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雨十載,我和《天津詩人》征文、征集書模活動”選登(五十五):冰峰
羅廣才和他的《天津詩人》
作者:冰峰

羅廣才和他的《天津詩人》
作者:冰峰
我和《天津詩人》的關系,其實就是我和羅廣才的關系。廣才是一個能干事的人。他能張羅,性格急,也有激情,做事不拖泥帶水。《天津詩人》是他的陣地、平臺和戀人。他喜歡詩歌,與詩歌“同居”數十年,溫情依然不減。
我佩服廣才對詩歌的矢志不渝和持之以恒。他主編的《天津詩人》,不俗氣,沒有媚態,秉承著一種學術態度,保持著“高端”的辦刊風格。在詩歌的走向上,他不趨炎附勢,不逢迎權貴,他讓刊物始終保持著一種藝術個性和民間學術風潮。
我喜歡《天津詩人》是源于羅廣才的做事風格。我欣賞實干的人,不喜歡那些在一旁指手畫腳的人。做事難,做文學方面的事情更難。有句俗話說:“洗的碗多,打的碗就多。”淺顯的比喻,深奧的道理。看別人洗碗的人永遠也不會將碗打碎,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所以,我也不喜歡對《天津詩人》挑毛揀刺的人,我體諒和理解廣才的不容易。本來辦《天津詩人》應該是政府做的事情,廣才不應該為此耗費這么大的精力。十年時間,文學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天津有個《天津詩人》,天津這座城市也借助《天津詩人》的名聲被很多詩人想象為充滿詩意的浪漫之城。其實這些事情是羅廣才一個人干的,和別的機構沒有太大關系。
廣才靠一己之力把《天津詩人》辦得有聲有色,確實令人起敬。當今社會,文學已經被冷落到了墻角,微信、短視頻APP等如洪水般侵蝕了人們的生活。大家都很忙,忙于批閱微信和點贊,忙于在抖音、快手上觀看各種離奇古怪的事情。人們都很浮躁,很難坐下來用安靜的時間閱讀文學作品。碎片化的信息撕碎了人們的生活,人們已經很難找到有詩意的生活了。而《天津詩人》則一直秉持著自己的干凈和純潔。
我和廣才來往多起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京津冀詩歌聯盟”的成立,2015年9月19日,正值第十六屆中國•懷來葡萄(酒)節期間,來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詩人齊聚河北懷來縣,組織舉辦了“京津冀詩歌聯盟啟動儀式”。至此,由作家網、世界詩人大會中國辦事處、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懷來縣文聯、秦皇島市海港區文聯等單位聯合發起的京津冀詩歌聯盟正式啟動。在啟動儀式之后的座談會上,著名詩歌評論家謝冕先生被推選為京津冀詩歌聯盟名譽主席,吳思敬先生被推選為主席,冰峰(趙智)、北塔、祁人被推選為常務副主席,洪燭、鄭子、大解、劉向東、伊蕾、羅廣才被推選為副主席。
我雖然被推選為京津冀詩歌聯盟的常務副主席,但因社會職務太多,也未給京津冀詩歌聯盟奉獻太多的精力。而廣才則不然,不僅是熱心的參與者,推動者,還是熱血沸騰的踐行者。“京津冀詩歌聯盟”一成立,廣才就在《天津詩人》開辟了“京津冀詩歌”專欄,并且邀請我和北塔來主持這個欄目。在組織活動方面,廣才更是身體力行,不僅在天津大港組織舉辦了“京津冀詩歌聯盟首屆秋季詩會”等活動,還推動其他地區開展與京津冀聯盟有關的詩歌活動。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廣才不僅是一位做事的人,還是一位做事認真的人。
伊蕾是京津冀詩歌聯盟的副主席,她在國外去世后,廣才第一時間打來電話和我協商開追思會的事。當時我在北京朝陽公園內有餐飲項目,就安排在蒙古大營舉辦了這次活動。羅廣才有情有義的性格,給朋友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一個組織,一個機構,如果沒有人做事情,這個機構就會形同虛設。京津冀詩歌聯盟這幾年做了不少事情,多與廣才的提醒、推動、積極參與離不開。《天津詩人》創刊已有十年時間,影響力與日俱增,已經形成一個很大的詩歌“山頭”。我相信,在廣才的不懈努力下,《天津詩人》會越辦越好,成為中國現代詩歌歷史中的恢宏一頁。
冰峰,1965年出生于內蒙古,本名趙智,現居北京。曾在《人民文學》雜志社等單位工作,美國世界文化藝術學院榮譽博士。現任《作家網》總編輯、北京微電影產業協會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旅游電視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微小說與微電影創作聯盟常務副主席、京津冀詩歌聯盟常務副主席、亞洲微電影學院客座教授等職。連續多屆擔任中央政法委“平安中國”微電影微視頻大賽評委,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獎評委,中國濰坊“金風箏”國際微電影大賽評委,全國高校文學征文評委,《北京文學》年度獎評委等。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詩刊》《詞刊》《隨筆》等文學期刊。主編《中國高校文學作品排行榜》(每年四卷)、《中國年度微型小說》等文學作品集近百部。雜文《嘴的種類與功能》入編《大學語文》(2008年3月,北師大版)。有作品曾獲第29屆世界詩人大會(在匈牙利舉行)漢語寫作最佳詩歌作品獎、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索龍嘎”文學獎等,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央新影集團等單位主辦的亞洲微電影藝術節上,多次被評為“十佳制片人”。著有文學作品集6部。


“風雨十載,我和《天津詩人》”征文、征集書模活動啟事
2011年1月1日,羅廣才、王立夫、張春雷在天津創辦了《天津詩人》詩刊,作為一本純粹的詩歌刊物,《天津詩人》雜志是以地域命名,但超越地域,是屬于漢語詩歌大概念的一本刊物,全方位地展現當代漢語詩歌面貌,見證當代優秀詩人寫作的探索與成果,推介詩歌新人不遺余力,是《天津詩人》詩刊的一貫宗旨。其刊發的作品被500余種詩歌選本及《新華文摘》《讀者》《青年文摘》《書摘》《詩選刊》等專業文摘刊物轉載,成為我國重要的詩歌讀本之一。
2021年1月1日將迎來《天津詩人》“十周年”紀念日暨出刊40期。作為眾多漢詩寫作者所鐘愛的刊物, 《天津詩人》一年出版發行4期,從最初前3年的每期出版發行1000冊,到后來的每期3000冊、5000冊,最高時的10000冊,《天津詩人》累計出版發行了16萬冊。10年過去了,《天津詩人》就像園丁壺中的水,源源不斷地為廣大詩歌愛好者提供養料;也像醫生手中的聽診器,真實準確地向讀者傳遞著漢語新詩界十年來的發展脈搏。
《天津詩人》走過十年歷程,腳步愈來愈穩健,目光愈來愈深沉,胸懷愈來愈寬廣!
《天津詩人》十年的路程值得配一杯清茶絮語歷數;十年的默默奉獻足以飲一壺老酒激蕩豪邁;十年為他人作嫁衣可以用一首詩、一篇感慨的文字進行深情回首……
十年攜手與共,《天津詩人》和廣大讀者、詩友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職是之故,特舉辦“風雨十載,我和《天津詩人》”為主題的征文,誠邀《天津詩人》廣大的讀者、作者,以及與《天津詩人》有過某種緣分和交集、或隨《天津詩人》一路走來的社會各界賢達,講述您與《天津詩人》的故事,一起聊聊《天津詩人》的曾經,一起擘畫《天津詩人》的未來。
(一)征文主題及要求:
圍繞您與《天津詩人》的關聯,記敘故事,描寫人物,抒發情懷均可,以詩歌和散文為主,也可用隨筆等體裁,緊貼“風雨十載,我和《天津詩人》”不得不說的故事。詩歌總行數在150行以內;散文、隨筆字數在2500字以內。
(1)《天津詩人》投稿及作品發表過程中的編讀往來故事。
(2)《天津詩人》閱讀心得以及對自身工作生活、創作的啟發和幫助。
(3)《天津詩人》發展經歷見證及感想、對《天津詩人》未來發展的建議等等。作品要求:
個人原創,力求真實、生動,表達切身感受和真實情感(有原始圖片見證的歡迎提供)。謝絕官話、套話。
(二) 征集書模征集
您與《天津詩人》任何一期的合影,要求能看到完整的《天津詩人》完整刊名,1兆以上高像素原始照片(勿壓縮、勿修圖)
(三) 征稿時間:
從2020年8月 1日起至2020年10月25日
(四)征稿郵箱:
不接受紙質稿件。所有稿件請投此次征文的指定郵箱: 13398113618@163.com(李老師)
(五)相關事項要求:
1,所有投稿作品須寫清詳細地址、電話和簡介(100字以內)。
2,編輯對來稿有修改的權利,若不同意修改,請在稿件未特別注明。
3,“風雨十載,我和《天津詩人》主題征文、征集書模活動向社會公開征集,不再私下約稿。無稿酬,凡入選作者均贈送紀念文集一冊。
4,《天津詩人》擁有本次征文最終的解釋權。
“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時光無痕,《天津詩人》的十年,是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漢語新詩的廣袤的土地上,吸納雨露;《天津詩人》十年風雨兼程,忠實地記錄著、見證著,竭誠地為漢語新詩鼓呼著、奮斗著。
《天津詩人》將在2021年1月出版“風雨十載,我和《天津詩人》”紀念”專集,和廣大讀者一起見證黃金時代的《天津詩人》。
《天津詩人》編輯部
2020年8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