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到大海,從酒上升為詩
施施然/文
在中華文明長達數千年的文化發展過程中,長江文化無疑是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主體文化。是大地的動脈,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不僅在地理上流經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同時還在時空中穿越了先秦、漢、 魏晉、 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清,以及新時代中國。圍繞著長江流域,各時期如陶淵明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劉禹錫 王維 李商隱 杜牧 孟浩然等詩人,為后世留下了千古名句,比如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宋代李之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明代楊慎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些詩句膾炙人口,人可背誦,傳承著我們的民族精神,同時,也成為中國詩歌的脈絡和靈感的源泉。
自古以來,詩與酒相輔相成,李白“斗酒詩百篇”,在詩人那里,很多時候,酒文化可以升華成詩文化。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創辦“從源頭到大海”的雄心,正是將酒文化上升到詩文化的文化壯舉。
地理環境的優勢發展水平,帶來文化體系的高度發展和普遍認同性。隨著長江文化的發展、擴散和融合,一些舊的文化區衰落或消失了,上海文化區迅速崛起。提到上海,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上海灘”、“大上海”這些彰顯經濟繁榮的詞匯。與此同時,上海美學的引領性,和工業的極速發展,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海派文化。而中西文化交融的國際性,使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跡的上海,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同時,這里也生活著我們熟知的張愛玲、王安憶、孫甘露、陳東東,以及在座的趙麗宏、張燁、肖水等作家與詩人,他們筆端流出的,恰是長江文化源源不斷從時間深處奔流而來的無限詩意。
與其說,長江來自青藏高原的各拉丹冬雪峰。流經深山,洼地,和裂谷。在地勢陡峭之處摔落,在平緩處婉轉,繁衍,匯聚于東海。不如說它就是時間的形體,詩的形體,從我們的祖輩們都看不見的盡頭,浩浩湯湯而來。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
2022年“從源頭到大海”詩歌之旅
2022.9.15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