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中軸線詩歌創作研討會”在北京建筑大學舉行
2020年12月6日下午,風和日麗,“北京中軸線詩歌創作研討會”在北京建筑大學臻園三層教授沙龍舉行,來自北建大云水詩社和北京詩社的詩友約30人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會由北京建筑大學云水詩社社長云水音(賈榮香)教授主持。會議首先由北京建筑大學校工會常務副主席劉艷華和北京詩社名譽社長冰峰致詞。劉艷華副主席代表學校歡迎北京詩社詩友的到來,希望詩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坐一起研討,創作出更多精品。冰峰總編認為本次活動由兩個詩社聯合舉辦非常有意義,是一次開拓性活動,對詩社的發展和詩歌創作的提高具有很大促進作用,他認為詩歌和建筑之間的內在關聯需要深度挖掘和闡述。

北京詩社社長楊超首先對北京建筑大學、北建大云水詩社表示感謝。她介紹了北京詩社成立8年的歷史和發展,特別提到近兩年來北京詩社“新京派”圍繞北京中軸線等風物標志“走北京寫北京”,寫故宮、前門、大柵欄、頤和園、天壇、北海等系列詩歌800余首,所創作詩歌受到多家網站的轉載和好評,許多詩人的詩作獲獎。
北京建筑大學附屬中學楊健校長談了自己的詩路歷程,談了中軸線的發展,用詩歌的形式進行深入思考,創作了《永遠的期盼》。《稻香湖雜志》社主編趙國培先生是朝陽作協副主席,他認為本次主題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好好做。傳統北京中軸線從永定門到鐘鼓樓,把北京分成東西兩部分,體現出北部和南部,詩人們要認真感知其中的意味。他對軸線建筑早年就開始了創作,進行詩歌實踐。
北京建筑大學云水詩社副社長董軍教授把中軸線比作一個畫軸,一段、兩段、三段,從古到今,陪伴城市的發展。北段擴展到奧林匹克公園,走向國際舞臺;南段擴展到大興機場,走向自然和諧。他認為未來的中軸線會是更智慧,更和諧,更智能,更美好。北建大附中的吳富國主任對中軸線進行了深入了解,用故事講述中軸線的威嚴和氣勢,寫出古韻詩《京城中軸詩贊》。
大興作協副主席楊喜來對中軸線南段很有研究,他細數中軸線兩旁已建的15家博物館,用建筑體現中軸線文化,以文化促進中軸線發展。北建大的蘇旭東老師認為詩歌創作是長時間的思索、積淀和有感而發,詩歌要體現關懷和真誠,提出“詩意的生活是高雅嗎?”“詩歌和社會究竟是什么關系?”的思考。旅游專家劉思敏認為詩就是愛情,有了遠方才有詩,詩和遠方實現了精神的超越,追求神性的生活。“世界是我的情人。”
《北京詩人》主編木行之贈送每位詩友一本新作《美若相見》。他提出的觀點是從北京的定位探討中軸線詩歌創作: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國際化中心。讀者有文化期待,詩人就要多角度思考創作。研討會過程中,詩人們之間不斷發現延伸的合作機會,實實在在地感覺到本次活動為詩友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參加座談會的還有北京建筑大學云水詩社副社長何其鋒老師、云水詩社秘書長杜苗副教授、劉小紅高級工程師和李海萌老師。還有北京詩社來自不同行業的雷從俊、巖顏、朱德冬、王國華、王吉勇、娜仁朵蘭、張遠、高姍、魏翠萍、于金圣等。
研討會之前,北京詩社的詩人們參觀了校園。研討會之后,詩人們進行了熱情洋溢的詩朗誦和文藝表演,研討會在一首悠揚的《聲律啟蒙》中拉下帷幕。詩人們意猶未盡,期待來年再相聚。
本次活動由北京建筑大學文發院和北京建筑大學校工會主辦,北建大云水詩社、人文學院云水音文化工作室和北京詩社承辦,活動期間北京建筑大學保衛處給予大力支持。
















撰稿:云水音
來源:云水音文化工作室
審核:劉國朝
https://mp.weixin.qq.com/s/64JaesdPgADAtewKf1K8KA
來源:云水音文化工作室
審核:劉國朝
https://mp.weixin.qq.com/s/64JaesdPgADAtewKf1K8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