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燈火照亮世道人心
除夕夜,湖北省文聯主席劉醒龍和家人吃過年夜飯,一起聊天。他喜歡這樣的時刻,家人閑坐,燈火可親。2022年的春節,卸下重負的武漢,重回煙火人間。此時的街道張燈結彩,人影匆匆。
但有時看到疫情報道,劉醒龍的心依然會懸起來。現在無論寫什么,他總會情不自禁地提及疫情:“疫情沒有徹底過去,做什么都不踏實?!?/span>2021年6月,他跟一支水上考古隊到中國南海采風。即便在人跡罕至的大海上,劉醒龍也無法擺脫疫情給他帶來的陰影?!吧碜又灰悬c不適應,我就會想自己是否感染了。”他說。
回想起2020年春天,劉醒龍不禁慨嘆:“當時1000多萬武漢人,留守家中,用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進行抗爭。武漢之美,美就美在即使天下之險迫在眉睫,人們還能憑著對一碗熱干面的熱愛,陳述這座城市的堅強?!?/span>
疫情防控期間,劉醒龍零散寫了些文字,有訪談,有隨筆,還有歌詞《如果來日方長》,被譜成曲后,反響還不錯。隨后,他將一些斷斷續續的文字,重新構思寫成一部20萬字的長篇散文。“寫的過程很順暢,在那樣的環境中也沒辦法刻意做什么,無非是想萬一沒有‘如果’,這些文字能告訴別人,那時武漢人對‘來日方長’的渴盼?!彼f。
2021年1月,長篇紀實散文《如果來日方長》如約而至。這部書從劉醒龍的母親在疫情嚴峻時患重病寫起,講到二叔因為疫情次生災害病故,盡可能從細微處入手,表現疫情之下武漢家庭、男女老少所思所想的生活情愫及以細流通江海的襟懷。
“前后近一年時間,我寫這部《如果來日方長》,最重要的體會就是兩個字:陪伴!科學上的難題一般人解決不了,經濟上的問題一般人解決不起,心理與精神上的傷痛,所需要的總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辦法:陪伴!”他希望用文學的燈火,點亮市井街巷,照亮世道人心。
2021年,還有件事令劉醒龍振奮。劉醒龍黃岡老家的兩個村子合并,幾百戶鄉親經投票決定,將他在1992年創作的中篇小說《鳳凰琴》的名稱作為村名,叫作鳳凰琴村。
“一部作品,能為生養自己的大地所銘記,能與這片大地真正做到血脈相通,是無比高尚的?!眲⑿妖堉两袢愿锌f千,“作家有兩種,一種用作品影響作家,一種用作品影響人民。寫作之初,我就相信這樣的判斷,時間久了,對這種判斷的體會更深刻?!?/span>
2021年年底,他來北京參加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感悟頗深:“之前,我正好讀了從春秋到明清的一系列歷史書,與當下時世綜合起來,深感寫作者不能太任性,不能分明是在大時代,偏偏要玩些小時代花樣,不管史詩不史詩,自顧自地搞出一地雞毛。在文學面前,不管有沒有崇高感,至少都要知敬畏。”
日子仍在繼續。過去兩年,劉醒龍天天想動手寫長篇小說《青銅三部曲》的第二部,但總也無法靜下心來。“2022年,無論如何都要動手寫了。”他笑著說。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劉江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204/c403994-3234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