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廣才改詩及眾人評說(三)
作者:羅廣才
這幾天一直在控制改稿,只是在閱讀投稿郵箱中的稿件,只取舍,不“傷筋動骨”了。但遇到寫詩的好苗子、要好的詩友就改一下。
今天傍晚在《天津詩人》作者群里看到了華子的《留白》,僅通讀了一遍,覺得這首詩如果不改就可惜了。于是就又做了一次”劊子手”。
和詩人孟國平對話:“改是情懷,不改是本分。但作者要能明白這其中的分量,要能領悟這其中的蛻變,要能感恩這其中的付出。您覺如何”?我回答:“我還真沒多想,就是想讀到更多的好詩,沒讀到,就努力改成好詩的樣子”。
羅廣才于貴州六盤水“詩高原齋”
2022.11.28.19:58
原作
留白
華子
所有的留白
都是雷聲里的線索
所有的場景
都是別有用心的設定
吶喊的動詞,妥協的名詞
撒謊的形容詞
副詞、介詞,連接詞……
集體沉默
石頭穿過身體,火焰點燃天空
道路界定方向
流浪漢把他的名字
還給故鄉
預言,騎在殘冬的裂縫上
等著星辰睡去
等著語言醒來
修改后
留白
華子
石頭穿過身體,火焰點燃天空
道路界定方向
流浪者把他的名字還給故鄉
預言,騎在殘冬的裂縫上
等著星辰睡去
等著語言醒來
這時的留白
都是雷聲里的線索
這時的場景
章法是應用的設定,像
吶喊的動詞,妥協的名詞
撒謊的形容詞
副詞、介詞,連接詞……
本無意義的集體沉默
窄寬隨遇而定,在先急后緩中
留出余地
華子,1974年出生,本名劉愛華,貴州思南人,現居廣東廣州。作品散見于《天津詩人》《星星《青年作家》《草堂》《散文詩世界》等文學期刊和多種詩歌選本,著有詩集《流浪的彗星》《小城?野渡》。
眾人評說羅廣才改詩(三)
詩人李桂杰:
原作一上來寫虛了,您一顛倒,大手術之后,開頭有了意象的干貨。對,意象也需要干貨。
詩人趙文家:
學習羅老師修改的詩。通過調整,改動,修補,去粗存精,整首詩更加凝煉,邏輯性更加嚴謹。說實話,寫詩不易,改詩更難。如果不把一首詩吃透,不把握作者的寫作意途,沒有更高的視野和境界,是無法對一首詩進行修改提升的。改一首詩,可謂是一次新的創作。您的這種奉獻和孜孜以求的的敬業精神,是詩界的標桿,更是寫作者的幸運!向您學習致敬!
作家劉萬慶:
這是一次修改,更是一種顛覆——不僅是敘述次序,還有詩位的高度。竊以為最后兩字“余地”,與題目《留白》呼應略顯“直白”,謹僅建議改用“從容”(留出從容)?
詩人孟國平:
順序調整更具詩性的邏輯,“在先急后緩中,留出余地”是為點睛之筆,沒有這句,這首詩就不能自洽。真誠感謝,您對詩歌的把握、領悟和赤誠,令我感動!
詩人葉寧:
重置一下效果更好,可給寫作者借鑒。
詩人鄧小:
原文留白在首,僅鋪設了場景。修改篇留白在后,表了原因也表了結果,像水的醞釀和翻騰盡在湖中。修改稿使得詩意更豐滿《留白》更突出!
詩人張兵:
拜讀完畢。談下直覺的不成熟的感想,主要有兩點:一、節奏感的變化。原詩在敘述上有些拖沓、語無倫次、忽緊忽松,改后更加富有內在的節奏感,張弛有度,有一種一氣呵成的酣暢感;二、語詞重量的變化。原詩中將空白、場景、副詞、介詞等輕飄的詞匯放在前段,稍顯空洞和虛弱,而且有些老生常談。改后將石頭、身體、火焰、天空、道路等一連串富有質感且象征意味十足的詞放在前段,給人一種先聲奪人的新鮮感,力度感強,有嚼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