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學會發表倡議
自覺擔當起新時代賦予詩人的責任與使命
自覺擔當起新時代賦予詩人的責任與使命

中國詩歌學會于8月16日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會議集中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并研究了學會今后的工作重心與方向。會議提出,學會工作和詩歌事業要自覺融入到黨和國家事業大局去思考和推進。
中國詩歌學會原駐會副會長曾凡華、中國詩歌學會駐會副會長劉向東,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曹宇翔、歐陽江河,中國詩歌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金石開、駐會副秘書長木汀、副秘書長符力等參加了本次工作會議。楊克會長通過視頻聯系方式全程與會。
會議由中國詩歌學會黨支部書記,常務副會長、秘書長王山主持。
當日,中國詩歌學會發出題為《自覺擔當起新時代賦予詩人的責任與使命》的倡議書。
中國詩歌學會成立于1994年5月9日,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管的國家一級學術團體。首任會長是艾青和臧克家。創會以來,學會組織了大量在國內外卓有影響的詩歌活動和學術活動,并承擔了多項國家課題和項目。
自2014年10月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以來,文學藝術如沐春風,創作態勢強勁,成果豐碩,一些作品相繼在國內外獲獎和取得廣泛影響。詩歌創作和理論成果呈井噴式增量,詩歌創作和理論在重大事件面前不缺席,中國詩歌學會和各個詩歌報刊,均在第一時間組織詩人以各種形式深入生活,創作出一大批有質量、有溫度和內涵的作品,并及時將這些優秀作品介紹給國內外讀者。由于互聯網的參與,給廣大詩人提供了最便捷最快速的傳播渠道,客觀上造成了作品水準良莠不齊,也由此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一些作品的詬病,混淆了讀者包括詩歌作者對詩歌的基本審美。
詩歌是我國起源最早、歷史最久、作品最多、影響最廣的重要文學門類。如何以詩歌講好中國故事,服務于新時代,已經成為學會關注的首要問題。
正如倡議書所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中國適逢一個亙古未有的偉大的新時代,中國人民集結在兩個百年歷史交匯期的節點上,給中國詩歌高度繁榮和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給中國詩人提供了各顯才華的錦繡天地。
倡議書提出,詩人要自覺將詩歌寫作者個人的生命體驗和感知投向國家、新時代、人民的懷抱,以對黨和國家的無比忠誠,對火熱的新時代飽滿的熱情和責任,投入、深情地創作,書寫下無愧于新時代的每一句詩行。
倡議書鄭重希望每一位詩歌寫作者,團結友愛,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不做無謂的爭吵與內耗,自覺抵制低級趣味。共同珍惜、維護好詩歌創作的生態環境,深入生活,貼近大地,樹浩然正氣,以高尚為美,以詩徳為品,以真善美愛為詩魂,培養健康向上的審美取向,努力接續傳統文化,大力弘揚紅色文化。
倡議書強調,詩歌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詩學建設是一切詩歌創作和理論的目的。賡續和創新新時代詩學,是中國詩人解決新時代語境下的責任與使命的自覺行為。
每一位詩歌批評家和研究學者,當以構建新時代詩歌創作正確導向和創作正氣為經,以營造健康和提供正能的創作氛圍為緯,揚正抑邪,為詩歌作者、作品望聞問切,為中國詩歌多出正氣歌而努力。
據悉,中國詩歌學會今年以來,主動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開展詩歌文化活動,以聯合廣州等地啟動“新時代、新詩歌,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行——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采風創作”系列活動,響徹全年詩歌主色彩、主旋律;以28個省(市)、自治區(除西藏外)參與的“致敬百年路·誦贊新征程”“曹燦杯”誦讀才藝展演活動,齊誦中國共產黨偉大歷程、成就,共歌中國共產黨的恢弘史詩;以“中國詩歌艾青月”為發端和引擎,引領詩人加入到書寫愛黨、愛國家、愛時代和人民的創作熱潮中;以《艾青詩歌與時代精神圓桌會》展開大討論,建設新時代詩學理論標準;以“詩教論壇及課程建設峰會”舉辦作為廓清傳統詩教和現代詩教的學理,從而推進詩教課程的統一標準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