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詩人、《詩刊》編委劉章
詩翁劉章別人間 天堂再寫“北山戀”
作者:姜紅偉
春寒料峭,今年的春天格外寒冷。疫情籠罩,大家的情緒格外沉郁。而今天下午,一個突如其來的噩耗傳來,猛烈地痛擊我的心情,使我頓時感覺到什么是“雪上加霜”!
自武漢疫情爆發后,詩壇掀起了一股“抗疫詩潮”。為了及時整理“抗疫詩潮”發生的全過程,自1月26日開始,我每天“雷打不動”地在下午五點到各個詩歌刊物微信公眾號上追蹤記錄各家公號推送的“抗疫詩篇”情況。今天下午五點,按照慣例,我又開始了追蹤記錄工作。當我第一個打開《詩刊》微信平臺的時候,一行觸目驚心的《著名詩人、《詩刊》編委劉章逝世》的標題在我猝不及防的瞬間擊碎了我的目光,擊疼了我的傷心,擊出了我的淚水……
劉章先生去世了!
劉章先生去世了!
劉章先生是中國詩壇的優秀詩人,也是中國鄉土詩歌的代表詩人,更是一位令我感恩的恩師。
如今,盡管恩師劉章先生已經駕鶴西去,但是,他對我的影響,他給我的恩情卻依然歷歷在目,念念在心……
1980年3月,我上初中一年級。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里,我看見一本《詩刊》1980年第2期。翻開一看,一組題目為《北山戀》的組詩深深地吸引了我。這是一組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語言優美、意境優美的膾炙人口的詩歌,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那時候,我剛開始學詩,詩人劉章的這組詩歌便成為最初啟蒙我的詩篇。在我心目中,劉章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個詩歌少年崇拜的偶像。
那時候,劉章先生已經是詩壇名家,河北詩歌的領軍人物,我最喜歡的那組他的詩作《北山戀》榮獲了全國第一屆中青年詩人優秀新詩獎。
大約是1983年夏天,懷著崇拜的心情,我給時任石家莊市文聯《新地》文學月刊主編的劉章先生寄去了一封誠懇的求教信和幾首詩歌習作,請他指點。沒想到,劉章先生很快就給我回了信,對我的詩作給予了點評,鼓勵我好好寫。收到那封信的時候,我驚喜萬分,以至于上課的時候我偷偷地全神貫注地、翻來覆去地看著劉章老師的回信,我的精神徹底地溜號了,完全沒有聽清老師講課的內容……
那是一封對我后來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信件,要知道,劉章先生可是我國詩壇上的著名詩人啊,能收到他的回信,能得到他的鼓勵,對于一個十七歲的詩歌少年來說,該有多么重要的意義啊!
過了一段時間,我又給劉章老師再次寄去了信、稿,請他指正。沒想到,劉章老師的回信給我帶來了更大的驚喜:
姜紅偉同學:
詩稿收到,可用第一首。祝賀你的進步。
此致
敬禮
劉章
十二月二十九日(1983年)
天啊,我的詩歌居然被劉章老師留用了!看見回信的那一刻,我激動地從學校收發室跑出來,高舉著劉章老師的回信,一路狂奔向班級,一路激動地高喊著:我的詩要發表了!我的詩要發表了!
1984年5月,我的一首校園詩歌由劉章老師編發,刊登在了《新地》1984年第5期。那首詩歌的發表,對我是一次極大的鼓舞和激勵。從此,更加堅定了我要成為一個詩人的信心。
那一年,在學習了劉章老師的敘事詩之后,我第一次開始了小敘事詩的嘗試,并將我的創作成果寄給了劉章老師,請他批評。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后,我又收到了劉章老師的回信。
姜紅偉同學:
你好。
因我在省委黨校學習,學習任務極為緊張,每周只回家一天,寫回信也寫不完,未能及時給你寫信。
詩,粗略讀過,為你年輕有為而高興,你是能寫小敘事詩的,注意敘事與抒情的結合,詩,一定要有情,敘事詩教意不宜太復雜。請你直接寄給一個刊物,我是離職學習,不便直接處理稿子。
太抱歉了。
此致
敬禮
劉章
十月一日
那是我最后一次收到劉章老師的回信。此后,由于深知劉章老師繁忙,我就再沒有給他寫信打擾他。從此,我和劉章老師失去了聯系長達25年之久。
2009年,我策劃了八十年代優秀詩歌編輯家訪談錄活動。作為中國詩壇上一位曾經主編過《國風》詩刊、《新地》文學月刊、《女子文學》月刊的著名詩人和著名編輯家,劉章老師自然是我重點要采訪的對象。當我在時隔多年后撥通了劉章老師家的電話時,從電話那端,傳來了劉章老師親切的聲音。在電話里,劉章老師對我策劃的活動表示了支持,并率先給我寄來了親筆所寫的訪談錄,從而為我搞好這項活動增添了信心,鼓足了勁頭。
2012年6月1日,在籌備八十年代詩歌紀念館期間。為了求得劉章老師的支持和幫助,我再次撥通他家的電話,向劉章老師詳細匯報了創辦紀念館的情況,劉章老師十分高興,并答應為詩歌紀念館題詞。時隔十幾天后,我收到了劉章老師的珍貴墨寶——兩幅為八十年代詩歌紀念館的題詞。一幅題詞的內容是:留下八十年代詩歌的燦爛微笑。壬辰夏 劉章題。另外一幅題詞的內容是:展示音韻展示節奏留下八十年代詩歌的燦爛笑容。壬辰夏日 劉章題。
捧著劉章老師的墨寶,我的心里頓時泛起了絲絲暖意。
2020年2月20日晚7點46分寫于家中
作者簡介:
姜紅偉,1966年出生,黑龍江海倫縣人。中國詩歌學會理事,詩人、詩歌史學家、中國第一家民營詩歌紀念館——八十年代詩歌紀念館館長?,F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委組織部工作,曾在《北京文學》、《收獲》《花城》等報刊雜志發表《海子年譜》等有關八十年代詩歌史學研究文章兩百余篇,撰寫有關八十年代詩歌史料書稿8部300萬字,出版詩歌史學著作《尋找詩歌史上的失蹤者》、《大學生詩歌家譜》、《詩歌年代》(上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