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運河中尋找故鄉
——北塔中英文詩集《貫穿我的河》出版研討會順利舉行
2023年9月14日上午10點,北塔中英文詩集《貫穿我的河》出版研討會在人文樓會議室順利舉行。本次研討會由我校文學院和外國語學院聯合主辦,由文學院教師吳昊主持,特邀著名詩歌理論家苗雨時教授參會。文學院黨委書記蘇曉梅,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張慶紅,作家網總編輯趙智,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朱源教授,《語文教學之友》主編許振東教授、文學院王寧教授,外國語學院張秀梅教授,外國語學院王燕教授,外國語學院云海英副教授,廊坊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詩人王克金,中國自然作家協會副主席郭友釗,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宣傳部副部長、詩人劉濤,詩人王之峰等近30人參加本次研討會。
研討會伊始,文學院黨委書記蘇曉梅與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張慶紅分別進行致辭,對北塔先生和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感謝,并對北塔先生的《貫穿我的河》出版和本次研討會的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隨后在座的來賓進行合照留念,記錄下了本次研討會的珍貴記憶。
接著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張慶紅為北塔先生頒發聘請書,正式聘請北塔先生為客座教授。隨后北塔先生聲情并茂地朗誦了自己的詩作《我這滴來自南運河的水》,王克金、張秀梅、云海英、許振東、王燕也分別誦讀了北塔先生的詩歌作品,在一聲聲激蕩的朗誦中,本次出版研討會正式拉開了帷幕。
首先,趙智認為北塔先生的作品視角不同,語言格調極具特點,詩句自然,同時富有哲理,并且在翻譯方面也是卓有造詣。隨后,朱源從“真、善、美”三方面解析,認為并指出北塔先生的詩歌作品描述真實,情感細膩,語言新穎自然流暢,而在翻譯方面處理也是非常微妙。接著,張秀梅與王克金分別進行發言,張秀梅從外國文學角度解讀北塔先生的詩歌作品,認為“一切詩都是詩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對時間流逝的惋惜之外另有孤寂。王克金表示北塔先生的詩歌作品中印象至深的《哀江南》充滿悲憫之懷和獨立自強,這兩點是所有詩人具備的兩種素質。之后,王寧結合現代文學作品解讀了北塔先生詩歌作品中的鄉愁和鄉土文化。
然后,王燕表示北塔先生的詩歌作品具有新詩傳統,有著與艾青等詩人相同的對民族與土地的深情。隨后,郭友釗解讀了北塔先生筆名背后之意,隨后從真善美之方面解讀北塔先生的詩歌作品,認為詩歌寫出了中國運河中的人生哲理。之后王之峰提出詩歌西譯失美的問題,從政治文化和意象等方面解讀了北塔先生的詩歌作品。接著,劉濤認為北塔先生筆下充滿鮮活的運河景象以及江南人聰慧、隱忍、奮發的精神氣度,他書寫的故鄉超越了文學的范疇,并且認為北塔先生在語言運用方面顯得輕熟和規整。
之后,云海英和許振東分別發表個人對北塔先生詩歌作品的見解,云海英以《在運河的水聲中讀北塔》為題,表示北塔先生詩歌作品表現的鄉氣鄉愁與當代時代主旋律高度契合,詩歌亦有史詩般的宏大與民謠般的小巧的結合之意。許振東認為詩歌作品以大運河為線將生活情節串連,具有中西結合,南北交融,古今融合的特點。隨后,吳昊發言,認為北塔先生的詩歌作品在虛構中構建一種關于河流地方性問題,被現代性標志的工業當下,作品回歸中華人文傳統運河意象,通過回憶與想象描述故鄉往事,南北方運河完美交織,詩人通過藝術方式構建了獨特的以河流為中心的地方性。
接著,北塔先生對苗雨時傾心傾力的幫助以及各位老師的發言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認為自己的北方氣質已經超過南方氣質,性格和詩歌的風格也早已北方化,詩歌轉型是從浪漫主義轉為現代主義。北塔先生還表態,《貫穿我的河》這部詩集把京杭大運河從南到北寫“全”了,但并沒有寫完,他還會繼續寫運河,正如他會繼續寫他的母親和父老鄉親。
最后,由苗雨時進行總結致辭。苗雨時總結道,詩美是詩人的一生追求,且“真、善、美”是生命的本源本體。從北塔先生的詩歌作品中,發現作者以堅強的外殼、柔軟的心靈去填滿這個世界。
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本次北塔中英文詩集《貫穿我的河》出版研討會圓滿結束。
北塔,原名徐偉鋒,生于蘇州,現居北京,是當代著名詩人、翻譯家,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世界詩人大會常務副秘書長兼中國辦事處主任,河北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莎士比亞研究分會秘書長,出版有詩集《巨蟒緊抱街衢——北京詩選》、學術專著《照亮自身的深淵——北塔詩學文選》和譯著《八堂課》(庫切長篇小說)等約三十種。曾受邀赴三十余國參加各類文學、學術活動,曾率中國詩歌代表團前往近二十國訪問交流并參加詩會。詩集《貫穿我的河》是詩人自南運河至北運河三十多年經歷的縮影,可視為詩人的精神自傳,該詩集榮獲第六屆中國長詩獎之文本獎。
來源:廊坊師范學院文學院
https://www.lfnu.edu.cn/wenxue/col/1388654000672/2023/09/15/1694755578341.html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