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閩東》 許晨 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20年12月出版
再現人民領袖的“初心”
——簡評許晨長篇報告文學《山海閩東》
作家許晨的長篇報告文學《山海閩東》講述了福建省寧德市三十多年的脫貧攻堅的故事。作品努力還原了習近平同志當年在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帶領當地人民為“擺脫貧困”而斗爭的歷史現場,真實展現了習近平同志堅持深入實際,走遍全地區困難鄉村,通過現場辦公為群眾解決困難、辦實事辦好事的感人情景,生動描寫了習近平同志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得到人民群眾擁護愛戴的細節,深刻解讀了當年習近平同志在實踐中提出的“擺脫貧困”“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等思想的豐富深刻和高瞻遠矚,從而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現實,反映了人民群眾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創造美好生活的歷史進程,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群眾謀發展謀幸福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意志,更是反映了一個走過百年的政黨堅持自己的“初心”,闖過各種艱難險阻,創造輝煌的偉大精神。
在當前眾多反映決戰脫貧攻堅題材的作品中,《山海閩東》是一部直接描寫習近平同志青年時期帶領人民群眾擺脫貧困的報告文學。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正是這部作品要描寫的主人公,要努力塑造的人物形象。這部報告文學的思想亮點就在這里,意義非同一般。黨史專家普遍認為,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的時間并不長,但他卻觸及了許多中國改革開放時代深刻的矛盾,思考了中國共產黨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時代最深刻的問題,進一步夯實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時代“初心”,為日后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打下了深厚堅實的思想基礎。所以寧德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的發祥地,也是習近平同志關于我們黨領導人民“擺脫貧困”重要思想的發祥地。
《山海閩東》描繪出一個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形象。當年的閩東,是一個在全國出了名的連片貧困地區。習近平同志從當時條件較好的廈門來寧德工作時,當地不少干部指望著他能夠引來一些資金,帶來一兩個大項目,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迅速改變落后面貌。的確,這是當時發展地方經濟的通常慣用的模式,也有不少干部按這個模式,動用自己的人脈來解決一些問題。然而,習近平同志一到寧德,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下到基層調查研究。他用了一個多月,走遍全區九個縣,甚至還到鄰省發達地區調研,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像寧德這樣的貧困地區,根本不具備引入大資金、大項目的條件。就算引來大資金、引來大項目也解決不了根本性問題。像寧德這樣的地區,當務之急,也是黨的工作重心就是解決貧困群眾的生活問題。他在后來出版的《擺脫貧困》一書中就闡發了他調研的思考,并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解決主要矛盾的基本思路。他通過辦《閩東報》來宣傳黨的改革開放的政策方針,幫助干部群眾解放思想,消除傳統的“等、靠、要”的懶人思想,承認“弱鳥” ,但要“先飛”,積極發揮創造能力,積極破解困難。同時,啟發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到,擺脫貧困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代一代的干部不懈努力奮斗,才能“久久為功”。這種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的思路,與流行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在當時是需要思想勇氣和政治品格,更需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想水平。習近平同志敢于直面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矛盾,抓住牛鼻子,提出自己的思想,體現了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高度和破解困局的能力。后來的中國社會發展事實證明了習近平同志思想的正確與遠見。那就是我們的脫貧攻堅解決“三農”問題成了啃“硬骨頭”。
《山海閩東》塑造了一個堅持人民至上、充分尊重人民群眾創造精神的中國共產黨人形象。習近平同志到寧德任職前,閩東地區發生了一件影響全國的事情,那就是福鼎縣新聞干部王紹據冒著“抹黑改革”的風險給中央寫信,反映閩東地區人民群眾生活十分艱難,希望中央能想一些辦法幫助貧困群眾。這封信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支持,并由《人民日報》發表出來,從而開啟了國家有組織地開展扶貧工作的大幕。習近平同志到任后,看到了人民群眾身上渴望改變命運的強大的生活熱情和現實動力,深刻認識到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人民群眾擺脫貧困,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必須堅持這個正確方向。在寧德地區工作的兩年時間里,干部群眾看到他最多的身影是在貧困鄉村、田間地頭、山區林區。越是貧困的地方,越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常在那里開現場辦公會,和群眾一起商量,解決群眾生活發展的實際困難。如下黨鄉、赤溪鄉等鄉村,習近平同志花了大量的心血,也積累了許多扶貧的經驗。應該說,在當時的基層領導干部中,像習近平同志如此關注農民貧困問題的并不多見。歷史把他放到了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也選擇了由他邁出新時代征程的第一步。
《山海閩東》塑造了一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家和思想家的形象。習近平后來把他在寧德工作期間寫的文章和思想匯集成書,就是我們現在讀到的《擺脫貧困》。這本書文字樸實可讀,談的都是很實際的問題,提的都是很管用的辦法,一看就是寫在中國土地上的文章。實際上,這樣懂中國的文章包含著最深刻的理論問題的思考,包含著許多時代的課題,有很強的理論創新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初的實踐表述,對習近平創新思想的構建,意義重大。正是在習近平同志不斷關心指導下,寧德地區的脫貧工作從不間斷,堅持了三十多年。如今,閩東地區經濟社會得到了良性發展,投資條件大大改善,大項目不斷引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習近平同志當年提出的“久久為功”的思想,在閩東人民的生動實踐中,一步一步變成了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美好現實。寧德人民創造出來的“寧德模式”成了中國脫貧攻堅的重要經驗,在福建省對口支援寧夏的實踐中擴展成“閩寧模式”,對中國的決戰脫貧攻堅具有指導意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許晨的這部報告文學《山海閩東》,對青年習近平形象塑造方面還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作品通過從人物形象描繪入手,展開了對寧德故事、中國故事的敘述,把中國脫貧攻堅提高到時代精神高度上去認識,去把握,去表達,從而凝聚起深刻的思想主題。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的時候,這部作品的創作,顯然想突出這樣的思想:擺脫貧困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只有實現這個承諾,中國共產黨才能獲得新的生命和新的動力,邁向新的一百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中國共產黨新的思想生命,新的精神動力。(編輯:張寶瑞)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張陵
http://m.cflac.org.cn/SrcollNews/202102/t20210224_53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