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院常務副院長徐可點贊王憶長篇小說《冬日焰火》
近日,江蘇青年作家王憶首部長篇小說巜冬日焰火》,入選全國文學界頗具影響力的里下河文學流派作家作品新書分享會,分享會的活動在泰州舉行。
《冬日焰火》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全書15萬字,書中主人公小冬以王憶為原型,講述了她的童年故事,以及一個蘇北里下河地區家庭在時代變遷下從苦難中收獲的感動。書中主要敘述了因一個腦癱孩子的到來而變得波折,厄運如大山般壓來,而小冬和她的父母并沒有就此屈服,從學習、生活、自理,到求醫、求學,一路荊棘坎坷,小冬自強自立,最終在10歲那年的綻放出冬天焰火。
分享會上,主持人問王憶《冬日焰火》是一部描寫殘障人的成長與殘障人家庭的發展史,但是我們都能讀懂,小說里的主人翁就是以作者本人為原型提煉出來的人物,我們也想知道,以作者身份,你認為在創作過程中殘障是否影響了你對創作主題偏向?王憶回答說:這是我一直非常想否認的看法。用最近流行的凡爾賽文學來說,我很羨慕那些隨時隨地周游列國到處采風的人,不像我無法動彈,日復一日閉門造車,苦悶到每年只剩下出書這點樂事。雖然這只是一句調侃的話,但是我并沒有覺得閉門造車是一件壞事,它恰恰是時間帶給我的一種成就。所以,殘障也就不足以影響我對創作的偏向。前面說到《冬日焰火》是我對小說第一次的嘗試,那么第一次,我必定要首選最熟悉的人物來寫。但是當我寫完《冬日焰火》之后,我也開始了短篇小說的創作,每個短篇小說都有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命運,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故事。因此每篇小說不可能都寫我自己,更不可能都寫殘障人。至少在進入文本創作的時候,我一定不是以一個殘障人的心態去寫筆下的文字。
作為本屆里下河文學研討會專家,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認為:首先,我要對王憶表示祝賀,表示敬意。崇高的致敬!我沒有見到她之前,看了這本書我就深深的感動了。昨天我們意外的相遇,一眼就認出她,她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孩子。王憶的這本《冬日焰火》是在用生命寫作,同時,也是向生命致敬的書,是生命禮贊。她這本小說不是虛構,是來自真實,她的家庭面對這樣的困難、艱辛,不放棄、不拋棄,特別的感動!她本人的身世坎坷,不屈不撓堅持創作,王憶在多方面取得文學成就詩歌、散文,還曾在北京開過作品研討會,獲過好多獎,現在又嘗試寫長篇小說,雖然文字稍為稚嫩,但是從中可以看出堅韌不屈的力量,她是用一根指頭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行動十分不方便。每個生命都值尊重的,敬畏的、值得關愛的,使我們汲取很多力量,出自用生命寫作的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力量!鼓勵我們好多人,將來有機會,特別希望、歡迎王憶來魯院學習,魯院的大門向你敞開的。
據悉,《冬日焰火》已入選2020中國出版協會兒童閱讀好書榜——生命教育主題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