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呼喚大詩歌
——從文峰塔下走上世界
(榆社中學報告講稿)
曹誰
報告梗概:曹誰通過自己的文學之路講述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理念“大詩學”。他從文峰塔下的榆社中學開啟自己的文學夢想,創(chuàng)作大量的詩歌、小說、劇本、散文,一路走向世界。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他形成自己的文學觀念大詩主義:合璧東西、融合古今、合一天人,融合民族和人類,融合詩歌和理想,最終成就大詩。他講述了自己的文學發(fā)展觀,從農(nóng)業(yè)社會以詩歌為代表的抒情文學,到工業(yè)社會以長篇小說為代表的敘事文學,到信息時代以影視劇本為代表的戲劇文學,最后到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文學。最后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青年學子學習寫作之路,從模仿名著到形成自己的風格,從無法到有法再到無法。
序:百年之后,還留什么?——少年強,中國強!
前天,我回到母校榆社中學參加“校友曹誰贈送母校作品儀式”,期間房國玉校長帶我參觀了學校,22年前我讀書時代的建筑居然只剩老餐廳,一方面感覺學校日益變好,另一方面感嘆時光的變遷,忍不住嘆息:百年之后,還留什么?人類的文明在前進,二十年前的留下什么,一百年前留下什么,一千年前留下什么,一萬年前留下什么?我們只有努力奮斗,才能夠把自己的存在留下,這時想起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的句子: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我也感嘆:少年強,則中國強,吾輩當努力!
一 從文峰塔下走向世界
我的中學時代是在榆社中學度過的,從榆社中學可以遙望到縣郊的文峰塔,據(jù)說文峰塔是清朝康熙年間,當?shù)丶澥繛榱朔睒s榆社文學而籌建的一座寶塔。我對文學剛開始產(chǎn)生懵懂的情愫的時候,常常一個人獨自前往文峰塔憑吊。文峰塔筆直地矗立在山腰上,就像一面神圣的旗幟,召喚著年少的我投身到文學的信仰中。當時年少的我,站在文峰塔下就暗暗立下誓言,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名作家,我當時默禱:讓我的筆給這個世界秩序!大約那個時候,就有了我日記中的那句豪言壯語,沒想到多年后,我成為了一名作家,并在文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堅持文學夢想的這二十多年里,我領略過人世的坎坷,經(jīng)歷過心路的嬗變,每每憶及中學時代,我在文峰塔下許下的誓言,就會讓我愈發(fā)堅定自己腳下的路。夢想,會讓每個少年的心中開出花來,人生短短幾十載,站在人生的中部,我想起了我在榆社中學時的那些夢想。
1 日記時代:文峰塔下的生活(1997-2001)
每當我心煩意亂的時候,就會把以前的日記取出來打到電腦上,這樣我的心就能夠很快地安定下來。當我看到自己少年時就有的豪言:“大旗獵獵,我引導中華民族之航船駛向世界!”我不禁汗顏,我從1997年開始寫日記,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近二十年,我在八十二本日記本上記錄了約八百萬字,日記可以說是我最初的文學創(chuàng)作,重讀這些日記時,少年時的各種夢想浮現(xiàn)在眼前,到目前我已經(jīng)寫十幾本書,還有各種電影、電視劇、廣播劇、舞臺劇劇本,可是我感覺到我似乎跟我的“文學初心”若即若離,我多么想讓自己安靜下來,在時光的洪流中,好好審視自己的創(chuàng)作。
2 詩歌時代:飛翔社、翔鷹社、北寒帶、大詩主義運動、通天塔計劃(1997-2008)
1999年,在榆社中學,我和車鄰、李宇、武凱等組織飛翔社,開始模仿各種風格,開啟文學夢想。2005年,我和西原成立北寒帶詩歌沙龍,在青海民族大學張貼海報,開始了最早的文學運動,倡導所謂的“冷抒情”風格,主要成員有我和西原、衣郎、蕭泊零羽,號稱“北寒帶四詩人”,印有“北寒帶詩叢”,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各奔東西。2007年,我寫作《大詩主義宣言》,我和西原、西棣又發(fā)起大詩主義運動,這個運動不斷有人加入,也不斷有人離開,到現(xiàn)在依然在進行,洗盡鉛華,大浪淘沙,唯有合璧東西、融合古今、合一天人的詩人才能夠抵達。2018年開始的劇小說運動,源于我對小說和劇本轉(zhuǎn)化的思考,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顯體”,小說是曾經(jīng)在“顯體”,戲劇是現(xiàn)在的“顯體”,隨著媒介的發(fā)展,他們應該有一種互相轉(zhuǎn)化模式,《建設文學和電影的轉(zhuǎn)換模式》即是具體的理論。2021年開始的通天塔計劃,這一方面是對漢語文學“內(nèi)卷化”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也是深化大詩主義的“合璧東西”原則,希望將來人類能夠真正實現(xiàn)通天塔時代的自由交流,這有賴于外各主要文明思想的融合,也有賴于各主要語言的翻譯或趨同,這是所有文化的終極目標。
3 長篇小說時代:昆侖游——西藏、新疆、青海游歷記(2008-2012)
2008年我去職遠游,從青海出發(fā),左到西藏,右入新疆,沿途創(chuàng)作100多首詩歌,20多萬字的游記,今年終于以《昆侖游》的書名出版。從去職遠游到2012年開始影視劇本寫作,主要作品是長篇小說《昆侖秘史1:時間地軸》《昆侖秘史2:出國玉璽和羅馬皇冠》《昆侖秘史3:通天塔》《昆侖秘史前傳:巴別塔尖》《亂世孤星:虎臺太子傳奇》《血色娘子軍》,散文集《巴別塔尖手記》《大昆侖行走:西藏新疆游歷記》,詩集《亞歐大陸地史詩》,詩論《大詩學》。
4 影視劇本時代:劇小說運動和詩電影運動(2012-2017)
從開始影視劇本寫作到現(xiàn)在,目前這個階段才開始不久,主要作品有電視劇本《昆侖神話》(30集)、電視劇本《孔雀王》(40集)、電影劇本《太陽城》《天臺寺》《神射手》《免死金牌》《瘋狂的繡球》《冬蟲夏草情緣》《火車大劫案》、舞臺劇本《雪豹王子》、廣播劇本《昆侖秘史》三部曲等,長篇小說《雪豹王子》《大時代之昆侖決》《北魏風云:源賀傳》,詩集《大悲舞》《亞歐大陸地史詩》(修訂版)《通天塔之歌》(中英文對照),非虛構《可可西里動物王國》等。
5 世界文學時代:世界詩歌運動(2017-2023)
期間我開始通過英文深入世界文學,我的最新詩集《帝國之花》等在意大利花達西亞出版社出版,作品被翻譯為英、法、俄、日、韓、印地、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阿拉伯等二十余種文字;翻譯了《伊斯坦布爾的腳步》《夢想之地的歌聲》《音樂與詩行》等三部;參加第30屆麥德林國際詩歌節(jié)、第26屆哈瓦那國際詩歌節(jié)、第14屆印度Kritya國際詩歌節(jié)、第4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jié)等多個國際詩歌節(jié);獲得意大利《烏賊骨》詩歌獎(Ossidi Seppia)之最佳外國作家獎、第八屆意大利羅馬當代國際詩歌藝術學院獎日神?酒神詩歌獎、首屆多倫多國際詩歌藝術節(jié)銀獎、第二屆博鰲國際詩歌獎等國際詩歌獎。我相信翻譯會讓人類建立起真正的“文學的通天塔”。
二 大詩學:融合的文學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時代呼喚大詩!今天的天下不是漢唐時代的中華,而是全球化時代的地球,中華文化只是世界文明的組成部分,這是我們不得不接受和應對的。當今的文明,是由過去橫亙在亞歐大陸地上的七大文明發(fā)展來的,從巴比倫,向東到波斯、印度、中國,向西到猶太、埃及、希臘。我們只有追溯到這個根脈上,才能融入到整個世界文明中,然后融合古今,合璧東西,合一天人,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文明,才能重新引領世界文明。東西方文明就像蹺蹺板一樣此起彼伏,中華文明曾經(jīng)在封建時代引領世界文明,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現(xiàn)在西方文明成為全球文明的主流,中國詩人應該有能力書寫整個世界,我們才能重新將世界文明的蹺蹺板壓到東方。現(xiàn)在國際上普遍分布著西方中心主義,而中國也有人想要以東方中心主義對抗,其實現(xiàn)在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我們堅決主張東西方多中心主義的世界主義。
1大詩學——合璧東西
一切跡象表明,人類的文明都來自同一個地方,美國基因?qū)W家韋爾斯所著的《出非洲記》,從基因的角度去探尋人類的足跡,人類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大的災難,幸存的人在非洲繁衍生息,后來走出非洲,在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形成一個亞歐人種,后來才分化為黃種人和白種人。我們的文明也隨著人類遷徙的足跡,從美索不達米亞向西傳向猶太、埃及、希臘,向東傳向波斯、印度、中國,在大的世界范圍內(nèi)看,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不過像中國的戰(zhàn)國時代或者希臘的城堡時代一般,我們?nèi)祟惤K將融合所有的文明,共同走向一個大同社會或者理想國。
2大詩學——融合古今
東西方文明都是源遠流長的,中國的文明追溯到傳說中的三皇五帝,西方的文明追溯到傳說中的荷馬史詩時代,再往前應當還很遙遠,自古以來圣人們都在“托古改制”,沿著祖先的精神不斷前進。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一直在講自己的學說是“先王之道”的傳承,號稱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西方哲學開山之祖蘇格拉底始終都尊重傳統(tǒng),認為“神才是最智慧的”。我們數(shù)千年的文明,都是人類的在各個時代追求的精華,我們應當繼承這些精華,讓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相融合。
3大詩學——合一天人
我們考察這些文明的共同處,伊斯蘭教講“順從真主”,印度教講“梵我合一”,佛教講“涅槃寂靜”,我們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西方文明則發(fā)展起一種獨特的分析的文明,如今的所謂的現(xiàn)代化或全球化也就是“西方化”。面對這樣不可阻擋的浪潮,我們應當如何做?我以為本身文化同一,我們應當從各自的文化中找到那個契合點,跟這種現(xiàn)代化接續(xù)上,文明的發(fā)展從來都是不平衡的傳承,東方古老文明應當正是文明發(fā)展新的機遇,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文明就是這樣螺旋上升的,一切的分裂都是人為的。后殖民主義所謂“原生態(tài)”根本就無法找到存在,因為文明本來一體,那個“原生態(tài)”是他們設想的一個“永遠回不去的故鄉(xiāng)”,真正的故鄉(xiāng)在新舊文明的契合中。東方文明天人合一重感覺,西方文明條分縷析重邏輯,可是整個文明要前進我們必須將二者融合。
三 大文學:從抒情文學到敘事文學到戲劇文學
史詩精神分化到了不同的文體中,其中抒情精神分入了詩歌,虛構精神分入了小說,動作精神分入了戲劇,當然隨著社會發(fā)展形態(tài)的發(fā)展,通過技術層面的進步,分別實現(xiàn)了不同文體的黃金時代。農(nóng)業(yè)社會是抒情文學的黃金時代,推動的關鍵技術是文字字母的發(fā)明;工業(yè)社會是敘事文學的黃金時代,推動的關鍵技術是造紙印刷術的發(fā)明;信息社會是戲劇文學的黃金時代,最新的形式是影視劇,推動的關鍵技術是攝影傳播術的發(fā)展。當然并不是說這三種文體跟社會是完全相對應的,也不是說那個時代只有一種文學,只在對應的社會是對應的文體的黃金時代。
文章四大文體: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文學四大體裁: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事實上文學有無數(shù)體。文體是作品呈現(xiàn)的體式,我們?nèi)缃裢ㄐ械氖菍⑽膶W按慣例分為四大體裁:詩歌、小說、散文、劇本,不過我們要知道本質(zhì)上真正的文學是一文一體,所以《離騷》之后有“騷體”、《七發(fā)》之后有“七體”,歐洲中世紀有“羅曼司”(romance)、“諷刺體”(satire),用“類型”(genre)分類更符合文學的實際。我的意思是要有一種文體意識,凡是文字能夠自足的文字形式就是一種文體,《文心雕龍》中論述的文體有34種。對于文體,我們收起來就是一種體:文,展開來就是無數(shù)種體,收放自如才是自在,這就是大文體。
1農(nóng)業(yè)社會以詩歌為代表的抒情文學時代
農(nóng)業(yè)社會的特征,注定適合抒情文學的發(fā)展,文字字母的發(fā)明為文人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抒情文學的主體是有韻的文學,詩性的文學。在文學的產(chǎn)生階段,文學作品都是有韻的,因為在口頭時代便于記誦,并且韻本身就是種跟世界神秘契合的表征。西方的史詩都是源頭,他們的所謂《詩學》《詩藝》就是文論的代名詞。中國古代可能最初的史詩是散軼,至今未發(fā)現(xiàn)典型的史詩,《詩經(jīng)》的風格倒是有史詩的風范,不過我們可以從中國發(fā)達的抒情詩傳統(tǒng)去考察。
在西方歷史上韻體有最初的史詩和抒情詩;中世紀除史詩、謠曲、抒情詩外,敘事文學像騎士傳奇(romance)、諷刺故事(satire)及發(fā)達的戲劇都是有韻的;在古典主義時代詩劇是最重要的,這種對于韻文的看重一直到浪漫主義時代,那時有許多詩體小說產(chǎn)生。西方的散文體,最初是哲學和歷史著作,那個時代的史學家和哲學家都是優(yōu)秀作家,這在羅馬時代更是大放光彩,中世紀不很發(fā)達,散體真正壓倒韻體要到現(xiàn)實主義時代,這時長篇小說成為最重要的文體。
在中國古代,一直是詩文并重,只是隨著時代而消長,就像君子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一樣,他們用文去達意,用詩去言志。在先秦詩經(jīng)是非常重要的,外交朝聘全靠引用詩經(jīng)去表達,所以孔子說“不讀詩可以言乎”。騷體在漢代的盛行要超過《詩經(jīng)》,直接導致賦體的產(chǎn)生,這種賦體不斷發(fā)展,從騷賦、大賦、小賦、駢賦、律賦、文賦,在清代還中興,影響直到今天,賦體這種文體是真正有中華氣度的文體,本質(zhì)上是一種詩體,都說中國抒情詩發(fā)達,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賦體正是我們的長詩,這種觀念是需要矯正的。中國的樂府體也是一直都在發(fā)展,每個時代樂府都從民間發(fā)展起來新的詩體,中國詩歌長盛不衰實賴于此,在漢代樂府讓五言七言古體產(chǎn)生,唐代時五言七言律絕大盛,宋代是詞體大盛,元代曲體大盛。中國的劇本就是詞牌串起來的,雜劇、南曲是這樣,傳奇在明清大盛,現(xiàn)在的地方劇中的曲詞仍然是韻體。我們的敘事文學中有變文、彈詞之類的韻文。中國的抒情文體最大特征就是韻律,一直占據(jù)文壇的主流位置,一直到長篇小說繁盛的明清時期,詩文都是正宗,當然實際上那時的文學主流已經(jīng)到長篇敘事文學上。
2工業(yè)社會以長篇小說為代表的敘事文學時代
小說的風行跟工業(yè)社會的特征息息相關,長篇小說真正發(fā)展,跟商品經(jīng)濟或者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印刷術的應用大體同步。敘事文學的最大特征是虛構,這也是適應工業(yè)化社會的幻想,長篇小說的最大特征是長,印刷術為傳播提供最大方便。小說其實產(chǎn)生很早,只是在東西方有不同的形態(tài)。
西方的小說源自史詩,沒有韻的《荷馬史詩》就是精彩的小說,中世紀也有騎士傳奇,不過典型的小說要到文藝復興時期才產(chǎn)生,從人文主義小說開始,接著是一個個的文學潮流,其中主要是小說的潮流,古典主義、啟蒙主義、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批判現(xiàn)實主義,直到后面的象征主義、唯美主義、自然主義等現(xiàn)代主義諸流派,工業(yè)時代是長篇小說的黃金時代。
中國的小說源自史書,“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是最好看的小說,典型的小說都是以對歷史的補充的形態(tài)出現(xiàn)的,從魏晉南北朝的筆記體,到唐朝的傳奇,到宋元話本小說,在宋元時代長篇小說已經(jīng)大體成熟,到明清小說已經(jīng)是繁盛了,這個時期中國其實商品經(jīng)濟已經(jīng)比較發(fā)達,只是跟西方資本主義的表現(xiàn)不同而已,我們印刷術的發(fā)展也遠早于西方。
3信息社會以影視劇本為代表的戲劇文學時代
現(xiàn)在長篇小說的黃金時代其實已經(jīng)接近尾聲,戲劇文學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到來,這同樣是信息社會的特征決定的,攝像和傳播技術給戲劇這個古老的文體以最大的發(fā)展機會。戲劇對于中國來說,戲:“形聲,從戈,?聲”,本義是兵器角力;戲劇在英語中是Drama,這來自古希臘語,意為動作(action);所以戲劇跟其他文學文本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動作表演,當然這也可以看到戲劇的核心是“沖突”。
4全球化社會的世界文學時代
當今是一個全球的大一統(tǒng)時代,我們應該從我們所處的地方文化感悟走向?qū)χ袊鴨栴}的思考,最后融入到對世界格局的統(tǒng)合,這就是儒家在《大學》所說的“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最終要抵達的是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所說的“頭上的星空和內(nèi)心的道德”,這才是“大同世界”或“理想國”,也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也是“世界詩歌運動”的宗旨之一,這也如同世界詩歌運動的發(fā)起人費爾南多?倫德的詩句:“他們優(yōu)雅地揭示了固體的黎明的脈搏的光芒,在石頭的心臟曾經(jīng)有閃電定居,在無邊大水出現(xiàn)漂浮的燈光,形成一張植物和動物編織的網(wǎng),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家園。”人類文學已經(jīng)進入第四個階段,世界文學階段,這發(fā)端于歌德(Johann Goethe)在1827年提出的世界文學(Weltliteratur),融合各民族語言的文學,最終將建起人類“文學的通天塔”。
四 文學的教育——創(chuàng)作和閱讀
1人人可以寫詩,人人可以讀詩——以意逆志
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作家,但是人人可以表情達意,人人可以讀懂詩歌
現(xiàn)代文論的最顯著特征之一就是對讀者的空前重視,在從前的文論中作者是中心,后來形式主義者將作品作為中心,接著讀者誕生了,巴爾特甚至宣布作者死亡、讀者誕生。其實在過去這些要素都是文論家所要探討的,只是側(cè)重不同而已,不過讀者的誕生的確是一件革命性的事,尤其是在闡釋學(Hermeneutics)意義上。
2從模仿到創(chuàng)作——從無法到有法到無法
許多人問我如何成為作家,我說沒什么捷徑,只有是多讀多寫。最初的寫作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優(yōu)秀的作品,各個流派的作品,然后找到方法,不過這只是處于中間階段,最終要達到的是走出方法,進入隨意而為的境界,也就是形成自己風格的時候。總結(jié)起來就是從無法到有法到無法。
3思維和文學的關系——獨立之人格和自由之精神
文體就是文學的形式,最成功的文學作品是形式和內(nèi)容的合一,就是《易經(jīng)》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就是內(nèi)容,“器”就是形式,文體就像萬物在世間的存在,所以寫作者最高的追求當是文體的創(chuàng)造,當然在創(chuàng)造中的準則是自然。事實上文學根本不存在內(nèi)容和形式的分別,所謂形式就是內(nèi)容呈現(xiàn)的方式,我們的內(nèi)容總要以一種形式存在的,所以最終要看哪種形式才是唯一的,這就是文體。這樣文體是像理念(柏拉圖指稱理念時idea和eidos可以互換,idea直接為拉丁語接受,eidos則譯為forma即形式,二者都是超越具體可感物的形式)一樣獨立存在,這是從內(nèi)容中提煉出的靈魂,其上附著那無所不在的大自在精神。
百年之后,還留什么?——奔跑吧,少年!
最后我想跟諸位學弟學妹共同思考我最初提出的問題:百年之后,還留什么?宇宙浩瀚,人心惟危,我們只有“天行健以自強不息,地勢坤以厚德載物”,一起向前:奔跑吧,少年!最后跟大家分享一首我的詩歌《通天塔的誘惑》,希望我們一同探索人類未來的秘密。
通天塔的誘惑
光明照亮一切
從十三個方向
所有的人都被圈禁在高墻內(nèi)
你借助語言的力量
曾經(jīng)瞥見通天塔頂
那一秒鐘的光
比所有的愛都愉悅
比所有的夢都美好
他們都說那是騙局
可眼睛怎么會欺騙
你曾經(jīng)見過最美好的世界
你無法阻擋對光明的追尋
他們開始念念有詞
借助聲音的力量
我們一定要抵達通天塔頂
(完)
名家大師進校園
——優(yōu)秀校友曹誰走進榆社中學
(來自榆社中學官方公眾號)
首先,曹誰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了他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他概括為日記時代、詩歌時代、長篇小說時代、影視劇本時代和世界文學時代。他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鼓勵同學們心中有理想就要堅持下去,把熱愛付諸于行動。
隨后,他從“合璧東西”“融合古今”和“合一天人”三個角度為同學們闡釋“大詩學”。在創(chuàng)作和閱讀方面,他鼓勵同學們“人人可以寫詩,人人可以讀詩”,可以先模仿再創(chuàng)作,強調(diào)同學們要厘清思維和文學的關系,要培養(yǎng)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
最后,高二年級語文備課組長白艷芬老師作簡要總結(jié)。
你,榆中的驕傲你,榆社的名片你來了,帶著一身絢爛的光彩你的挑燈夜讀是我們應該銘記的最美身影你的用筆給世界一個秩序是引導我們向上的一座通天塔——白艷芬
校友曹誰還向母校捐贈個人作品10部,包括長篇小說《昆侖秘史》三部曲、詩集《亞歐大陸地史詩》、散文集《可可西里動物王國》等代表作。
曹誰簡介
曹誰,詩人、小說家、劇作家、翻譯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原名曹宏波,字亞歐,號通天塔主。曾參加魯迅文學院第14屆作家高研班、中國文聯(lián)第9屆編劇高研班、中國作協(xié)第八、十次作代會、第八次青創(chuàng)會。1983年生于山西榆社,2008年去職遠游,在西藏、新疆周游數(shù)月而返青海,開始職業(yè)寫作生涯,現(xiàn)居北京。2007年發(fā)起大詩主義運動,2017年倡導劇小說運動,2017年加入世界詩歌運動,2018年發(fā)起曹伊之爭,創(chuàng)建詩戰(zhàn)十八軍,2023年倡導詩電影運動。著有詩集《亞歐大陸地史詩》《通天塔之歌》《帝國之花》等10部,長篇小說《巴別塔尖》《昆侖秘史》(三部曲)《血色娘子軍》等10部,文集《大詩學》《可可西里動物王國》《昆侖游》等4部,童話《雪豹王子》《可可西里動物王國》《三江源國家公園》等18部,譯著《理想國的歌聲》《太陽中的黃金鳥》《伊斯坦布爾的腳步》等4部,主編《漢詩三百首》《詩戰(zhàn)十八軍詩選》《大詩選》等5部,電影劇本《太陽城》《昆侖決》《子彈上膛》《一個王朝的背影》、電視劇本《孔雀王》、廣播劇本《心香》和舞臺劇本《雪豹王子》等百余部集。作品發(fā)表于《人民文學》《詩刊》《作家》等文學雜志,入選上百部權威選本。有多部長篇小說改編為影視劇、廣播劇、舞臺劇等。有作品翻譯為英、法、德、俄、日、韓、瑞典、希臘、印地、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阿拉伯等20余種文字,在國際詩壇有三十多位著名詩人寫作評論,被中國詩壇稱為“國際曹”,被印度杰出詩人拉蒂?薩克塞納稱為是“領導新世界的年輕一代”的代表詩人。曾獲首屆中國青年詩人獎、第7屆中國長詩獎、第5屆青海青年文學獎之“文學之星”、第4屆曹禺杯劇本獎、第8屆意大利羅馬當代國際詩歌藝術學院獎之阿波羅?狄奧尼索斯詩歌獎詩歌獎、第12屆俄羅斯金騎士獎、第5屆華語詩歌春晚2019年度十佳詩人等50多項省級以上文藝獎。曾參加第30屆麥德林國際詩歌節(jié)、第26屆哈瓦那國際詩歌節(jié)、第14屆印度Kritya國際詩歌節(jié)、第4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jié)等多個國際詩歌節(jié)。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世界詩歌運動協(xié)調(diào)員,西寧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大詩刊》主編,《世界詩歌》副主編,《世界詩壇》副主編,《世界詩人》英文主編,《國際詩人》副主編,《國際詩歌》英文主編,絲綢之路國際詩歌節(jié)常務副主席,絲綢之路國際詩歌春晚總策劃,華語詩歌春晚副總導演,博鰲國際詩歌節(jié)常務副秘書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