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3日,應上饒市作家協會邀請,著名詩人、《天津詩人》讀本總編輯羅廣才深入江西上饒進行文化采風,市作協主席石紅許、副主席丁智等陪同。
采風團一行前往上饒鉛山鵝湖書院,體驗書院文化傳承。鵝湖書院位于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境內,“天下四大書院之一”,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的舉辦地。鵝湖書院始建于南宋時期,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上先后被兩位皇帝題名賜字,宋理宗賜名為“文宗書院”,康熙親書并賜“窮理居敬”匾額和“章巖月朗中天鏡,石井波分太極泉”楹聯,盛極一時。
采風團的詩人、學者們在辛棄疾將軍墓前瞻仰、祭拜,詩人們以朗誦辛棄疾詩詞的方式致敬。
下午,采風團一行游覽鉛山河口古鎮,參觀河口古鎮古建筑,感受鉛山文化精髓。河口古鎮位于江西省鉛山縣河口鎮,歷史上曾與景德鎮、樟樹鎮、吳城鎮并稱為江西四大名鎮。乾隆八年《鉛山縣志》記載:“(河口)貨聚八閩川廣,語雜兩浙淮揚;舟楫夜泊,繞岸燈輝;市井晨炊,沿江霧布;斯鎮勝事,實鉛山巨觀。”彼時,鉛山已有“買不盡的漢口,裝不完的河口”之美譽。河口古鎮還擁有一條頗具規模的明清古街。目前,明清古街全長2.5千米,尚存老舊店鋪300多家,多數保持了明、清建筑特色。古街與信江平行,多條巷弄直通碼頭,幽曲相連,韻味十足。文化是悠長的,是歷史的,古建筑是文化的載體。
期間,羅廣才主編與上饒詩人們交流詩歌創作。他聊到大衛的詩,深情的朗誦,并深度剖析詩歌內涵,以及大衛詩歌創作精妙之處。羅主編說:一個人可以一輩子不寫詩,但每一首詩都要像一輩子。寫詩就是好好說話,把話說好。詩歌要有自己的發現,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發現獨特的生命軌跡。一個小細節如果進行深度剖析,便是一個精彩的瞬間。寫好一首詩后,要不斷進行修改調整,好的詩歌都是經過烈火與閃電凝練而成的。
這次采風是省外詩人與上饒詩人的文化交流和碰撞,充分展示了上饒文化的風采,也讓上饒本土詩人感受到了經典漢語新詩的魅力。(吳檜 供稿)
寫在瓢泉
文/羅廣才
那么多人穿越竹林,夏天不以為然
一只家蠅落在紅許兄的頭上
秀發還是沒有障礙我們,也沒有
障礙森林。只是都懸空了
靜謐、流痕和歲月中的上饒
兩汪清泉容納了樹木和天空
瓢泉水隱無聲。形狀是敬畏的
一種。坑澗河紅茶冷靜得拉長山河
你能聽到我落地的響聲
愛和不愛,都是還能看得到的
完整,掃得出來人間的二維碼
2023年5月3日14:08于江西上饒鉛山瓢泉
來源:上饒文學
https://mp.weixin.qq.com/s/MeqvvKOHwPa63jadC5Shxg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