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萌作品:我想用心靈尋找美的光明
瑞萌藝術簡介:
瑞萌,原名鄭珍珍,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師從石齊先生、吉瑞森教授,先后結業于首都師范大學吉瑞森花鳥畫工作室、北京石齊畫院。現為北京石齊畫院畫家,北京市東城區美協會員,北京澎博瑞鑫國際文化傳媒創始人,現居北京。作品《夢中花》參展“中國之光全國書畫作品展”,并入選作品集;《無題》參展 “弘揚傳統 光耀中華”一帶一路中國畫名家邀請展;2015年,參加中國藝術家交流團走進意大利米蘭世博會,受到了阿巴諾市長魯比的接見。
瑞萌作品《春意盎然》45cmx45cm
瑞萌:我的內心獨白
我喜歡畫畫,畫我心中的一朵花兒。
我愿用手中的畫筆,點燃我心中的一束光。
我想用心靈發現美的眼睛,“用它尋找美的光明”。
即使我的語言沒有任何邏輯,那也是我最赤誠的表達!
瑞萌作品《花之韻律》四條屏132cmx23cm
繪畫藝術是通過繪畫的手段,來呈現人類的心靈世界、情感和思想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一種表達審美意識形態的非常重要和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從藝術的審美現象來說,審美活動是人類最高級、最復雜的一種精神活動。我認為,學習繪畫這一門藝術是審美意識形態的實踐與審美經驗和審美心里的情感體驗,更是對審美觀念和審美現象的思想追求與探索。如果說,這人世間充斥著人情涼薄,充斥著世故冷漠,那畫畫一定是心靈最真誠的表達和真情的自然流露。因為任何一門藝術“不僅需要技法更需要單純”,單純是一切藝術創作的靈魂之源。
瑞萌作品《靜謐花語》45cmx45cm
我喜歡大自然,喜歡散落在大千世界的各種花花草草,特別是對于白色的花,我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和熱愛。不論是白色的雪花,還是花中之王牡丹,抑或是月季花、芍藥花,還是滿樹的梨花,白得如此明媚耀眼,白得如此光亮圣潔。特別是每當花開季節,我就會莫名的感動不已。經常會拿起手中的畫筆和小板凳跑進那滿是鮮花的花園里,尋找一抹白色,一坐就是一整天,不,是好幾天,觀察它、描繪它、親近它,心甘情愿地被淡淡的清香和優雅清麗、純潔無暇的花所包圍,那種端莊高貴的氣質,那種不染一絲塵埃的純凈,總能激發我內心的情感活動。我盡情地張開每一處毛孔,呼吸自然的芬芳,我用心靈的眼睛去尋找我眼中的美,尋覓我心中那一朵綻放的花。正如課堂中恩師石齊先生所教我們的繪畫理念,“點自家燈火”。
瑞萌作品《遠方的家·之一》45cmx45cm
我經常夢想,用手中的畫筆,點燃我心中的一束光。說來話長,畫畫是我的理想,藝術一直是我的夢。只是多年來,一直被生活的瑣碎、工作的繁忙所裹挾,但我始終在學習的路上。還記得,2015年,我隨同中國藝術家交流團走進“意大利米蘭世博會”,緊緊抓住每一個機會學習的時光。當我看到,中國畫展現在米蘭世博會中國館門口的那一刻,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們以驚奇的目光觀賞時,我自豪我是一名中國人。當世博會閉幕后,中國藝術家交流團從米蘭趕往我向往已久的佛羅倫薩藝術殿堂參觀時,我被這座藝術寶庫震撼,這里豐富而珍貴藝術藏品,令人嘆為觀止。每天都有無數藝術愛好者和學者前往。后來,當中國藝術家交流團走進威尼斯水城、維羅納葡萄酒莊園、歐洲壁畫藝術館等藝術圣地參觀與學習時,我更是為藝術的豐富多樣與多姿多彩而感嘆。當中國藝術家交流團走進阿巴諾,進行文化藝術交流時,受到了阿巴諾市長魯比的接見,更是倍覺榮幸。可以說,歐洲之行開啟了我心靈之眼,讓我充分了解了歐洲的人文歷史,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也為我后來幾年的書畫策展等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瑞萌作品《遠方的家·之二》45cmx45cm
瑞萌作品《遠方的家·之三》45cmx45cm
我一次次做夢都在畫畫,甚至到了無法安心工作的地步。于是,2018年9月,我終于鼓起勇氣暫別了喧囂的生活,再一次重返校園,踏入首都師范大學吉瑞森教授工作室學習,選擇了讓藝術溫潤心靈。那一段時間是我最開心的日子。雖然學校離我家不算太遠,但我依然選擇住在學校的宿舍,吃食堂,切割了所有的社交活動。
我一心一意沉浸在藝術學習的海洋中,白天跟著老師上課,晚間去教室和同學們一起畫畫,偶爾還會去校區的圖書館,翻閱我喜歡的詩詞。特別是恩師吉瑞森教授,帶我們去西雙版納的中國科學院熱帶植物園寫生期間,讓我對于中國畫造型的訓練和對于物體的刻畫,對于線性藝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當我拿起速寫本坐在熱帶植物園時,那一朵朵嬌艷的花、一片片嬌嫩的花瓣,在陽光下散發出別樣的光澤,“宛如優美的舞者”。我仿佛被帶入一種虛靜的狀態之中,那是心靈與自然的對話,是我心中尋覓已久的意向得到了物太化的表達。
我滿懷感恩,大自然竟賦予人類如此豐盈的精神食糧。我滿懷期待,平凡的人生竟如此幸運,有一束光,照亮藝術的種子,早已在我心底不斷生根、發芽、開花——
瑞萌作品《四季荷韻》四條屏96cmx15cm
瑞萌作品《花兒開了》39cmx39cm
瑞萌作品《夏日清夢》45cmx45cm
瑞萌作品《地涌金蓮》38cmx38cm
瑞萌作品《清風荷影》45cmx45cm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澎博瑞鑫》公眾平臺
北京澎博瑞鑫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收藏 熱線:13811134766
投稿郵箱renminyishu@163.com
來源:澎博瑞鑫
https://mp.weixin.qq.com/s/6o2tiAnvx5m88ZB7bQ53bA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