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詩業績”凝眸“中軸線”北京詩社2020年年會在北京建筑大學召開
2020年12月6日,冬日的深處,風有點冷,陽光有點明媚,草木疏朗,時光悠然,一切剛剛好。北京中軸線詩歌創作研討會暨北京詩社2020年年會在北京建筑大學舉行。北京詩社此次活動組織者、社長楊超以及名譽社長趙智、詩社成員雷從俊、趙國培、廖松濤、巖顏、蔚翠、山杉、小溪、楊喜來、劉思敏、于金圣、王國華、張遠、娜仁朵蘭、往都等同仁齊聚建筑大學,與建筑大學云水詩社的詩人們一起聯誼交流。活動共分四個部分,一是參觀北京建筑大學校園,二是開展中軸線詩歌創作的研討,三是北京詩會2020年總結及云水詩社介紹,四是詩歌朗誦、交流聯誼活動。
冬日的建筑大學,仿佛時間和空間的美在這里凝固。詩人們徜徉其中,在各種風格的建筑間穿行。高高的魯班柱,佇立在校園的中央。被蘆葦和蒲草環繞的湖水已經結了一層冰,在陽光下閃著青白的光芒。被稱為“小鳥巢”的建筑,沿著校園的中軸線延伸,別致而典雅。詩人們在建筑大學老師的引導下進入到圖書館,觀看它神奇和宏偉的內部構造,感受濃郁的學習環境和氣氛。
在建筑大學的四樓,詩人們圍坐一起,開展關于中軸線詩歌創作的研討。云水音教授主持了研討會。趙國培老師說,中軸線創作意義重大,會在詩歌創作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建大附中校長楊建說,從小就有詩歌情節,很希望詩人們多交流探討詩歌創作,并希望北京詩社能走進附中,給學生們講課。建大土木學院董老師說,中軸線創作可以更智慧更和諧更具時代性,可寫的東西很多。北京詩社楊喜來說,古都、紅色、京味、創新,發現文化元素,向遠處深處延伸,甚至可將延長線延伸至機場、博物館群等,都可寫,合作寫,反復寫。建大附中吳主任說,寫詩要真實,要有真情實感,抒情言志有趣。中軸線上的建筑都有對稱之美,有許多值得寫的,并現場朗誦了自己創作的詩歌《京城中軸詩贊》。建大詩人謙坤道談了詩歌創作的體會,一是思索、積淀,以一個點開始寫,觸發情感。二是真誠、關切,對人對國家的情懷,引發共鳴。三是關于詩意的生活的定義。北京詩社劉思敏也談到,疫情使人停頓,遠方暫歇,人們有了時間,詩成為可能。愛情是詩的源泉,首先是要有愛的智慧和能力。北京詩社廖松濤也說,校園充滿詩情畫意,建筑美也體現在詩歌當中。中軸線寫作的意義重大,有其政治屬性、文化屬性、創新性和國際化意義。詩人們紛紛表示,積極創作中軸線詩歌,讓歷史與現實相融合,讓中華文化不斷弘揚光大,。
研討會后,北京詩社社長楊超對2020年的詩社工作進行了總法。她回顧了一年來北京詩社組織的活動和取得的成績,對積極付出的同志進行了表揚。2020年,詩社的活動沒因為疫情停止,北京詩社采取了線上線下活動的方式,開展得有聲有色。線上舉辦了三八節活動,線下舉辦了端午節詩會、走進大廠采風、中秋節詩會、重陽節詩會、西山紅葉詩會、新京派研討會等,走北京寫北京寫了地壇、云居寺、炸醬面、琉璃廠、西單、茶館、789等共200多首詩歌。北京詩社“新京派”詩歌創作,已整整兩年,以優秀詩作傳承北京精神和中華文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立足北京,寫北京,歌頌北京,探索北京,是詩人們的責任。楊超社長還對中國作家網、中國詩歌網、中國文化創意網、中國煤礦創意網、今日頭條、鳳凰新聞、中國文化旅游網、中詩網、作家網等網站以及《北京詩人》《稻香湖》等刊物一年來對北京詩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她說,北京詩社成立八年來,大家齊心協力,相互成就,共同發展,受到社會的極大關注,2020年共組織大小活動10次,出專輯25輯。詩人們還在不同詩歌大賽上獲獎。過去的一年我們收獲滿滿,相信2021年更會碩果累累。名譽社長趙智最后總結說,本次活動由兩個詩社聯合舉辦非常有意義,是一次開拓性活動,對詩社的發展和詩歌創作的提高具有很大促進作用,他認為詩歌和建筑之間的內在關聯需要深度挖掘和闡述。
詩歌朗誦環節,由張遠主持。詩人們紛紛朗誦自己的詩歌作品。《最美中軸線》《登高抒懷》《一條2500年的河流》《小雨之詩》《竹》《媚惑難擋》《時間和空間》等詩歌作品,由詩人們朗誦出來,更有一種別樣的風味和魅力。還有詩人演唱了歌曲,進行了瑜伽表演以及抽簽贈送禮品等,活動達到了高潮。
相聚短暫,詩意長存。在交流聯誼中詩人們碰撞出了許多靈感的火花,增進了彼此的情誼。冬日暖陽下,他們談笑動情;寒風凜冽中,他們相伴同行。一場詩歌的盛會,使北京建筑大學的校園中回蕩著詩人們朗朗的笑聲。這是一次融洽、歡樂、難忘的盛會,更是北京詩社和北京建筑大學云水詩社以詩結緣,共同發展的起點和見證。











作者:蔚翠
來源:作家網
來源: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