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動態】青年作家王憶
首發《連云港文學》的短篇小說
《疫.愛情》深受讀者青睞
首發《連云港文學》的短篇小說
《疫.愛情》深受讀者青睞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文學沒有缺席。江蘇作家學者們持續行動、發聲,以不同形式創作大量作品,出版社、閱讀機構、媒體等也陸續開展一系列公益閱讀活動“以讀攻毒”。當我們關注疫情的時候,會怎樣談論文學和閱讀?疫情將給中國作家帶來哪些重新的認識和思考?未來會誕生怎樣的文學作品?重讀災難文學中的經典又有什么新的啟發?青年殘障作家王憶認為,我們應該敬畏生命,開發無限可能性。她在疫情最嚴峻的情況下,經過認真思考,積極反應,創作了抗疫詩歌和短篇小說,經《連云港文學》三月刊首發后在社會上引起滿滿的正能量的反響。
《疫.愛情》講述了一對情侶從南京到武漢旅行,在新冠疫情中被迫分離卻又互相鼓勵的感人故事。在疫情發生的時刻,男女主人翁因為一次偶然的爭吵,從而使得徐文天賭氣跑出酒店,在返回酒店的途中發現自己不幸感染上了新冠病毒,而女主人翁司琪也被迫在酒店隔離。兩個年輕人在漫長的隔離分離中每天只能用視頻的方式相見。在司琪二十五歲生日那天,徐文天原本是要在武漢長江大橋上向她求婚的,也就是在這一天徐文天的病情突然加重,視頻里一片漆黑。最終司琪被酒店解除隔離,遠處傳來江漢關大樓的鐘聲,沉寂許久的城市又重新獲得了生機。這篇小說不啻是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更有廣度的短篇小說,還是有淚點、有燃點和有觀點的戰勝災難好故事,可以說是一篇優秀的災難文學文本,因為這是一篇從真人真事的報道中進行人性的客觀的真實的呈現,文中敘述有真實的現場感;塑造了典型的人物,提供了有特色的災難敘事;更有在反思中建構人文精神,參與推動社會進步。它激勵的人們,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該篇小說先后被《中國作家網》和新華日報交匯點“江蘇有戲”轉載,尤其是入選今年濟南市高三三模語文試卷閱讀題(這篇閱讀題居然占16分)。在文學圈、中學生中和社會上引起了積極向上強烈的正能量的反響。這也充分說明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方式,文學也在對災難的表現中不斷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優秀的災難文學總是能超越局部災難的表現,接通人類有關災難的思想傳統,不斷攀升精神與審美的高度。這也就是當代文學的力量所在。
所以說,《疫.愛情》講述是如何面對災難、戰勝災難、超越災難,為青年的精神成長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是對青少年進行生命教育正能量的好作品。
王憶簡介:
王憶 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協簽約作家。中詩網簽約作家。出版書籍有:小說巜心中的青鳥》、巜冬日焰火》,散文集《輪椅上的青春》、《在輪椅上奔跑》,詩集《愛,不能等》、《等待春天》、《愛,無止息》、《在靜寂里逆生長》。作品在《詩刊》、《中國作家》、《朔方》、《草原》、巜星星詩刊》《延河》、《詩潮》、《詩歌月刊》、《草堂》、《湖南文學》等期刊雜志發表,共出版發表作品100多萬字。曾獲第三屆中國青年詩人獎、第四屆金臺詩歌獎、《青年詩人》2019-2020年年度實力詩人獎和“2019年度最佳華語詩集”獲得者。2020年3月入選第二批南京市百名優秀文化人才,5月榮獲第十屆金陵文學獎。2018年10月由中國作協主辦的"王憶詩歌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