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潮讀沙克:推動地方性文學創作和溝通全國性文學創作
——在沙克《向里面飛》研討會上的講話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夏潮
沙克的第一身份是作家詩人,他的文學創作人所共知;同時他是一位文藝評論家,從事文學藝術方面的研究,發表了許多評論文章,著有三本文藝評論專集《心臟結構與文學藝術》《文藝批評話語錄》《中國新歸來詩人總論》。此外,他還是一個地市級文藝評論家協會的創建者和主席,他把協會的各項工作做得有聲有色,走在江蘇各地協會的前列,在全國范圍的地方協會中也是做得相當好的。他對文藝評論工作進行長期的研究、調查和思考,在幾年前發表了《論當下地方文藝評論的結構性缺失與對策——對關涉全國地方文藝機制的基礎問題研究》的重要成果,對我們的文藝評論家協會建設和文藝評論事業很有參考價值,被我們采納利用。
因為我不寫詩,對于沙克的詩歌不多談論,由各位專家去深入探討。我要談一個與文學創作有關的想法,在我們文藝評論界,像沙克這樣既是評論家又是作家詩人的情況,確實是很可貴的,卻又是一種并不鮮見的現象;特別優秀的作家詩人,常常身兼評論家,而學識淵博的評論家往往也是文學寫作者、藝術創作者。遠的不說,在現當代文學界、藝術界和文藝評論界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魯迅、茅盾、胡風、焦菊隱、錢鐘書、吳冠中、王蒙、鄭敏、余光中、靳尚誼、資華筠、謝冕、余秋雨、陳丹青等等都是;在當下的新文藝時期,中青年一代的作家藝術家越來越注重創作和理論的兼修并行,沙克從事文學創作和文藝研究、評論是有代表性的,這種創作與研究并行的現象值得關注和研究。
在文藝創作研究和協會工作以外,沙克是一位文化活動家,發起、倡導和組織了一些在全國乃至海外都有影響的文化藝術公益活動,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創辦主持過成員遍及各地的詩歌藝術沙龍,新世紀以來又主持了“新歸來詩人”的群體建設、魯竹詩歌獎及恩竹青年詩歌獎評選、“猴王杯”詩書畫連體的國際性賽事活動,他工作在淮安,生活在南京,屬于江蘇地方上的賢能人士。因此,我還有一個想法,沙克對江蘇地理歷史的體驗感悟非常厚實,飽含著故土情懷和身心投入,具有理論聯系實踐的象征性。他出版過地方性寫作范疇的重要成果——詩集《詩意的運河之都》,書寫大運河流域的歷史文化和當代文明,特別是淮安的水土風情、人文景象,涌動在他的詩句中,很能打動人心;幾十年來沙克在全國各大主流期刊發表了數以千篇計的各類文學作品和文藝評論文章,共出版了二十多部詩歌、散文、小說和文藝評論專著,稱得上是著作等身,具有地域文化中的當代符號意義,體現著鄉賢的性質。鄉賢的價值定位,第一點是在品德風范上被推崇,第二點就是富于才華成就,第三點就是融入地方文化;尤其是“融入”這一點很重要,與“接納”一樣,都是需要智慧和胸懷的。從地域文化建設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沙克身上具有鄉賢的特質,他對運河故土的文化存續和發展投入了深厚的感情、擔當與奉獻。
沙克身上值得研究的側面很多,他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詩人,雖然來自江蘇的基層,卻以超越地域的文學作為,代表和鼓勵著廣泛的基層文學寫作者,我們在這里舉辦沙克詩集《向里面飛》研討會,具有推動地方性文學創作和溝通全國性文學創作的導向意義。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