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象”文學沙龍活動之九:
致敬心懷信仰的孤勇者
——拖雷長篇諜戰小說《破霧者》新書分享會成功舉辦
2024年6月29日15點,由集寧師范學院創意寫作中心主辦,集寧師范學院內蒙古當代文學協同研究中心、集寧師范學院圖書館協辦的第九期“知象”文藝沙龍活動“致敬心懷信仰的孤勇者——《破霧者》新書分享會”,在集寧師范學院泉山校區主教樓319教室舉辦。此次活動特別邀請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呼和浩特作家協會副主席拖雷(趙耀東)親臨現場,與廣大師生面對面共同品味內蒙古第一部諜戰小說的藝術魅力。
中國作協會員、烏蘭察布市作協主席王玉水,95后青年作家、內蒙古大學碩士研究生蘇熱,評論家、《集寧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教授楊瑞芳,集寧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郭鵬,集寧師范學院副教授龐鳳琴,集寧師范學院圖書館副館長尹曉慧以及集寧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師馬小林應邀出席,另有來自集寧師范學院創意寫作中心的50余名學生參加。活動由敬篤(李安偉)主持。
活動伊始,主持人向與會人員介紹了作家拖雷以及《破霧者》的內容梗概。
而后,拖雷向大家分享了該書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他選擇創作諜戰小說的初衷。他提到從海飛的《麻雀》中逐漸看到了“諜戰”作為一種產業出現在大眾視野,與《麻雀》以第三人稱敘事不同的是,他決定挑戰用第一人稱來寫作《破霧者》,用“我”來講述“我”所經歷的過程,以全知全能的鏡頭感,帶大家一起去領略發生在內蒙古的諜戰故事。此外,他還說,這部小說是在個人命運卷入國家命運的大背景下,體現了抗戰時期地下工作者的那份堅守、信仰。
隨后,與會嘉賓分別圍繞諜戰小說的創作與發展,進行了精彩的討論。
作為自治區“索龍嘎”文學獎獲得者的王玉水,在結合自己創作長篇小說經歷的基礎上,他認為拖雷這部小說的創作,不僅開創了內蒙古諜戰小說的先河,也豐富了內蒙古當代文學史。同時,廣大同學們能夠擺脫傳統理念的束縛,跟上當今文學創作的新形勢,創作出更多優秀的類型小說。
郭鵬對《破霧者》第一次新書分享會能夠在集寧師范學院舉辦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由衷的感謝。同時他認為拖雷憑借《破霧者》作為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內蒙古諜戰小說,對內蒙古青年作家而言有著很好的示范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類型文學在北疆大地上誕生。他還圍繞諜戰小說的想象力、諜戰敘事、視角的轉換、小說情感的構成等方面展開了闡述。
楊瑞芳則聚焦到小說的情節方面,她指出這部小說故事情節很緊湊,在情節的設計上與歷史時代背景緊密結合,能夠讓讀者感受到更為真實的一面,甚至進入到當時的現場之中。
蘇熱作為一名95后青年作家,已從事短篇小說創作多年,以中文創意寫作的學科視角分析了《破霧者》中所具備的“創意”元素,同時從書中各方勢力尋找地圖的情節所體現的時間與空間、內在與外在沖突的關系,探討了在北疆地區地域文學、邊疆文學寫作的多元可能性。
龐鳳琴則抓住《破霧者》“第一人稱”視角以及主人公多重間諜身份問題,剖析了小說書寫的邏輯思路與藝術價值,認為這樣的寫作如果在內蒙古地區能夠持續出現,勢必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尹曉慧認為《破霧者》的寫作,能夠在充分查閱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既體現了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尊重地方歷史的同時,也能夠很好地推廣地域文化,為弘揚北疆文化做出了文學工作者應有的努力。
馬小林認為《破霧者》具備了一部好作品應該具備的三個特點:第一,這部作品的語言通俗易懂,有著濃郁的本土化特點,尤其是一些內蒙古西部地區的方言,能夠引起閱讀興趣;第二,在民族大義與個人情感的抉擇上,主人公最后會選擇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這是一部作品所應該具有的普遍價值;第三,可以讓人沉浸其中,小說的寫作手法以及情節設置,能夠讓人很輕松地進入其中,與主人公一起經歷跌宕起伏的人生。
在互動環節,同學們分別提出了諜戰小說創作的可能性、空間性,創作諜戰小說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諜戰小說與歷史小說寫作的區別等三個問題,作家拖雷一一予以回答,現場氛圍熱烈。
最后,與會嘉賓與同學們合影留念,并簽名贈書。
文本:楊舒薇
圖片:馬媛媛、馬維蔚、張帥
海報:白娜
其他:董祎蘋、白娜、馬維蔚、馬媛媛、楊舒薇
排版:馬媛媛
來源:集師創寫
https://mp.weixin.qq.com/s/UiQJhrGdVRv5sjCcaLkUmw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