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莫言與當代中國文學創新經驗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在京舉行。
研討會現場
《莫言與當代中國文學創新經驗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在京舉行
1月13日,由作家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莫言文學道路與中國文學的變革經驗研究”課題組聯合舉辦的《莫言與當代中國文學創新經驗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采用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進行。莫言以賀信方式致辭。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路英勇,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長李繼凱、副院長李勝振、馮超,以及梁鴻鷹、何向陽、白燁、張清華、賀紹俊、程光煒、吳子林、陳福民、楊早、易暉、張莉、李洱、李松睿、王國平、張靈、叢新強、王干、陳漢萍、饒翔、李躍力、王雪松、陸航、賀立華、王春林、樊星等作家評論家與會研討。會議由叢書主編張志忠主持。
研討會現場
《莫言與當代中國文學創新經驗研究》叢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世界性與本土性交匯:莫言文學道路與中國文學的變革研究”的最終成果,共計九種:《莫言文學世界研究》《神奇的蝶變》《從“平面市井”到“折疊都市”》《新世紀長篇小說敘事經驗研究》《莫言和新時期文學的中外視野》《莫言小說創作與中國口頭文學傳統》《文學故鄉的多維空間建構》《海外翻譯家怎樣塑造莫言》《大地的招魂》。叢書由作家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現場
路英勇在致辭中表示,叢書是以莫言的創新之路為中心,在世界性與本土性的中外文化因素的交匯激蕩中,充分展現其重大的藝術成就,揭示其與新時期文學和百年中國鄉土文學的內在聯系和變革創新的“中國特色中國經驗”,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為推進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文化創新和走向世界提出新的思考,做出積極的貢獻。
張清華認為,叢書全方位拓展了莫言研究的空間,不僅是對莫言創作的研究,也是對中國當代作家和當代文學進程的研究,是對中國作家如何走出去,如何與世界文學對話的研究。叢書既葆有研究者個人的風格特色,又有整體的邏輯脈絡;除了核心成果之外還有很多延展性成果。
賀紹俊指出,叢書以莫言創作原型的研究從作家資料的角度切入,開拓了新的研究方向,也通過比較莫言和福克納的不同,指向了中國的經驗和本土性。叢書還對莫言進行了延伸性的研究,不止于文本,也關注了莫言因作品引起的爭議,被廣大讀者的誤讀及其所處的文學處境等。
李洱表示,叢書的研究對莫言本人乃至中國作家都有重要意義,無論在學術還是專業的層面都是對莫言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世界進一步了解莫言及中國作家。他也認為,莫言的研究應該不止于評論家,作家對莫言的解讀也應該被看到。
王干說,“莫言的高度代表了中國文學的高度,研究莫言的高度代表了研究中國文學的高度;莫言的高度代表了世界文學的高度,研究莫言的高度代表了研究世界文學的高度。作為國內第一套莫言研究的系列叢書,《莫言與當代中國文學創新經驗研究》叢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研討中,多名學者、專家認為,從研究者的角度而言,對莫言的文本解讀已經太多,應該有更多的對作家資料的研究,作家本人的資料比作家作品更豐富,莫言創作語言的豐富性也是一大特色,應該進一步研究,而隨著莫言作品被廣泛地譯介到世界各地,對莫言海外傳播的研究也應該重視起來。
李繼凱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對莫言文學研究是無止境的,期待更多更優秀的研究作品問世。
(攝影:尹超)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尹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17/c403994-3233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