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綜合報道 > 正文

攜手歐美作家 拓寬交流平臺

攜手歐美作家   拓寬交流平臺

——“2022維也納文學對話”國際研討會紀實

 

歐洲華文筆會    柳(德國)

 

  秋色初染的歐洲名城維也納,以盛夏的炙熱迎來了一場國際華文文學盛會。

 

  202293日,近五十位來自歐美各國和中國大陸(線上)等十余個國家的華文作家、翻譯家、學者等,在維也納西城一座金色古典別墅內歡聚一堂,參加歐洲華文筆會主辦的“2022維也納文學對話”研討會。

1研討會召開的金色別墅

 

  歐洲華文筆會會長方麗娜致開幕詞,歡迎并感謝遠道而來的北美、南美及歐洲各國的華文作家、詩人、評論家和翻譯家,同時向在線關注和支持維也納文學對話的大陸評論家及海外文友們致意。她說:文學,讓我們克服疫情和戰爭的雙重陰影相聚維也納,并且在如此優雅的環境里,心無旁騖地沉浸于文學世界,傾聽與互動,切磋與探討,在當下,無疑是一件幸福的事,因為任何現代化科技手段,都無法替代面對面的交流。以謙卑之心對待文學,以敬畏之心對待文字。讓我們借助今天的文學研討,在對比中重新審視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資深作家的創作經驗和評論家老師的解析中獲得啟發,從而提升我們的寫作空間和品質,在深度和高度上再進一步。

 

  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文化參贊陳平特發來賀辭,對“2022維也納文學對話”國際研討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表示,近年來歐洲華文筆會蓬勃發展,不僅凝聚了一支數量可觀的海外華文作家隊伍,而且產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歐華文學選刊》碩果累累,佳作紛呈,筆會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美好前景。來自五湖四海的筆會成員們從獨特的個體生命體驗出發,以嚴謹的創作態度和多元的創作實踐搭建了一座貫通中西的世界文學橋梁,為促進東西方文化對話,推動世界文化融合作出了寶貴貢獻。

 

  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楊教授,代表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向本次盛會表示祝賀。她說: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現場中,我們相聚于此,共同探討“世界文學視野下的海外華文文學”議題,在過去的歷史軌跡中,特別是自“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以來,每一個人的生活、情感都發生了很多變化,我們深刻地理解了命運共同體的意義,而文學也必然見證、呈現這個時代,并在未來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保存這段歷史記憶。本次會議議題豐富,參會者覆蓋的地域廣泛,研討的成果令人期待。她呼吁,愿我們攜手同行,共創世界華文文學的美好明天!

 

  資深翻譯家曹乃云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祝辭,真誠祝賀“2022維也納文學對話”國際研討會順利召開并取得圓滿成果。

 

  研討會設置五大文學主題研討板塊。每個主題板塊有一位主持人并做主題發言,多位與會者做研討報告,分享寫作經歷與經驗。每個主題板塊內容豐富多彩并深刻獨到、引人入勝,令與會者深感受益,收獲頗豐。

 

第一主題《世界華文文學的精神走向》

 

  此主題研討板塊由歐華筆會副會長安靜(奧地利)主持。她在主題發言中對歐華文學的主要特點和近況進行了概述,圍繞著歐華文學中濃郁的歐洲氣質和異國情調、文化混血兒視角、對戰爭和共產主義運動的追溯與反思、歐華文學中的雙語寫作、翻譯和詩歌創作等五個方面,展開了精彩的分析和概括。

 

  隨后,美國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洛城作家》主編楊慰慰,就美國洛杉磯華文寫作現狀做了介紹。美國文學刊物《紅杉林》創辦者和總編呂紅博士總結道:2022維也納文學對話精彩紛呈,讓大家對世界華文文學的精神走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紅杉林》創刊17年來創作與研究并呈、典范與新銳兼容,拓展領域及觸角,跨疆域跨文化,北美與歐華作家多層面文學對話,涵蓋名家新秀、學術評論,為世華文壇增添異彩!

 

  南美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巴西作家林美君在《淺談南美筆耕》中,介紹了南美洲華文作家協會于創會至今的寫作情況和幾位作家的作品特色。她談到作家“關懷社會、肯定人性”、傳承文化的使命感和造福社會的責任感,“感性的說理,理性的抒情”,執筆寫作不忘本,任何文藝團體的成員,除了埋首于文學創作外,還應通過書寫為后人留下歷史見證,引導后代以自身是龍的傳人為傲為榮。

 

  加拿大的郎莉介紹了加拿大女作家協會概況。該協會于2018年在加拿大聯邦政府注冊成立,是個年輕的文學團體,會員來自世界五大洲八個國家。其中八名會員出版有長篇小說,三名會員出版有翻譯作品,七名會員在各種征文中獲獎。

 

  大陸學者鄧瑗副研究員在線分析了《歐華文學選刊》“抒情與史詩”的兩個特質,認為《歐華文學選刊》的作品,既以熱切的姿態參與與世界的對話,體現了回應時代的擔當與勇氣,又呈現了較明顯的自敘傳風格,無意中呼應了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

2歐洲華文筆會部分會員合影

 

第二主題《海外小說的經典化之路》

 

  法國尼斯大學漢學系主任黃曉敏博士主持該板塊研討,并做題為《語境的轉換:淺談域外小說寫作與翻譯之體驗》的發言報告。她通過自己雙語寫作和翻譯的體驗,分享關于語境轉換的思考:用外語寫作不僅是學習的過程,也是重新認識母語的過程。語境的轉換,與文化轉場同步。特定的語言群體,代表了與之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范疇、道德風俗等。

 

  匈牙利余澤民談學術報告《海外小說應具備的文學特質》,從跨文化優勢、跨語言優勢、非職業寫作、非功利寫作、雙向讀者群等幾個方面,挖掘了海外小說成為世界性優秀作品的的潛能。

 

  美國常少宏在《寫作可以學習》中談到:“美國學者提出一萬小時定律:無論什么東西,只要你付出一萬小時的學習與專注,你就是這方面的專家了。寫作有技巧可以學習,比如故事從中間開始講;少用形容詞多用動詞,延遲讀者的技巧就是調胃口賣關子,埋線索;關注用詞與寫法的陌生性、原創性;不要陳詞濫調等等。

 

  岳韜結合自己創作經驗,做了《距離的意義——域外小說創作的優勢、局限和突破》的發言。他認為,在異鄉用母語寫作是件孤獨的事。正因為哪里也不屬于,所以能夠更加客觀地觀察和思考,更加自由地進行創作,而不用擔心被主流語境和價值觀所裹挾。在一個全球化迅速退潮,意識形態加劇極化和碎片化的時代,文化中間人的視角對創作者來說是筆財富。她的觀點與余澤民有異曲同工之妙。

 

  奧地利的沈憲幽默風趣地回顧了歐華筆會從“從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到今天蔚為壯觀的過程。他強調,用中文寫作就是客觀上為中華文明的發揚復興作貢獻,在與字母體共存的世界中,寫作者要像“和尚念經”那樣,不屈地表現自己。

 

第三主題《散文面面觀》

 

  德國夏青青主持并做《在寫作中升華》的主題發言。少年出國的夏青青回顧了她的生活以及寫作之路,從馬斯洛的人生需求理論角度探討了寫作的不同層次需要:在滿足了基本需求之后,寫作是為了實現自我,追求夢想,升華自己的人生。來自葡萄牙的周淼,在題為《散文的翻譯?闡釋?創作——以<不安之書>為例》的在線報告中,分享了她在翻譯葡萄牙現代主義核心作家佩索阿的重要散文作品《不安之書》的過程中,所獲得的一些創作啟發,認為文學研究、翻譯和創作是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

 

  奧地利的焦秀梅女士圍繞《文學讓我的人生更精彩》發言。焦秀梅與曹乃云先生一樣,是本屆研討會最年長者,年過八十。她說:我們這代人的經歷豐富多彩,精神世界的追求遠高于物質上的享受。經歷過苦難、傷害和不公,但要用寫作來呈現,以使后人引以為戒。感謝筆會這個高品質的舞臺,使我對文學抱有終生不渝的熱愛與堅持。焦秀梅的發言讓大家深感敬佩與鼓舞。文學無關乎年齡,只與有趣的靈魂相伴。

 

  奧地利的暢潔表達了《我為什么要寫作》的個人真實感受。來自德國的顏玢抒發了《在寫作中貼近文學》的肺腑之言:讀書和遠行是寫作的源泉。于初習者而言,有老師的悉心指點和專業的文學平臺是何等的幸運。群星璀璨的歐洲華文筆會不僅高手云集,更有為他人作嫁衣的優秀文人。要想貼近文學,多動筆;要想超越自己,還是多動筆。

 

  大陸學者宋曉英教授以《奧地利華人文壇雙姝的散文創作》為題,對奧地利兩位女作家方麗娜和安靜(顏向紅)的散文進行了研究和評論,認為:方麗娜的散文中,人類歷史的延展“是由無數背離的、匯合的和平行的線索織成的一張不斷增長、錯綜復雜的網”,她探索的廣度和深度,讓人聯想到博爾赫斯式的敘事手法,體現生命在時代、空間中的豐富狀態。這種成功來自于她的視野,以及行走中的認知。通過東方女性知識分子視角的“行走”,實現跨文化的認知,從而以新的視角觀察歐陸與中國社會。安靜(顏向紅)的散文創作,對自身女人、文人和跨文化看風景的人的身份定位更為清晰。安靜在創作和評論兩方面發力,寫作風格誠摯、寫實,同時富有想象和詩意。她的散文行文簡練,概括性強,兼有歷史高度的眼光,其修辭美學,兼采古典美學與西洋典故。叩問在“生命意識”的視角之下,生命、精神和文化的再生問題。她們是兩位文學史的建構者,是文化傳播的橋梁和領軍人物。宋曉英期望未來筆會會員們的寫作,能夠真正成為“華人文學的維也納學派”。

32022年維也納文學對話”國際研討會與會者合影

 

第四主題《非虛構寫作的文學維度及多種可能》

 

  奧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常愷主持本主題板塊,并做《穿梭于現實和歷史的非虛構寫作》主題發言。常愷閱歷豐富、筆墨嫻熟,在多家大媒體、文學期刊上發表過作品。他談到:非虛構作品是以事實真實為基礎的寫作展示。非虛構作品范圍極大,涵蓋近30個種類,回憶錄,日記、新聞、游記、歷史,賬簿、書評、文學評論,攝影、教科書等等。非虛構作品概念推出之后,呈現迅速上升的趨勢,深受讀者歡迎。在海外生活的三十多年,使我對奧地利與中國之間那些被歷史掩埋的人物和事件很感興趣,非常享受這個史海鉤沉的過程與寫作。也很有意義。

 

  來自德國的洪莉以《那些真實世界發生的故事更能擊痛我的靈魂》為題,介紹了自己從理工女轉變成為紀實文學寫作者的歷程和求真理念。她談道:理工科的學習方式,培養了我凡事求真的習慣。這種習慣也融進了我生于俱來的文學愛好中,養成了我對挖掘歷史真實故事來龍去脈的執著和愛好。那些真實發生于世卻被埋沒于紅塵中鮮為人知的人與事,一旦被我獲知,就再也無法放下。一定要去尋找真相,挖出故事。他們比那些精彩的小說人物更能擊痛我的靈魂,因為他們曾是栩栩如生的真實生命。

 

  來自法國斯特拉斯堡的作家王黎明,以特殊的形式在隨后的旅行中發表見解獨到的演講“文章千古事——關于非虛構文學寫作的幾點個人看法”。他說:非虛構文學創作概念首先被西方文學界所引用。也被稱為“第四類寫作”。此文學形式強調作者個人視角,以及完全獨立的寫作態度。即不應依附或服從任何寫作以外的因素,比如政治需要,媒體宣傳等。我認為非虛構寫作排在首位的是真實元素,包括歷史的和當代的;第二是寫作主體的態度,即作者的真實情感和理性思考的文字表達形式。

4 參觀維也納大學合影

 

第五主題《域外詩歌寫作和翻譯的多維審視》

 

  斯洛伐克文學博士孫漢田主持此板塊主題。他在主題發言中總結道:作者觀察歐華筆會會員們詩歌創作的新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可喜的新動向:第一,是生命書寫的張揚。在詩歌創作方面,詩人們于抒情之外,更逐漸深入到對人的普遍生存困境的思考。第二,積極探索詩歌的語言邊界。除了鉆研新的意象和語言風格,部分詩人還在嘗試新的斷行、斷句等類“副文本(Paratext)”技巧。第三,筆會的詩歌創作、翻譯和批評實現了呼應和聯動。

 

  在本主題研討中,來自美國的申美英由“寫詩”一詞引發了關于詩的種種聯想,分析“寫詩”與“叩寂”兩個同義詞中流露出的不同態度,對比古今由不同態度帶來的不同結果。話題帶有一定的批判性,目的是,從批判中反思今人的不足。奧地利的李鷗博士分享了“淺談翻譯的心路歷程”,令與會者很受益。

 

  奧地利資深翻譯、出版發行人王靜教授,以“中國當代文學的德語翻譯和出版”為題,分享自己從事中國哲學典籍、中國當代文學和中國學術研究著作譯入德語并出版發行的經驗。認為好作品一定能打動人心或給人以啟迪,舉例說明從中文譯入德語要用心打磨好標題,善用注釋、附錄等補充中國文化歷史常識。并介紹了中文德譯在出版發行領域面臨的困境,及海外華文作品因其雙重或多重文化背景和多維度視角具有特殊意義,值得得到更多關注。


  豐富的議題,專業的論述,自由的研討,充分凸顯出海外華文作家群體駕馭各種文學題材與體裁的寫作成就和學術能力。多種文化的碰撞,異域的人生經歷,相對純粹的寫作環境,筆墨酣暢之處,皆是靈魂的家園。

 

交流、拓展、收獲感悟

 

  研討會期間,《歐華文學選刊》總編安靜與北美《紅杉林》總編呂紅、美國《洛城作家主編楊慰慰、《洛城詩歌》編委申美英等互贈刊物,并就刊物的發展、編輯管理等問題進行交流。通過巴西作家協會會長林美君介紹,與會者對南美華文作家及創作也有了初步認識和了解。

 

  歐華筆會副會長楊麗博士在閉幕辭中總結道:本研討會證明了歐華筆會成立的初衷,為大家提供一個高品質交流平臺,在相互切磋中共同成長。事實證明,歐華筆會成立時間不長,但已發展成為歐洲華語文壇乃至國際話語文壇上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團體。歐華筆會會員的小說、散文專輯,相繼亮相于專業文學雜志如《香港文學》《山西文學》《作品》等,《廣州文藝》和《紅杉林》專輯也將問世。同時,彰顯歐華文學創作的集體風采、德語版《旅歐華語作家小說集》渴望出版。與筆會《歐華文學選刊》合作的院校,有首都師范大學跨文化跨媒介中心、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江蘇鹽城師范學院、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等。

 

  評論家宋曉英于2020年針對歐華筆會的進步和發展勢頭,提出了文學“維也納學派之新態”的概念。2021年歐華筆會主辦的首期《歐華文學選刊》問世后,瑞士作家和評論家朱文輝先生如此說:歐洲華文筆會在逆境中破繭而出,澤被歐華文友,可敬可佩復又可感。它的問世,象征著歐華文學“復興運動”的開始,也將引領歐華作家迎接華文世界更多的驚喜。

 

  海外文學評論家陳瑞琳高度贊賞:曾幾何時,歐華新移民作家還是散兵游勇,如今歐華筆會的發展氣勢,不僅有強大的組織結構,而且有自己的刊物,這三位一體的局面,標志著歐華新移民文學進入到了一個成熟發展的新時代。

 

  比利時作家章平感慨道:維也納文學對話,是一次充滿驚喜和微妙體驗的文學探索之旅。碰到許多有趣的人,聽到許多有趣的話,真乃人生一大幸事。會議室,旅途中,飯桌上,對話交流無處不在,碰撞與包容,嚴肅與輕松,啟示和感悟的火花,其美妙堪比夏夜的流星雨。


  “2022維也納文學對話”國際研討會,充分展示了歐美兩大洲華文文學合力的份量。在目前因疫情阻隔,無法回國進行全球性華文文學活動的時刻,跨國跨洲的作家們自行攜手打造一個文學平臺,在非常時期承擔起特殊使命,為歐美乃至其他海外作家開辟了更廣闊的資源共享和交流渠道,具有里程碑意義。

5匈牙利建國千年紀念碑英雄廣場留念

 

  豐富的文學論壇,高水準的專業對話,吸引了國內外華文文學界的矚目關注。會議尚未結束,世界各地媒體報刊的約稿蜂擁而至,歐美新文友不斷加盟。歐洲華文筆會的文學力量與水準將再次得以升華飛躍。

 

  研討會后,文友們期待已久的奧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旅游采風開啟,“維也納文學對話”在一場邂逅東歐歷史風云,飽覽天地風情萬種的暢快之旅中得以延續、升華。

 

  旅人尚在途中,奧地利沈憲便感慨賦文“悲歡離合總無情”。匈牙利作家、翻譯家余澤民的金句“在外語中安家,在母語中流浪”更是廣為發酵,被詩人美英寫入詩中:

 

  今夜的維也納

  是同一支筆把我們聚在一起

  今夜的維也納

  用同一個語言我們述說著彼此的真誠

  橫平豎直是今晚唯一的書寫

  抑揚頓挫是我們共同的發聲

  ……

  今夜的維也納聽見了

  這最美的語言

  今夜的維也納會記住

  這一群弄筆人

 

  歐洲華文筆會是歐華文壇最年輕的一支文學隊伍,迄今只有兩年的歷程。現有會員56名。其前身是奧地利華文筆會,2017年經奧地利當局批準,并被世界華文聯盟接納為集體成員,2020年擴展到全歐,會員來自奧、德、法、西、葡、荷、比、意、瑞士、瑞典、挪威、希臘、匈牙利、斯洛伐克、拉脫維亞。可喜的是,美國和新加坡文友也申請加入了歐華筆會的陣營,由此而凝聚了一批非常優秀的小說家、散文家、詩人和翻譯家。歐華筆會雖然年輕,但邁出的每一步都扎扎實實,在世界華文文學版圖上努力探索,不斷超越,以純文學為追求目標,始終朝向文學的巔峰。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晚上睡不着来b站一次看过瘾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jizzyou中国少妇| 目中无人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完整电影|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交性大片欧美网| **真实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电影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东方美女大战黑人mp4| 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九九免费精品视频在这里|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女人与公狗交酡过程高清视频|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黄色福利在线观看|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激情图片在线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国产四虎免费精品视频| 成年女人免费播放影院| 亚洲高清在线mv|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直播| 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小小视频最新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香港特级三A毛片免费观看|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人77777在线播放| 老头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动图|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 王爷晚上含奶h嗯额嗯|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乱强伦xxxxx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