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瑟瑟評論集《當代詩歌語言啟蒙》在京發布
1月11日,《當代詩歌語言啟蒙》新書發布會在北京中國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活動由黃河出版傳媒集團主辦,陽光出版社承辦。中國作協副主席邱華棟,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中國作協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梁鴻鷹,黃河出版傳媒集團領導薛文斌、汪繼宏等60多位作家、詩人、評論家、翻譯家、出版人參加。陽光出版社社長唐晴致辭。梁鴻鷹、汪劍釗、陸健、孫新堂、周藝文、唐晴、周瑟瑟為新書揭幕。
部分嘉賓合影
陽光出版社編輯部主任、本書責編謝瑞介紹說,《當代詩歌語言啟蒙》是當代詩人、評論家周瑟瑟的一部評論集,分為“詩人論述:重回鏡中”“文本細讀:切膚之痛”與“現場原聲:未知經驗”三輯,保持了“文學現場”鮮活的語感與敏銳的認識。本書除了詩學批評與詩人個案研究,還整理、收錄了周瑟瑟近年在國內外詩歌講座,以及參加國際詩歌節與文學演講活動時的發言,是一部具有較高詩學修養和詩學理論著作。
中國作協副主席邱華棟說:“《當代詩歌語言啟蒙》是周瑟瑟近年詩學批評的成果,他的詩歌田野調查方法體現在三個方向:一是詩人個案研究,對一個詩人的寫作進行整體性的考察;二是文本細讀,這是受陳超先生當年的先鋒詩歌解讀的影響,從一首詩里看一個詩人;三是詩歌寫作現場。周瑟瑟這部分寫作散漫而敏銳,做到了即時性的真實,從中可以看到周瑟瑟的詩歌發生學。在此之外,周瑟瑟將詩學批評變成他的詩歌私人抽屜,對自我寫作的存檔,對詩人生活的交待。總體來看,《當代詩歌語言啟蒙》前部分是暴雨,后部分是細雨”。
著名詩人、出版人沈浩波說:“《當代詩歌語言啟蒙》是一本田野調查式的詩歌評論集,作者試圖從星火燎原的詩歌現場中,找到各種具備不同語言特點的詩人,由此切入,深入到當代詩歌的語言戰場,歸納當代詩歌的語言發展特征,分析不同美學向度的詩人,在實現其寫作觀念時,語言所處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這種專業的思考、分析、歸納、總結,正是當代詩歌評論所亟須的”。
《當代詩歌語言啟蒙》周瑟瑟著,陽光出版社出版,定價:68.00元
中國作協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梁鴻鷹說:“周瑟瑟的詩歌評論以文本細讀,現場性實踐及睿智的思考,給予人們多重啟發,使我們更為真切地意識,重回鏡中需要的不單單是詞語,鑒賞的切膚之痛源于真誠,詩歌是對未知經驗的持續勘探”。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陸健說:“《當代詩歌語言啟蒙》是一本詩歌藝術評論集,一本詩歌學術討論會、國內外詩歌會議演講集和與友對談、燈下讀詩隨感的合集。涉及問題之多,研究問題之深,使人訝異。周瑟瑟目光的深遠,言辭的犀利,見解的獨到,來源于他對人的善意和對詩歌的溫情”。
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詩人安琪說:“《當代詩歌語言啟蒙》涵蓋了三個元素:一是當代詩歌,這是周瑟瑟立足其間的詩歌現場,幾十年來,他一直在場,寫詩、寫論,這使他的觀察和言說具備了第一手資料,切己,可信。二是語言,詩是語言的藝術,語言不過關,就免談詩。語言是進入詩的第一通道,周瑟瑟從語言入手去研究詩、體認詩,是直抵詩之本質的做法。三是詩歌啟蒙,這是周瑟瑟的抱負,他認為當代詩已經走向了偏離詩之為詩的歧路,必須重提詩歌語言啟蒙。本書是周瑟瑟一個人的詩歌史,就像周瑟瑟本人一樣,敏銳、精進、前衛。對民間野生力量的推舉體現了作者真摯的人文關懷,這是文明社會之所以文明的要義之一”。
周瑟瑟說:“當代詩歌語言啟蒙是一條漫長的路,我不過是那個不妥協的孤獨的夜行人。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傾聽孤獨者內心發出的細微的聲響。我在《當代詩歌語言啟蒙》這本書里只做了一件事,考察當代詩歌語言在每一個寫作者身上發生的細微的變化,詩歌語言與寫作者的心靈之間發生了怎樣密切的關系?這是我最關心的事情”。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