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七子與河北詩歌研討會”在石舉行
河北詩歌的一次盛會!8月16日、17 日,“在河以北——燕趙七子與河北詩歌研討會”在河北省圖書館大者分館安吉書院舉辦。著名詩人、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郁蔥、大解、李浩與我省部分中青年詩人、 評論家參加了研討,就當代詩壇現狀、燕趙七子創作及河北詩歌優秀傳統傳承發展 ,青年詩人創作隊伍培養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剖析。
河北是詩歌大省,“燕趙七子”是河北文壇繼“沖浪詩社”之后出現的又一個詩歌群體,由東籬、李寒、北野、見君、李潔夫、宋峻梁、石英杰等七位優秀詩人組成。他們分別來自河北唐山、石家莊、承德、邯鄲、衡水、保定等地,是河北詩歌界重要詩歌活動的主要策劃者和組織者,多是當地詩歌群體的領軍人物。這個詩群概念由河北省作協副主席、著名詩人郁蔥提出。2015年11月, 郁蔥主編的《在河以北——“燕趙七子”詩選》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首發,首發式上“燕趙七子”首次公開集體亮相。有評價稱,這七位河北詩人“不僅代表了各個寫作方向和詩歌美學,而且從河北地緣文化上而言,也接續了一個堅實的詩學傳統”。今年,為承繼河北詩歌傳統,推動河北青年詩人群體崛起,《河北作家》特邀郁蔥遴選出20余位河北青年詩人,策劃了“燕趙后詩代——河北80、90后詩人大展”,集中展示了河北新一代青年詩人的作品。
本次活動由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河北省青年詩人學會、燕趙文學院主辦。 其間,詩人和評論家們對河北詩歌的地域文化特征、詩歌觀念、寫作追求等熱烈發言。郁蔥表示,“燕趙七子”是河北詩歌的一部分,“我希望他成為河北詩歌最精彩的那一部分,也期待‘燕趙七子’不僅是河北詩歌的一個符號,也是中國詩歌的一個符號。”他認為,“燕趙七子”不是趨同的而是差異的,其成員年齡上有差距,創作風格和題材各不相同,互相彌補,互相提醒,使得在創作上更加自知和成熟 。“他不是封閉的,而是擴散的,吸收歷史和當下的藝術元素,尊重河北詩人和國內詩人的創作成果,從而豐富自己;他不是不變的,而是變化的,這包括創作風格和藝術追求;他不是派別的,而是藝術的,‘燕趙七子’不是一個詩歌流派,如同 ‘沖浪詩社’不是詩歌流派一樣。”大解則寄語河北青年詩人,如今不缺優秀只缺經典,希望大家不要只留下名字也要留下好作品。女詩人施施然認為,燕趙七子的寫作風格雖然不同,但都具有成熟優秀的品質,他們的詩歌凝聚在一起,體現了燕趙詩歌男詩人的集體風貌和力量。
此次“燕趙七子”也齊齊到場,來自唐山的東籬表示,“河北詩壇能不能出現更多郁蔥、大解、李南、韓文戈等詩文本個性鮮明而又在詩壇有廣泛影響的詩人, 我輩還需努力。”
來源:石家莊日報 | 記者 黃鎣 張曉娟
注:本文已獲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