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電影《祈》
驚艷的視覺沖擊與資金短缺困境
——《祈》一部不知所終、不知所云的實驗電影
實驗電影《祈》拍到后半程時,到底是敘述還是呈現?到底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已經很難定性了。作為制片人的作家趙卡說:“算是非虛構作品吧。”
連續兩天的戲,火燒活人和活羊埋人,看回放時,才發現由于出鏡者的浸入而非演技(演技當然乏善可陳),也由于場景宏大而真實,竟然有了破碎的史詩感。不得不說,這得益于導演呼可夫和攝影指導耿唯在敘事方式上對時間和空間運用的信賴。
影片整體結構是雙線的非線性敘事,一條是紀錄片敘事,講述了一對從事人類學研究的臺灣情侶來內蒙古做田野調查的旅程,另一條是準紀錄片敘事,講述跟拍這對情侶的團隊從始至終的種種矛盾,探討了孤獨與執念的人生主題。從目前拍攝出來的素材看,鏡頭的寫實構圖美學還是非常有個性的,旅美音樂家王璐的試配樂在情緒的堆疊上已經令人感受到了一種極具張力的幻覺般的神秘和孤寂。后期剪輯依然要由香港金像獎獲得者李嘉榮操刀,至于成片效果,只能拭目以待了。
初步的素材、劇照和配樂片段給業內有限的幾個人看后,一致認為非常驚艷,覺得在國際電影節上拿幾個大獎還是有把握的。但現在困擾劇組的還是經費問題,因為無劇本,每每到了下一個環節的拍攝,主創之間意見分歧很大,甚至發生了口角乃至有個別人動了手。
制片人趙卡(微信:zhaoxianfeng1971)希望得到對中國實驗電影有興趣的朋友或機構支持,但他又擔憂人們對實驗的、先鋒的、觀念的事物有所顧慮和排斥,因為這種作品的商業性比較低,只能靠沖國際A級電影節大獎獲得廣泛關注。如果最近籌不到錢,趙卡說,幾個主創可能要不顧顏面,屈身攬點私活兒以補貼劇組了。
本網站將繼續報道《祈》劇組后續的拍攝動態。(劇組宣)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