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綜合報道 > 正文

丘樹宏:當文學遇上華僑

當文學遇上華僑

——首屆“中山杯”華僑文學獎追記

 

作者:丘樹宏

 

  “中山杯”華僑文學獎是首個面向華僑開展的文學獎。

 

  檢索“百度 百科”詞條,以上的這段文字,引起了我一段難忘而美好的記憶。

 

  時間回到2008年。那一年中山市提出了建設文化名城的戰略,其中一個目標,是要創設一個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類獎項。作為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的我,責無旁貸地擔起了這個責任。

 

  開始的時候,我曾經想過將一些成熟的國家級獎項比如“魯迅文學獎”之類直接“拿”過來,這樣就很簡單。但通過咨詢北京的一些相關機構和人士,覺得這樣做意義不大。首先是價錢不菲,更重要的是,這種獎項與中山市關系不大。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向市委提出了創設“中山杯”華僑文學獎的設想。具體依據是,“中山”有兩個意義,一是指中山市,二是指孫中山先生;海外華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華文文學獨樹一幟,而中山又是著名的僑鄉。更重要的是,國內一直沒有華僑文學獎,可以填補國家文學獎的空白。

 

  理由充分,意義重大,我的設想很快得到了市委的同意,接著就是如何爭取國家批準立項的問題了。

 

  我帶領有關人員專程赴北京,找到了中國作家協會和中華文學基金會的領導,他們也一直在考慮如何設立華僑文學獎,于是馬上就形成了合作的意向。但那個時候國家正在清理整頓文藝系統的一些不正之風,文藝獎項方面也決定只能減少而不能增加。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審批問題一直解決不了。

 

  幾個月后的一天,我了解到中央宣傳部文藝局的領導到了深圳調研文博會問題,覺得機會來了,于是即刻趕到深圳,向這位領導專門匯報了我們的想法和理由。我匯報如下三點:一是中山是偉人孫中山的家鄉,又是著名的僑鄉,孫中山說過“華僑是革命之母 ”,在中山舉辦“華僑文學獎”名正言順,而且極具統戰意義;二是國家目前仍然沒有這個獎項,而海外華僑華人的文學創作很豐富,特色濃厚,是華文文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填補空白的好事情;三是在舉辦方式上是國家部門與地方政府聯合,資金也是政府負責少部分,多數部分由社會贊助。

 

  文藝局的領導聽了之后說,這正是我們在這次清理整頓中,對文藝獎項的出路明確規定的方向啊!于是,這位領導回京后馬上向上級有關領導作了匯報,得到了理解和支持,200910月份,中宣部正式批準并發文同意舉辦“中山杯”華僑文學獎。

 

  由此,新中國成立以來,經中央宣傳部、中國作家協會批準,由中華文學基金會和中山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全球首個華僑文學獎“中山杯”華僑文學獎應運而生。

 

  在此之前,雖然海外不乏優秀華文作品,但許多作品卻因“國籍”原因而無緣國內獎項。華僑文學獎讓海外華文作品在國內有了一個“家”, 海外華人的作品或反映海外華人華僑生活的作品均可參評,其作品今后能在廣東以至國內得到進一步的推廣,用文學的樣式能夠關注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生存及思想,促進文化上的認同感。

 

  很快,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與中山市委、市政府政府成立了組委會,邀請全國著名作家成立了評委會,還分別在北京、中山組建征文工作小組,籌備工作緊張而有序地全面展開了。

 

  這是一個國家級的大型文化項目,資金自然是一個大問題。當時組委會的初步預算整個費用是三百萬元。我專門向市委書記作了匯報,他全力支持,而且表示全部資金由市財政的文化資金列支。我當然十分感動,但卻提出給一百萬元即可,其他可以發動社會支持。因為籌資的過程也是文化的過程,通過社會籌資可以影響和帶動社會對文化的認識和支持。而實際上,其實我對社會籌資已經心中有底,之前已經了解到市里的僑資企業協會準備全力贊助。 

 

  20091027日晚上,在中山市金鉆酒店,舉行了簡約而盛大的捐款儀式。

 

  當晚,馬來西亞著名僑領、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潤金表示,由于“中山杯”以中山命名,有利于讓世界更了解中山,而且更能促進全世界華人華僑對文化事業的重視,意義深遠,故希望能為辦好該項文化活動盡一份力量。

 

  以完美(中國)公司為首的僑資企業捐贈202萬元支持“中山杯”華僑文學獎,其中完美(中國)日用品公司110萬元,中港英文學校30萬元,榮強(國際)文化產業集團20萬元,高雅線圈制品有限公司20萬元,中山市僑資企業商會12萬元,康溢保健用品有限公司10萬元。


  捐贈消息發布后,中山的許多企業紛紛來找組委會,表示也要加入捐款隊伍。因為資金已經足夠,我告訴他們,只好第二屆時再考慮。此次的文化項目社會捐資活動,在全市造成了很大的反響,是一個政府與社會聯合做文化的范例。

 

  征文消息發出后,全球各國的華僑華人組織機構對活動給與了全力支持,華僑華人作家高度評價,反響十分熱烈。華僑文學有著十分深厚的歷史淵源,已經有百年歷史。新中國成立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華僑文學越來越成為獨具影響力的文學現象,及時總結這一文學現象對于文學發展有獨特意義,華僑文學獎就是在這一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的。

 

  “中山杯”華僑文學獎是我國第一次面向全球華人設立反映海外華人華僑生活及反映華僑在改革開放后新生活、新變化的文學獎項。征文分為小說、詩歌、散文、紀實文學四種體裁。評獎面向全球華人、海外華僑及大陸和港澳臺同胞,作者為海外華人華僑,其參評作品題材不限;作者為大陸及港澳臺華人,其作品題材限于反映海外華人華僑生活。同時,重點關注反映華僑在改革開放后新生活、新變化和反映孫中山題材的文學作品。

 

  征文自20098月初開始啟動,至930日征集截止,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共收到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部申報作品。經審查符合評選條件的共有75部,其中小說33部、詩歌5部、散文16部、紀實文學21部。這些作品涵蓋了小說、散文、詩歌和紀實文學,基本上反映了華僑文學的創作實績。它們或形象地記敘異域生活的多彩圖景,或多側面地展示中國歷史、中華文化和當今中國,或詩意地表達親情、鄉情和愛國之情,或不懈地追尋炎黃子孫的精神和心靈歸宿。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華僑文學與中國文學,與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根與葉、源與流、母與子的關系。其中既有著名的華僑老作家,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新秀。

 

  經過評委會公正、公開、公平的討論審議,通過了以下獎勵名單: 

 

  小說類作品:張翎《金山》,嚴歌苓《小姨多鶴》,趙淑俠《凄情納蘭》,閻真《曾在天涯》,尤今《我是一尾沉默的魚》,周勵《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詩歌類作品:洛夫《雨想說的》,章平《飄雪的世界》。

 

  散文類作品:劉荒田《劉荒田美國筆記》,陳瑞琳《家住墨西哥灣》,蘇煒《走進耶魯》,華純《絲的誘惑——在日本俯拾文明符號》,鐘怡雯《島嶼紀事》,朱綺《讀萬里路》。

 

  紀實文學類作品:陳廷一《共和之路——孫中山傳》,鐘兆云、易向農《父子僑領莊希泉莊炎林世紀傳奇》,盧艷紅、高巍巍《彼岸——海外中山人紀事》,袁厚春《司徒眉生傳奇》,李新烽《記者調查:非洲踏尋鄭和路》。

 

  20091112日晚,在孫中山的故鄉中山市,伴隨著童聲合唱《海之緣》的優美旋律,首屆“中山杯”華僑文學獎頒獎典禮在中山文化藝術中心大劇場拉開帷幕。當天正好是孫中山誕辰143周年的紀念日。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任啟亮,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高洪波,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甘子玉,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陳崎嶸,廣東省副省長雷于藍,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湯炳權,廣東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省作協的領導,中山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領導,上海社科院、澳門基金會負責人,以及孫中山家屬孫必勝等,“中山杯”華僑文學獎獲獎作家、評選委員會成員以及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界人士代表一千多人參加了盛會。

 

  高洪波在頒獎典禮上宣讀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為華僑文學獎頒獎典禮發來的賀信。孫家正、鐵凝在賀信中說,長期以來,海外僑胞不僅為促進中國的和平統一大業做出了不懈努力,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成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中外友好交流,擴大中國對外影響的積極力量。鐵凝在賀信中說,文學藝術沒有國界,心靈的溝通和文明的發展進步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身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心系祖國、熱愛家鄉,用自己的心血之作展現著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地的奮斗史、心靈史,同時也將中華文化傳播給世界,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學藝術作出不可磨滅的杰出貢獻。無論海內海外,中華民族是一個整體,中華文學藝術是一個整體,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為祖國的文化建設添磚加瓦。


  陳崎嶸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和中華文學基金會致辭。他說,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我們偉大祖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積極探索、團結奮斗的結果。其中,也包含了廣大華人華僑作出的獨特貢獻。我們與中山市聯合舉辦“中山杯”華僑文學獎,就是通過華僑寫、寫華僑的方式,以文學的筆觸藝術地反映這種獨特貢獻,描繪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給華人華僑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凝聚僑心,匯聚僑力,共同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頒獎典禮上還揭曉了評委會特別獎,加拿大華人作家張翎憑借長篇小說《金山》摘得該獎桂冠。評委會認為華僑文學獎的宗旨在《金山》中得到了完美體現。張翎在獲獎感言中表示,中國經驗和加拿大經驗都是自己生命個體體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兩種經驗的結合就產生了完整的《金山》。此次獲獎并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譽,還代表了一個群體的榮譽。在19部優秀作品中,劉荒田的《劉荒田美國筆記》、洛夫的《雨想說的》、陳廷一的《共和之路—孫中山傳》、嚴歌苓的《小姨多鶴》分別獲得散文、詩歌、紀實文學、小說的最佳作品獎。獲獎作家在感言中都表達了對于故鄉和祖國的眷戀以及用華文書寫家國情懷和海外生存體驗的感受。獲獎作者劉荒田說:“走遍天涯,中國是最美的家鄉,愛中國是最美的鄉愁。”洛夫表示,此次能夠參加頒獎晚會并獲獎,自己的鄉愁之“病”獲得治愈。嚴歌苓稱自己的中文寫作是對故鄉的回歸,她希望在未來中國語言的魅力能夠為世界所欣賞。

 

  獲獎作家陳瑞琳、華純、尤今、周勵、章平、閻真、陳廷一、袁厚春、鐘兆云等也出席頒獎典禮并上臺領獎。出席頒獎典禮的還有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明報》總編輯潘耀明,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總會長戴小華,印度尼西亞華文寫作協會會長袁霓,新加坡文藝協會會長、作家駱明,作曲家李海鷹等。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在頒獎典禮開始前,組委會專門安排了“星光大道”環節,安排獲獎作家與華僑文學獎的評委等文壇“明星”一一走上紅地毯,并在主題展板上簽名留念;獲獎作家還來到紅地毯旁擺放的自己作品的巨大模型前合影。作家們感動地說,以前都是給予電影電視明星走紅地毯,作為“一劇之本”的作家們卻老是被“閑置”幕后,這次給作家們走紅地毯,給了我們足夠的尊重,其實就是對原創作品、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心里覺得很溫暖。


  頒獎典禮上,還舉行了精彩的文藝演出。歌曲《彎彎的月亮》、著名歌手費翔演唱的《故鄉的云》等節目博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頒獎典禮在由中山本土文藝家丘樹宏作詞、李海鷹作曲,由總政歌曲團王慶爽演唱的全球第一首華僑主題歌《華僑,中國橋》的感人歌聲中落下帷幕。

 

  從2009年的首屆活動之后,“中山杯”華僑文學獎已經舉辦了五屆,成為廣東省至今為止唯一由中宣部批準設立、范圍覆蓋全球的文學獎項,為廣東的文學事業,以至全國、全球的華文文學事業發展做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貢獻。

 

  202283日于珠海閱秋閣

 

  丘樹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現居珠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草草影院最新发布地址|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 男人的天堂av网站| 日韩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青|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中文字幕第一页国产| 美女让男人捅爽|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91精品免费看|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无遮挡很污很爽很黄的网站 | 精品免费人成视频APP| 日韩欧美第一页|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新婚张燕被两个局长|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 麻豆69堂免费视频| 欧美性xxxx极品|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 亚洲欧美中日韩| 2022天天躁夜夜燥|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最新黄色网址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www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美女隐私尿口视频网站| 娇小体积女大战两黑鬼|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777奇米影视四色永久|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