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無風雨也無晴
◎商震
編完這期稿子,突然有些亢奮。這和我以往的編輯經歷相悖。在過去的三十年里,每編定一期稿子,心里頓時就會安靜下來,是大海無視海面之上有幾級風的安靜。可是,今天,我亢奮了,內心有些虎虎生風,或者扶搖直上九萬里。
這是《當代·詩歌》的試刊號,姑且算作是《當代·詩歌》的第一期。
《當代》雜志創刊于1979年,創刊于中國文學風起云涌的年代。《當代》雜志從創刊伊始,就一直站在當代文學的最前沿,為當代文學的發展、繁榮貢獻了不可低估的力量。
《當代》雜志一直處在當代文學的榮耀殿堂,一直擁有著眾多榮譽和擁躉。
《當代·詩歌》是《當代》雜志的詩歌版本,當然也享受著《當代》雜志光環的照耀。同時,《當代·詩歌》也一定會使《當代》雜志的光環更加豐富,更加耀眼。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偉大的,換句話說,是激發詩人創作的偉大時代。現實生活像萬花筒一樣異彩紛呈,讓詩人們目不暇接。目不暇接不是眼花繚亂。新事物的不斷涌現,也不斷刺激著詩人們的敏感神經,刺激著詩人們的創作欲望。只要是一位腳踏實地的詩人、勇于探尋生活本質的詩人、敢于拓展詩歌美學邊界的詩人,在此時代,都大有可為。
《當代·詩歌》就是在這樣的偉大時代中誕生,《當代·詩歌》也必將回報這個時代的偉大。
歷史的經驗證明,凡是詩歌興盛的時期,都是社會文明大踏步前進的時期。僅以我們國家的歷史為例:《詩經》誕生于東方哲學成熟的重要時期——春秋;《漢樂府》誕生于漢文化與多種宗教文化交融的東漢;《古詩十九首》誕生于各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相結合的南北朝時期;等等。因為有過幾次詩歌興盛的高潮,到了唐代(“安史之亂”前)才讓我國的詩歌走向了世界的頂峰,而唐朝在“安史之亂”之前,也是世界范圍內文明程度最高、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古人說:文能安邦,武能定國。這個“文”,基本上指的是詩人。
近些年,一些媒體不斷地向當下的詩壇發問,質疑詩歌生態的紊亂,質疑詩歌作品的美學取向,甚至質疑當下詩歌的前途。盡管,這些質疑值得尊重,但是,也大可不必杞人憂天,更不必恐慌。某本刊物的好詩不多,不等于天下好詩不多;某個詩人寫不出好詩,不等于其他詩人寫不出好詩。
詩,是創造,離開了創造,靠拼接、抄襲、轉借、化用等等手段來沽名釣譽者,就不是詩人。但是,這些假詩、偽詩并不是我們《當代·詩歌》的難題,制作再精良的假花,也欺騙不了蜜蜂。
好詩永遠在,好詩人永遠在。
《當代·詩歌》就是要把有創造力的好詩人請出來,把獨立創作的好詩歌呈現出來。
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我們不喜歡言之無物、有形式無精神的“文勝質”類的詩歌;我們要努力展示反映現實生活并且敘事與抒情平衡的詩歌。
詩歌的核心是詩,詩的核心是真實,真實的核心是詩人鮮活的心跳。無論用什么語言方式、表達方式、結構方式,只要使用真心、真情,能有效傳達并具有藝術感染力,都是好詩,《當代·詩歌》都歡迎。
一本專業的詩歌刊物,就是一桌全球宴,備有東南西北各大菜系,且苦辣酸甜咸俱全,讀者可以逐一品嘗,也可以各取所需。
《當代·詩歌》是幸運的,生逢其時;《當代·詩歌》是自信的,必將獲得廣大詩人和讀者朋友的喜愛。
我們在對自己說:《當代·詩歌》的時間開始了!我們也要對詩人和讀者朋友們說:《當代·詩歌》的時間開始了。
又想起蘇東坡先生的兩句詞:“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2023年6月30日于三余堂
※(本文為《當代·詩歌》試刊號第一期卷首語)
來源:當代詩歌
作者:商震
https://mp.weixin.qq.com/s/70NyIejQFpX-6hYfSMCmCQ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