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排左起:王國華、趙智(冰峰) 、楊超(超哥)、安琪、趙國培
后排左起:小溪、楚紅城 、雨苗、山杉、娜仁朵蘭、柴金龍、曾金勝
北京詩社召開“新京派”詩歌研討會
山杉/文
風輕葉搖,初秋意濃。9月13日下午,在作家網會議室,北京詩社的部分詩友相聚一堂,召開北京詩社“新京派”詩歌研討會,總結研討“新京派”開創以來的創作經驗及風格走向等。研討會由新京派發起人楊超主持。趙智(冰峰)、廖松濤、安琪、山杉、楚紅城、趙國培、王國華、雨苗、曾金勝、娜仁朵蘭、柴金龍、朱德冬(小溪)等13名詩社成員參加會議。這是自2018年12月31日北京詩社確立“新京派”這一創作方向后,第3次召開“新京派”詩歌創作研討會。
“新京派”創立近兩年來,不斷推出具有北京文化特征的《胡同》《廟會》《后?!贰锻醺贰堕L城》《圓明園的石頭》《炸醬面》《大柵欄》《茶館》等33個主題詩創作活動,得到詩社成員的積極響應,創作了600余首詩歌作品,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表達了詩社成員對北京歷史文化的深層思考與人文感懷,引起了詩歌界的關注。業界人士表示,“新京派”創作對地域性詩歌發展和文化繁榮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
會上,楊超首先介紹了“新京派”詩歌創作情況: 大家創作不輟,即便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也采用了多種形式豐富的創作活動:云詩會,朗誦會,線上線下結合,尤其是在田間地頭舉辦的端午詩會,追尋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彰顯了“新京派”詩人群體的家國情懷。她說,北京市出臺《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對新時代京味文學的書寫意義重大。“新京派”植根于京味文化的深厚土壤,深耕北京文化、歷史文脈的詩歌書寫,必將發揮其重要的現實作用與引領作用。
與會成員發言踴躍,圍繞“新京派”的初衷與發展、內涵與外延、地域特色與傳播推廣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
廖松濤認為創作為王,一個流派的形成,既是一種創作體驗過程,也是消化、吸收、創新的過程,創作題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探尋創作方法與創作風格,創作團體是主要因素,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左起:娜仁朵蘭、超哥、冰峰、廖松濤
安琪說,要不斷提升詩歌技法,提升詩歌藝術水準。提議適時集結出版《北京詩歌讀本》。雨苗認為要與其他媒體聯動,擴展“新京味”社群。
山杉認為詩歌是一種思想情感活動,想要動人以情,自己必要情動于衷,才能感染讀者。如何能把人人心中有,卻人人筆下無的情感,詩意準確地表達絕非易事。詩歌如果與讀者脫節,也是與社會脫節。
曾金勝認為“新京派”豐富了北京文學、京味文學題材維度。建議詩社成員加深對北京歷史文化的體驗,堅持深耕北京文脈的詩歌創作,必將豐富北京的文學史、詩歌史,是否足以留下濃墨一筆,我輩當不懈努力。
“新京派”發起人作家網總編、北京詩社名譽社長趙智(冰峰)先生作了總結發言。這位曾經倡導“非虛構詩歌”的著名詩人,首先肯定了“新京派”的創作成績。認為“新京派”正是“非虛構詩歌”的實踐形式。詩歌就是要去掉所有的裝飾,放下語言的架子,不虛構,不裝腔作勢,不故弄玄虛,不夸大事實,不偽裝,要寫身邊熟悉的真實生活,反映現實狀態,關注民生,才會讓讀者找到讀詩的理由,讓詩歌和讀者建立一種關系。有了這種枝蔓相連,根脈互通,情感交織的關系,詩歌才能為老百姓喜聞樂見,“新京派”才能根深葉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