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憶長篇小說《冬日焰火》印象
作者 王彬彬
作者 王彬彬
幾年前,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一個文學研討會上,我認識了王憶——當然,必須先認識王憶的父親。坐在輪椅上的王憶,是由父親推著來的。是來旁聽。王憶的父親,年齡與我相仿,但沒有像我這樣已經大腹便便,他個頭不高,顯得十分精悍。王憶的父親送了我兩本王憶的詩集。從作者簡介中得知,王憶生于1989年,先天小腦癱瘓,幾乎沒有說話和行動的能力。但大腦不但正常而且很優秀,熱愛文學創作,已經有不少詩歌、散文作品問世。當時便嘖嘖稱奇。江蘇作家協會十分重視培養青年作家,常舉辦讀書班、講習班一類活動,我也常常去講課。每一次,王憶父女都來旁聽。有時候,活動在那種很老舊的地方舉行,根本沒有特意為輪椅建造的通道,也不知王憶父親是如何把自己和女兒同時運送到課堂的。反正是,每一次,老王推著女兒進來,找個合適的地方安頓好,才站直身子,擦擦腦門上的汗——即便是大冬天,也是滿頭大汗——顯得很輕松似的。
這幾年,王憶的創作進入一種頗為良好的狀態。詩歌集、散文集出版了多種,獲得了各種各樣的文學獎,短篇小說也頗頗在刊物上出現。現在,又出版了長篇小說處女作《冬日焰火》。


作家王憶


王憶作品
有這樣一個女兒,父母的內心一定有許多微妙的情思。王憶在《冬日焰火》中,對此種情思做了一定程度的表現,這是非常重要的。當小冬的病在省城確診,父親為了緩和一下夫婦二人心中的悲傷,提議一家三口游一次湖,畢竟,好不容易從鄉下到了省城。在游船上,小冬的母親李萍突然抱著孩子站立起來。這是像要跳湖的動作。這動作是下意識的,但內涵是豐富的。這樣的人物表現,十分真實,也十分感人。在蘇北當地的醫院都看過了,省城的醫院也去過了,小冬的父親艾志剛決定到京城的醫院去試試運氣。本來就是貧寒的底層工薪階層,為女兒治病已經經濟十分困窘,一家三口要到北京,那要籌措一筆大錢。能變賣的都變賣了,當然還遠遠不夠,東挪西借,加上親友的資助,勉強湊齊了似乎夠用了的一筆錢。這時,小說寫道:“不到一周的時間,原本那個還有新房味道的家,變得空蕩蕩的。整個家里,只剩下那臺十八吋的紅梅牌彩電了。想到一家三口要去北京,再看看空蕩蕩的家,艾志剛心里突然有一種背水一戰的神圣感,雖然他并不知道最后會是什么結果。”對父親此時此刻出現的此種微妙心理的捕捉,是非常準確的,而這樣的藝術表現,也是非常精彩的。還有,小說寫了母親每天帶小冬爬樓梯,強迫小冬自己穿衣、吃飯和上廁所。每一個動作的完成,小冬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都要忍受劇烈的疼痛。作為母親,李萍何嘗不為女兒此刻的痛苦而痛苦,然而,她必須狠著心腸讓女兒經受此刻的痛苦。我們會同情孩子此刻的遭罪,但我們卻無由責備母親此時的狠心。
王憶長篇小說《冬日焰火》,其實有著豐富的倫理意蘊。
王憶是第一次寫長篇,當然也有著明顯的稚嫩之處。我相信,她一定會越寫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