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施然詩集《隱身飛行》分享朗誦會在石家莊呈明書店舉辦
施施然在石家莊呈明書店分享創作的詩集《隱身飛行》,“詩歌要承接生活之重,而非生活之輕”
“它橫平豎直的軀體里/裝著中國人的性格/像堅硬的馬蹄鐵烙在黃土地上……”6月29日,伴隨著曼妙的舞蹈和優美的歌聲,施施然詩集《隱身飛行》分享朗誦會在石家莊呈明書店舉辦。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建周擔任學術主持人,河北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詩人胡茗茗擔任朗誦會主持人。
講述
詩歌是對客觀事物的觀照和記錄
施施然曾獲中國十大女詩人獎、河北省政府文藝振興獎、第六屆中國長詩獎等獎項。《隱身飛行》是她出版的第五部詩集,書中收錄了她積累五年的146首詩作,共分兩輯。第一輯“戒律”收錄了詩人的生活經歷和所思所感,在情緒和語言營造的張力中,發現和揭示出一種超越個人的普遍性;第二輯“想和你在愛琴海看落日”印刻著作者在國內外旅行時的足跡和感悟。在這些詩歌中,詩人試圖將人生的種種況味糅合在風景地理之中進行創新性表達。這部詩集出版后得到讀者喜愛,第二次印刷版本現已上市。
“有時候經常聽人夸贊某位詩人‘把生活過成了詩’。我覺得這種說法既看輕了生活,也看輕了詩。”施施然說,“詩歌既是對自我的思考與省察,也是對客觀事物的觀照和記錄。很多時候,詩歌要承接的是生活之重,而非生活之輕。”
評價
“她把萬事萬物納入詩的視野”
著名詩人、中國詩歌學會駐會副會長劉向東(中)在活動中發言
著名詩人、中國詩歌學會駐會副會長劉向東說:“施施然在創作這部作品時把自己寫進去了,把生存狀態寫出來了。她的詩觀,從大處著眼,勇于跨界,把萬事萬物納入詩的視野,并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的判斷,用散點透視,沖破固有的詩歌邊界,處理那些介乎詩歌與人之間以及詩歌與別的藝術之間的東西,運用特殊的語言方式,凝聚具有內在詩歌品質的篇章。”
“這部詩集我以前讀過,現在重讀其中一些篇目,我發現它仍然能給我帶來新的認知和觸動,因為里面有充沛豐盈、不斷溢出的詩意。”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河北省作協副主席李浩表示,施施然能從生活、閱讀、思考中的任何一個點出發,用極其簡潔的方式將其延展成一篇精妙的詩歌作品。在那些看似隨意甚至不假思索的表達背后,隱藏著詩人敏銳的思考以及豐厚的情感注入。
她以一種坦誠的態度和讀者對話
詩集的名字叫《隱身飛行》,但是在李浩看來,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并沒有使用隱身術,而是以一種坦誠、直接的態度與讀者對話。正因如此,這部《隱身飛行》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人閱讀,即便沒有詩歌閱讀和寫作經驗的人,也可以輕松地讀進去。
河北評論家協會理事、詩人蒲素平,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青年講師、博士、評論家張高峰,詩人梁文昆,作家、評論家董慶周等嘉賓一致認為,施施然以其持續性的詩歌寫作,書寫出日常生活中的光影點滴。她就像一枚隱在詩行里平仄飛行的蝴蝶,所謂“隱身飛行”,其實是對現實世界的真實關照。詩人體察生活細致入微,并且善調多種感官,通過詩歌語言揭示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生命之重。比如,“他們一言不發,在往來人群的注視下/歲月已將他們打磨成一對默契的齒輪//互相咬合,熟知對方的進退”。
反響
來書店看書的大學生被活動吸引
在朗誦環節,石家莊廣播電視臺制片人王在勇,詩人、石家莊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孟醒石,詩人、電視片編導陳德勝,閱讀推廣人武小森等十余位嘉賓聲情并茂地朗誦了書中部分作品。
來自河北經貿大學的馬晉然和張祎姿兩位學生告訴記者:“我們是來呈明書店看書的,看到這個活動就參與進來了。諸位詩人和評論家的發言引發了我們對文學的思考,讓我們對詩歌的理解更加深入。在朗誦環節,我們也上臺朗誦了《隱身飛行》中自己喜歡的詩歌,感覺很有收獲。”
韓文戈、李潔夫等詩人,以及來自石家莊學院和石家莊工商職業學院的學生與詩歌愛好者們參與了此次活動。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 賈立芳
供圖/施施然
編輯/楊旭妍
來源:河北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