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象活動之八: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講好北疆文化故事”學術研討會暨《納西先民留在涼城的故事》新書發布會成功舉辦
5月30日下午3點,第八期“知象”文藝沙龍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講好北疆文化故事”學術研討會暨《納西先民留在涼城的故事》新書發布會,在集寧師范學院泉山校區圖書館三樓特藏文獻閱覽室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烏蘭察布市委宣傳部、烏蘭察布市社會科學聯合會、集寧師范學院北疆文化研究院、烏蘭察布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烏蘭察布市作家協會、涼城縣政協、涼城縣委宣傳部主辦,由集寧師范學院社科聯、社科普及基地,集寧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協辦,由集寧師范學院創意寫作中心、集寧師范學院國學研究與傳播中心承辦。
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自治區文聯原主席巴特爾,烏蘭察布市人大原副主任、烏蘭察布市作家協會主席王玉水,烏蘭察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范新華,烏蘭察布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曹利,烏蘭察布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溫欣華,涼城縣政協主席趙瑞,涼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蔚茂林,涼城縣檔案史志館三級調研員蘇西恒,市委宣傳部理論科負責人王欣雯,集寧師范學院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拓俊杰,集寧師范學院科技處處長董永勝,集寧師范學院北疆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郭鵬,集寧師范學院北疆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學報編輯部主任楊瑞芳,集寧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院長秦雪峰,集寧師范學院科技處副處長尚妤,集寧師范學院圖書館副館長尹曉慧,以及李俊教授、王英維副教授等應邀出席,另有來自集寧師范學院創意寫作中心的部分學生參加。活動由集寧師范學院創意寫作中心負責人敬篤主持。
活動開始之前,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分別參觀了集寧師范學院元瓷博物館與中華再造善本館。
本次發布會共分為兩個環節。
在第一個環節中,烏蘭察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范新華致辭。他認為,在漫長的歷史印記中,中華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共同締造發展穩固了統一的偉大祖國,完整全面地體現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使命路徑。《納西先民留在涼城的故事》一書的出版,再一次驗證、呈現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淵源和現實依據。烏蘭察布地處祖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有著8000余年人類文化史,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原文明和草原文化碰撞最直接、交流最頻繁、融合最融洽的地區之一。展開烏蘭察布恢宏壯闊的歷史長卷,農耕文化、草原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在碰撞中出彩。眾多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推進北疆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源頭活水。希望更多的學者,在學術上要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用實際行動講好北疆文化故事。
王玉水介紹了新書出版的艱辛歷程以及與作者和新書作者士華先生的東巴文化研究成果和納西族淵源的追溯和研究,并宣布新書正式發布。
涼城縣政協主席趙瑞代表圖書出品方向集寧師范學院圖書館贈書。
第二個環節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講好北疆文化故事”以及《納西先民留在涼城的故事》開展學術研討。
巴特爾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文聯原主席,曾非常關注和士華先生的這一重要研究成果,并多次帶隊到麗江考察與對接工作,為本書的出版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建議,之后相關部門要增進要加強麗江和烏蘭察布市的文化交流,從文旅結合的角度,打造好“納西先民文化”這一品牌。
曹利、溫欣華、趙瑞、李俊、蔚茂林、秦雪峰、郭鵬、楊瑞芳、王英維等分別結合自身專業及閱讀感悟作了發言。
拓俊杰代表集寧師范學院對參加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由衷的感謝,他希望以后可以舉辦更多類似的學術研討,為我校北疆文化的建設提供更多的理論資源。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納西文化學者和士華先生的《納西先民留在涼城的故事》再一次印證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淵源和現實依據,是納西族東巴文化又一重要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成果必定會讓烏蘭察布市和涼城縣的文化建設更加光彩奪目。
此次新書發布會與學術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不僅鞏固了大家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同時也為講好北疆文化故事、講好烏蘭察布故事提供了新的內容和思路。
文 本:楊舒薇
圖 片:馬媛媛、馬維蔚、張帥
海 報:董祎蘋
其他:白娜、劉莉昀
排 版:馬媛媛
來源:集師創寫
https://mp.weixin.qq.com/s/Un1u4Gp9ePckIGMzpfKOWQ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