誦者曾偉老師、仝妍 萬詩敏、武興民、潘歌、梁文華、葉勝江分別朗誦了曹紀祖的《原野的風》、凸凹的《祝好詩》、趙劍鋒的《我的手掌住著十萬座大山》、蔣藍的《我總是在深夜醒來》、葉勝江的《迎著太陽向東而生》。值得一提的是詩人向以鮮朗誦自己的詩歌作品《野花啊》,表情豐富,引來陣陣掌聲。來自國家級貧困地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的詩人鄭剛與中央民族大學學生鄭秋雯朗誦了自己的詩歌作品《云頂花海》,是這次晚會為藝術扶貧做的一件實事。

成都分會場節目單

成都分會場主創團隊

成都市作家協會2020年1月13日在成都市青羊區少城劇場舉辦2020華語詩歌春晚

古箏演奏《明月夜》演奏者:段銀瑩(四川音樂學院)
第五屆華語詩歌春晚成都分會場暨成都詩歌音樂季總策劃銀蓮說,這臺晚會從策劃到演出籌備時間不到兩周,執行總導演楊凱、執行導演熊志恒、楊旭洪、王涵;學術支持曹順慶、蔡競、曹紀祖;藝術總監錢梅、周鐵、段梅;音樂總監陳煦梅;助理導演岳彥君,外聯部程琳芝、蔣玥、視頻制作牟達波,平面設計謝鈴利、伍峰汛等主創團隊成員不計個人得失,自籌經費甚至自掏腰包來做詩歌公益,為晚會的完美呈現熬更守夜,晚會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整臺晚會以緊湊干練的舞臺表現形式,唯美專業的音樂呈現,做到了在節目編排上推陳出新,在表現手法上靈動多變。為書香中國、詩意成都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琵琶演奏:關懷

王厚蓉、鐘宇朗誦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教師朗誦
從古至今,成都孕育了中國詩歌的一個個神話,當代詩人正在天府大地延續中國詩歌的驕傲,用筆尖書寫成都這座城市新的傳奇。
為貫徹落實2019年全國詩歌座談會精神,傳承傳播中國詩歌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助力成都打造中國詩歌之城、世界音樂之都。四川省文史研究館、四川省藝術產業協會、峨眉書院、成都興光華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成都少城視井文創產業園聯合主辦,成都恒典文化、四川中泓城市更新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承辦,成都市作家協會詩歌專委會、成都市朗誦藝術家協會、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口語傳播中心協辦了這次活動。

用詩歌點亮生活

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張新泉致賀詞

中國詩歌學會楊牧致賀詞

四川音樂學院李俊文老師朗誦《種養山丘》

合影

中國詩歌學會楊牧致賀詞

四川音樂學院李俊文老師朗誦《種養山丘》

合影
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張新泉手書:“致敬中國新詩百年,致敬成都詩歌春晚。”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楊牧在賀詞里這樣寫道:
詩歌是春晚帶韻的天空。
春晚是詩歌群飛的明星。
中國新詩一百年,我們至少經歷了它的一半以上的時光,但是我們似乎遠未完成它成熟度的一半,所以我們說“詩在遠方”一一成熟的詩歌在遠方,輝煌的詩歌在遠方。那么我們朝向著遠方再出發吧,就從這每個星光到達的春晚開始。
祝愿第五屆華語詩歌春晚暨2020成都詩歌音樂季圓滿成功!”
第五屆華語詩歌春晚成都分會場活動現場座無虛席,300多人自始至終沒有離席,全身心沉浸在詩歌音樂的洗禮中。春晚這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與詩歌聯姻,用春晚的形式,以詩歌音樂為載體,傳承傳播中國詩歌文化,讓詩歌藝術走進生活,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讓中華民族悠久的詩歌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助力打造書香中國,詩意成都,我們一直在路上。 【曉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