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我們接近信仰;來,讓我們看見詩
——天津詩人讀詩會第一期實錄
2023年10月29日上午,一群愛詩的人以詩歌的名義抵達詩歌,來喚醒內心被世事駁雜染污的江河,用清澈明朗的詩句鋪路;曲徑通幽,這是一群寫詩和讀詩的人,他們有著獨有的瓦匠精神,小心翼翼地搬著一個個詞匯,慢慢敲打一個個細微的停頓,填補這世上巨大的荒蕪。或許詩歌的意義就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間找到一個靈魂的支點,汲取一些哲學和理性的思考。
天津詩人讀詩會發起人、詩人羅廣才宣讀了“天津詩人讀詩會”宣言,并宣布:今天是天津詩人讀詩會的第一期活動,在武清區午陽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隆重啟動。羅廣才、余數、劉萍、王宏、亦凝、宋麗萍、羅怡、王堯天、尚尚,劉雨晴、王宇等老中青三代詩人共同分享了中外詩人的優秀詩作:泰戈爾的《用生命影響生命》、顧城的《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海子的《日記》、徐敬亞的《我告訴兒子》、伊蕾的《獨身女人的臥室》、大衛的《芒種:與母親書》《母親,我看你來了……》《致母親》、穆旦的《森林之魅》《冥想》、舒婷的《致橡樹》、阿來的《草》、普光泉的《感謝》、湯文的《7.28或5.12》、饒階巴桑的《母親》、余秀華的《我愛你,祖國》等。詩人羅廣才對每一首詩都做了經典而獨到的點評,與會新老詩人獲益頗豐。
此次活動為天津詩人以老帶新,推動天津本土詩歌、提升品味的一次嘗試。天津詩人讀詩會將每月舉行一次,讓廣大的詩歌愛好者們積極參與走進讀詩會,將讀詩會打造成天津詩人的文化品牌和風向標。
讀詩會即將成為我們的一方凈土,詩歌泛著金屬般的光澤,讓我們越過高原般漫長的孤獨。我們讀戰爭烽火,讀驛站中的風燈,讀趕路的浪人,讀酒杯里的大漠孤煙,讀依在竹林邊拄著拐杖的老者……我們愿意在詩里燃燒或者荒涼,愿意讓詩句在內心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一角。(余數 羅怡)
附:“天津詩人讀詩會”宣言
寫詩、讀詩能給我們帶來物質上的改變嗎?寫詩、讀詩能夠讓我們扭轉命運變得高貴嗎?寫詩、讀詩能讓我們長命百歲擁有健康嗎?
不能!不能!不能!
問題和答案都鐵板釘釘,那我們為什么還讀詩、寫詩呢?
一滴水渺小嗎?它能坐擁大海。
我們比一滴水如何?人世沉浮也不過如此。
我們就是人海中讀詩的那一位。因為我們知道,詩歌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是靈魂上的陪伴,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我欣賞奧地利作家卡爾?克勞斯的見解:“我的語言是一個世界妓女,我得把她變為處女。”
好!讓我們共同尋找新詞語。
當代美國詩人查爾斯?賴特闡述:“所有的藝術都是回憶。最好的藝術是對未來的回憶。”
好,讓我們一起來回憶。
當代法國詩人讓?貝羅爾有他的見解——“所有的社會都提防詩歌,與之保持距離。”
來,我們讀之、寫之、保持距離之。
我喜歡赫拉爾多·迪戈的感受:“相信我們所沒有看見過的東西,據說那就是信仰;創造我們永不會看見的東西,這就是詩”
來,我們接近信仰,來,讓我們看見詩
2023年10月29日上午九時許,一群讀詩人將官宣——“天津詩人讀詩會”
開啟抱團讀詩之旅!
——羅廣才2023年10月29日晨于沽上一番街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