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七路半》殺青座談會順利召開
4月10日,內蒙古電影制片廠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召開了由內蒙古電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內蒙古電影制片廠有限責任公司主出品,內蒙古萬戶長影業有限公司、內蒙古旭晟能源有限公司出品,中北電力(內蒙古)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兒童電影《七路半》殺青座談會。會議由內蒙古電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涵主持,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電影處副處長郝晨陽,內蒙古電影家協會主席、著名導演寧才,著名演員魏大鳴,內蒙古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藝術學院及影視公司、藝術評論家、青年影評人等40余位電影界、學術界專家友人參加,現場與電影導演呼可夫、監制傅靖生、總制片人趙卡、編劇蘇俊杰等人共同探討了電影《七路半》的創作經歷、意義以及內蒙古電影現今的發展態勢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影片是內蒙古首部以抗戰為背景的愛國主義民族兒童電影,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出身于土默川革命家庭的女孩烏蘭因目睹母親被日軍殺害而毅然前往延安尋親,在途經黃河渡口邊的龍兒溝村時,巧遇了一群山村里有著相同革命理想的漢族同齡孩子,由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給自己的小團隊取名為“七路半”,寓意長大后能成為真正的八路軍。孩子們一路與日軍斗智斗勇,最后眾人合力幫助八路軍打贏了渡口戰役,最終前往延安,正式投入革命洪流。
會議開始,首先由79歲的著名導演、攝影師、美術師傅靖生(前排右三)分享自己參與整部電影從籌備到制作的感想。德高望重的他結合畢生豐富的藝術鉆研經歷,希望《七路半》可以為當今的學院教育提供良好的范例,而電影整體的氛圍感和風格,也能很好地增強中國電影市場的體驗感。隨后,他強調成為一名好導演不僅要閱讀和創作劇本,更要“刺激”劇本。這意味著在片場拍攝時導演要和演員做好高情緒的交流,共同迸發出火花。他說,《七路半》如同一位美麗的姑娘,主創團隊和出品方作為家人,要八抬大轎一樣地把“她”嫁出去。
參演《七路半》的著名演員魏大鳴分享自己在拍攝時的一些有趣花絮。他認為,極好的劇組氛圍是一部作品成功的關鍵。就像這部影片的片場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一場實踐教學課,即使沒有拍攝任務的演員們也會到場觀摩學習。劇組的每一個人都在精益求精地做好份內工作。
交流過程中,內蒙古電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涵提出一個引人深省的話題:民族電影該往何處去?他例舉了近期上映的院線電影《臍帶》,其中諸多蒙古族民俗風情的真實展現讓很多觀眾都產生了共情,母子間血濃于水的親情刻畫達到了文藝作品中寓教于樂的作用,他期望更多的內蒙古電影人在創作時切勿忽視這個問題。
學者張蕓表示,未來《七路半》上映成功后可以成為高校思政建設和電影黨課培訓的案例,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要在影片中明確體現。制作優秀的內蒙古電影應該要“向內探索”和“向外發聲”,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提出的“兩個打造”方針也要始終貫徹落實。
著名導演寧才從編創、融資、拍攝過程、文化內涵、創作的鋒芒銳氣、服裝、劇本等多個角度暢談了自己的想法與建議。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電影處副處長郝晨陽贊揚了從電影立意中表現出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同時也嚴肅指出一些在電影立項時常見的問題,例如最具有代表性的脫離事實的劇情刻畫和不嚴謹的細節描述等狀況。她倡導文藝工作者在創作時對提交審核的梗概、大綱和劇本等文件一定要仔細校對,要多考究、推敲,才能提高創作效率,呈現出更滿意的作品。
最后,曾涵對《七路半》的殺青表示祝賀,稱贊了這個勤儉、團結的劇組,由衷地希望在內蒙古影視行業共同努力下,將“內蒙古新力量”電影人才計劃持續推進,讓更多優秀電影工作者有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為內蒙古電影事業發展貢獻蓬勃力量。
來源:內蒙古電影集團
擬稿:顧瀟揚
https://mp.weixin.qq.com/s/MXKe5jVDHmduwyIfIq-WoA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