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舉辦“墨語丹青 未來之星”——大師美術課繪畫作品展
為迎接“六一”兒童節,由百年老校江蘇省太倉市實驗小學與宋文治藝術館(太倉名人館)主辦,太倉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協辦的“墨語丹青,未來之星”——大師美術課繪畫作品展,從2024年5月30日到6月16日對外公開展出。參展小藝術家均是太倉市實驗小學“墨語丹青”社團的學生。學生們得到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宋文治藝術館名譽館長、太倉市美協名譽主席蔡萌萌的身教言教,也得到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藝術基金人才項目獲得者、東南大學在讀美術博士湯雪村的指導。
本次展覽是館校合作“大師美術課”系列課程的教學成果展示。展覽共展出太倉市實驗小學“墨語丹青”社團學生繪畫作品31件,分“經典傳承”“發揚創新”兩個章節進行呈現。展覽動態再現了學生們在觀看、臨摹、創作過程中汲取藝術營養,傳承藝術經典,并進行藝術創新的全過程。展品另有學生們與蔡萌萌老師合繪的《婁水佳勝》圖,該作品取材于館藏蔡萌萌老師畫作《婁東八景圖》,描繪太倉山水、人文景觀。通過這件作品的臨摹創作,也增進了學生對家鄉歷史人文的了解,增強了他們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
太倉實驗小學校外輔導員、著名作家凌鼎年為畫展撰寫了前言。對學生的畫作進行了肯定、鼓勵與展望。
墨語丹青 未來之星
凌鼎年
太倉,別稱婁東。婁東文化源遠流長,涵蓋面甚廣,尤以丹青見長,大家輩出。史家有云:婁東畫派,乃中國畫之正脈,引領潮頭,獨領風騷兩百余載。流韻浸淫,后繼者如雨后之春筍。一代代,一茬茬,教之育之,勝之超之,傳承有序,推陳出新,燦若春花,美若秋實。
太倉實小,百年老校也。歷史久,校風正,師資強,桃李碩,主德智,重素質,科技人文,互不偏廢,百花齊放,各顯千秋。名家藝術館,專業收藏,專業展示,專業導師,專業培訓,有知名度,有美譽度。
癸卯以降,館校合作,并蒂攜手,引入新制,注入活力。小小畫家,走出校門,與大師面對面,與經典零距離,聆聽、感受、觀賞、領悟,近朱者赤,近美者靈,因了名師之傳道解惑,因了名畫之入眼入腦,拓展視野,融鑄靈魂,潛移默化,得益匪淺。
藝術點亮學生人生,人文擦亮學校品牌。今之展覽,匯報展也。入展之畫,不無稚嫩,不無笨拙,既有臨摹之跡,亦有童趣天趣,靈氣文氣,真味情味,彌漫其間,流溢畫外。細觀之察之,小荷已露尖尖角。總而言之,起步早,筆墨正,見潛質,呈后勁,假以時日,可成大器,賡續文脈,傳承大雅。今之期冀:墨語丹青,未來之星!持之以恒,無可限量。
2024年5月22日于太倉先飛齋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宋文治藝術館名譽館長、太倉市美協名譽主席蔡萌萌在教學生繪畫
中國美協會員、國家藝術基金人才項目獲得者、東南大學在讀美術博士唐雪村(中間)與她指導的學生在一起
太倉市實驗小學“墨語丹青”社團學生在宋文治藝術館聽課
學生們在臨摹
老師在手把手地教
太倉市實驗小學“墨語丹青”社團學生與他們的指導老師,以及宋文治藝術館的老師
社會美育是公共美育的重要內容,是學校美術教育的有益延伸和重要補充。對于廣大中小學生而言,社會美育在普及美術知識、培養審美能力、提高藝術鑒賞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將社會美育融入“館校合作”,是一種深化教育改革、拓展學生學習空間、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的有效途徑。
宋文治藝術館擁有豐富的藏品資源,在建館之初,宋文治先生將個人繪畫作品60件、古代書畫作品30件、古陶瓷器30件無償捐贈與藝術館收藏。在捐贈的作品中,既有《山川巨變》《江南春朝》《揚子江畔》《新安江上》《李花春雨江南》等宋文治先生各時期的代表作,也有文徵明、董其昌、王鐸、查士標、鄭板橋、何紹基、任伯年、吳昌碩等明清藝術名家的書畫作品。對于藝術館而言,充分利用館藏作品資源,發揮館藏作品功能,開展藝術普及教育,對于賡續中華文脈,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2024年以來,太倉市實驗小學與宋文治藝術館(太倉名人館)共同探索“館校合作”新模式,開展“大師美術課”系列課程。“大師美術課”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藝術館,近距離觀看館藏大師真跡,接受藝術熏陶,提升藝術感知力和審美能力。同時在老師的指導下臨摹大師作品,“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也鍛煉了學生們的繪畫臨摹與創作技能。(編輯:蔡有信;終審:趙逸君)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