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消融,詩潤關東大地
——知名詩人霍俊明、羅廣才來遼源講學
三月冰雪消融,春風柔軟柳枝,一場盛大詩歌盛宴,溫潤關東大地。3月31日,應遼源市文聯兼職副主席、電視制片人冷雪松邀請,知名詩人霍俊明、羅廣才、王永純等來遼,做客遼源市“強基工程”暨新時代文藝素養提升(詩歌)名家大講堂,為遼源作家、詩人、文學愛好者、大學生等300余人,送上一場盛大詩歌盛宴。活動由遼源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吉林師范大學遼源分院主辦,遼源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市詩歌學會承辦,遼源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蘇敏主持了本場名家大講堂活動,吉林師范大學遼源分院副院長田宏偉、市文聯兼職副主席冷雪松、王德林等參加活動。
首先,《詩刊》社副主編霍俊明在大講堂上,作了《詩歌的難度》專題講座。他通過小說和詩歌兩個敘述例子,強調了詩歌準確性的寫作難度,這需要寫作者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及生活經驗;隨后又例舉一首短詩《紅山茶》,強調了詩歌樸素性的寫作難度,詩人寫作之初一般都想把語言寫得更深刻一點兒、把意象弄得更復雜一點兒、把表達做得更清楚一點兒,而忽略了詩歌原本的樸素性;俊明老師通過一首《奶奶的菜地》,強調了詩歌意象性的寫作難度,他反復強調了詩歌要做減法做乘法,通過新奇的意象,給讀者以更多更豐富的留白。俊明老師指出,克服了詩歌的寫作難度,也就向更好的詩歌寫作邁進了一大步。
隨后,《天津詩人》總編輯羅廣才作了《最好的藝術是對未來的回憶》的講座。廣才老師堅持站著講座,嗓子雖有些嘶啞,但卻聲情并茂。他通過連串的反問,引用美國詩人查爾斯?賴特的闡述“最好的藝術是對未來的回憶”,強調詩歌寫作的意義。廣才老師以詩講詩,以詩詮釋詩歌的寫作,詮釋一首好詩的寫作向度。他以肖沉、伊蕾、海男、朵漁、大衛、劉川的詩歌為例,來解讀詩歌,解讀詩人的寫作,強調好的詩歌要符合人的思維、情感之需求,呈現隱隱的疼痛、內心的糾結,為此而沉思而沸騰而壯懷不已。講座中,廣才老師講起天津四大文藝名人的故事,呼吁詩人也要有大情懷,大格局,大智慧。
最后,蘇敏主席代表遼源文聯、遼源作家、詩人、文學愛好者,感謝兩位老師的到來和精彩講座。同時號召大家,要秉承時代的理念和責任,把我們的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讓我們的詩歌寫得越來越精彩,人生道路走得越來越開闊!讓我們的人生藝術,成就我們藝術美麗浪漫的人生。(落雪桐)
刊發于華語詩歌微刊 2024年第10期 總第0797期 責編:張宏梅
來源:遼源市詩歌學會 華語詩歌
https://mp.weixin.qq.com/s/WREQCSW1qS96tEVly4yGDA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