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千年香山的歷史足音
——《香山頌》紀念香山建縣870周年詩歌、音樂分享會在唐家灣古街八間坊舉行
12月9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歌、音樂分享會在唐家灣古街八間坊隆重舉行,來自珠海、中山、澳門三地的作家詩人朋友三十余人相聚一堂,暢談古今,共話香山文化,聆聽千年香山的歷史足音。分享會上,以視頻欣賞的方式,推出珠中澳三地作家詩人丘樹宏、姚風、唐曉虹、鐘建平、黃剛等詩歌作品,并由著名朗誦藝術家侯玉婷、盧翔、袁銘燦等深情演譯。“香山頌”詩歌、音樂主題分享文藝作品分為“香山引”“Macau·澳門”“海的珍珠,珍珠的海”“中山是座山”“香山頌”幾大篇章,《香山啊香山》《香山香》兩首原創歌曲一并推出。
本次活動總策劃、總撰稿丘樹宏先生介紹說,“《香山頌》有三個特點:第一,澳門、珠海和中山三地作家聯合創作;第二,活動由政府部門、民間機構和詩人義工三大主體聯合參與;第三,文藝節目由朗誦、歌唱和視頻三種藝術形式綜合呈現。”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鐘怡說:香山建縣870周年,歷史長河中滄海一粟,多少風流人物、風云歷史都伴隨著澳門的成長和發展。今日澳門、珠海和中山三地作者利用業余時間創作,這是一種渴望人文灣區文化傳承的熱情。政府+民間機構+義工,三個主體聯合,是支持大灣區合作共享、共建和共通的實際行動。朗誦+歌唱+視頻,三種形式是傳播文化、講好灣區故事的畫卷。 至此,紀念香山建縣870周年系列活動,在政府積極搭臺群眾熱心參與的持續聲浪中圓滿落幕。
據了解,在2022年年初廣東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云飛代表民革廣東省委員會,提交了提案《關于高標準紀念香山建縣870周年的建議》。張云飛在提案中指出:香山人的務實、拼搏、進取的精神,進而形成獨特的“香山文化” 。近現代,香山縣人才輩出,特別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就是香山人(今中山市翠亨村)。探尋香山,對探尋中國近代史、中西文化交融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也對我國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歷史指導作用。2022年恰逢香山建縣870周年,張云飛提出三個建議:一是加強組織統籌。建議挖掘香山人文歷史,紀念香山的過去,成立有關紀念活動統籌領導機構開展紀念活動;二是研究重建中山學宮等歷史地標;三是統籌挖掘“香山文化”資料。為落實此項提案,廣東省政府對中山、珠海兩地提出要求予以實施。
今年以來,中山、澳門先后舉辦多場紀念活動落實省政協委員提案。中山廣播電視臺開辦“香山文化”頻道,舉辦紀念鄭觀應研討活動。澳門舉辦了紀念鄭觀應、唐廷樞系列學術活動。中共珠海市委宣傳部、珠海市檔案局出版了《對話世博與絲路》專著,珠海市政協出版《珠海文史》專刊突出宣傳香山文化。作為香山古地的珠海市香洲區亦不甘落后,先后舉辦了“香山文化的內涵及外延”專題研討會、“回眸與展望”香山建縣紀念日專題座談會、“紀念留美幼童赴美留學150周年座談會”“千年香山 詩韻綿延”詩會、“非遺少年說”青少年演講展示活動、“我與這十年”演講大賽、“非遺傳承·文旅融合”珠中江沙田民歌邀請賽、“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香山記憶”版畫展、“樂士之約”文化影像藝術周等十余場文化活動,《香山》雜志出版紀念香山建縣870周年版畫特輯。在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丘樹宏先生領銜推動之下,珠海、中山、澳門三地作家、詩人朋友、文史專家等文化界、文學藝術界和社會科學界人士攜起手來,深入開展香山文化研究、撰寫各類文章、創作詩詞歌曲,多方位多角度展示香山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把紀念香山建縣870周年系列活動舉辦得豐富多彩,深入人心。(劉承偉/文)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