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孩子,閱讀詩
——“天津詩人讀詩會”第十期,做深入到詩歌里的“孩子”
愿你是風,鼓起白色的帆,愿你是船,剪開藍色的波瀾,在這個世界上,孩子是上蒼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的翅膀,注定要給世界帶來美麗和希望;天津詩人讀詩會,已經成功舉辦了以“母親”,“父親”為主題的誦讀活動,這一期更是以“孩子”為讀誦主題。那么,這三期讀詩會形成了一個穩固的家的三角形,這也是父母與孩子愛的雙向奔赴,孩子就像是那只漸行漸遠的風箏,父母手心里緊緊攥著那根細線,孩子長大一點,風箏線就松掉一點,直到望著孩子青云九天的樣子,作為父母也未敢松開那抹牽扯,原來,愛是恒久、忍耐、恩慈和深深地凝望。
2024年8月11日上午,由西棠和樂中國暨保利集團供策劃、場地和贊助的第十期“天津詩人讀詩會”,我們又以詩歌作為投進心湖的寶石,深入到詩歌里的“孩子”,天真、爛漫、無邪、好奇、勇氣,在誦讀詩歌的同時,與沉埋在我們內心中的“孩子”互動,這份新的視角,讓我們能在簡單里提取一些能量,能夠讓我們更加純粹一些、簡潔一些,回到那份原始的、最初的,本源的狀態。
所以就有了今天很有意義的活動主題——閱讀孩子,閱讀詩。用詩句晃動思緒,共享詩歌的盛宴。
第十期“天津詩人讀詩會”由國家一級作家、當代著名詩人、文學翻譯家、新疆作家協會原副主席,新疆文聯《民族文匯》原主編狄力木拉提·泰來提為主講嘉賓;天津市作家協會一級調研員、天津市蔣子龍文學館館長、天津梁斌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王忠琪,《天津詩人》讀本顧問王為民,天津工業大學教授趙文嬙,天津市浙江商會特邀常務副會長兼執行秘書長侯儒軒,天津市青年聯合會常委王京濤等知名人士;天津詩愛者以及林俊一、宋紫露、高宇萱、王天逸、及佳寧、劉子夜、田沐妍、黎航睿等小讀者約40余人參加了本期讀詩會。
尚穎誦讀童子的《郵戳》。點評:這首詩以其簡約而不失深邃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幅溫馨而又略帶懷舊的畫面,仿佛是對一段往昔時光或童年記憶的細膩描繪。信紙輕展,郵戳輕落,每一個動作都承載著超越信箋本身的情感重量。尤為獨特的是,這份思念超越了具體的收件人,即便是寄給“虛擬的你”,也滿載著作者真摯而純粹的情感,讓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韻味與美好。
田素娟誦讀康雪的《給女兒之六月》。點評:這首詩歌不僅僅是對女兒童年時光的溫柔追憶,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對逝去童年的共鳴與懷念。在這首詩中,每一句都仿佛是對自我成長的深刻反思,提醒著我們,無論是歡笑還是淚水,都是生命之海中不可或缺的浪花,它們或如驚濤拍岸般壯闊,或似波光粼粼般溫柔,共同編織成我們豐富多彩的人生篇章。
白月影誦讀泰戈爾的《仿佛》。點評:這首詩巧妙地融合了淡淡的憂傷與強烈的情感沖擊力,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深邃的情感世界。在泰戈爾的筆下,那份對母親的深切懷念與對童年純真時光的無限眷戀交織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幅既溫馨又略帶憂郁的畫面,讓人在感動之余,也不禁沉思起自己生命中那些珍貴的記憶與無法割舍的情感紐帶。
李欣鈺誦讀費爾南多·佩索阿的《你不喜歡的每一天不是你的》。點評:這首詩以獨特的視角揭示了世界的奇妙與時光的本質:在這個宇宙的大舞臺上,時光的流轉從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無論我們是對其抱有喜愛還是厭倦,它都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時光本身純凈而簡單,是我們自身復雜的心境與過度的情緒賦予了它沉重的色彩,使其顯得紛擾不堪。直至我們悟透這一真理,才意識到應以更加平和與珍惜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個當下,不讓心靈的塵埃遮蔽了時光的本真之美。
羅怡誦讀何其芳的《歡樂》。點評:歡樂并非僅僅源自我們內心的感受,而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種珍貴體驗。在這個廣闊的世界里,無論是悲傷還是歡樂,都是我們作為自然之子,對周遭環境復雜而微妙的情感共鳴與反饋。何其芳以其細膩的筆觸,引領我們感受這份來自大自然的慷慨饋贈,讓我們意識到,無論是內心的悲喜交加,都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體現。
王宇誦讀鄭敏的《金黃的稻束》。點評:這首詩闡釋了一種情懷。田野也好,遠山也好,還有暮色,所有的都是靜靜的流水,我也需要一個思想來支撐垮塌的軀體。
張敬賢誦讀唐不遇的《第一祈禱詞》。點評:這首詩非常有意思,我們習慣像信仰祈禱,而這首詩的想法很巧妙。所有的禱告詞都是人給神明,而四歲的女兒對觀音祈福,這才是天使和神。這首詩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巧妙的構思,打破了傳統祈禱詞的常規框架,顯得尤為生動有趣。我們往往習慣于向神明祈求與信仰對話,但在這首詩中,四歲的女兒對觀音祈福,這才是天使和神。
胡慶軍誦讀潘洗塵的《父愛》。點評:當我們直面時間的流逝,面對生命逐漸老去的現實,每個人都是脆弱的,無法逃脫自然規律的束縛。然而,在這種無力感之中,真正能夠支撐我們、讓我們保持堅韌不拔的,應當是精神層面的力量。這種力量如同鋼筋鐵骨,讓我們在歲月的風霜中依然能夠挺立不倒,保持對生活的熱愛與對未來的希望。
李華誦讀蔣艷的《致五歲的女兒》。點評:這首詩在表達對女兒深情厚愛的同時,也暗含了對時光流逝的淡淡憂傷。詩人巧妙地將人的情緒感受與時光的流逝相結合,讓讀者在感受親子間溫馨情感的同時,也不禁對生命的短暫與寶貴產生深思。這種將個人情感與普遍哲理相融合的寫作手法,使得這首詩更加耐人尋味,引人共鳴。
王宏誦讀大解的《畫手表》。點評:這首詩通過一個父親在孩子手腕上畫手表的細節,傳達了深深的父愛與用心。這塊畫在手腕上的手表,雖然無法像真實的手表那樣走動計時,但它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珍視與記錄。詩人巧妙地利用這一假手表的意象,引出了對生命與時間更深層次的思考——如果我們將現實生活視為第三空間,那么這塊畫在手腕上的手表所象征的,或許就是預示著超越日常維度的第四維空間,即那些無法用常規方式衡量,卻真實存在于我們內心與生命體驗中的時間與記憶。
趙文嬙誦讀傅天琳的《夢話》。點評:標題《夢話》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意涵,它不僅僅是字面意義上的夢境之言,更是母親與孩子之間心靈交流的寫照。在這首詩中,母親與孩子的成長軌跡交織在一起,彼此陪伴,共同經歷著歲月的洗禮。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母親也在不斷地成長與變化,她們之間的對話,從最初的夢話逐漸轉變為對過往時光的深刻追憶,展現了一種跨越時間界限的親情紐帶,以及生命不息、成長不止的美好圖景。
蘇靜誦讀姚風的《鏡海》。點評:前幾天我去北戴河也帶著一歲的孫子坐船看海,在孩子純真的眼中,浩瀚的大海或許僅僅是一盆水的放大版,他們的注意力更容易被飛翔的海鷗所吸引,那些自由翱翔的鳥兒,在孩子的世界里,甚至比廣袤無垠的大海還要來得更加生動和巨大。這不禁讓人反思,孩子們面對未知的世界總是充滿好奇與無畏,而我們成年人,在欣賞海的壯闊時,也不得不正視自己內心的蒼茫與歲月的痕跡,就像我們必須勇敢地面對自己日益增多的白發,那是時間留給我們的印記,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尚穎誦讀緞輕輕的《女兒》。點評: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與周遭的一切,包括那些我們深深愛著或渴望理解的事物之間,似乎都矗立著一塊無形的玻璃。這塊玻璃既是我們觀察世界的窗口,也是阻隔我們與真實世界直接觸碰的屏障。我們透過這塊玻璃,滿懷向往地凝視著彼此,心中充滿了對美好與理解的渴望,但卻又無法輕易地跨越它,實現真正的觸碰與交流。這種既近又遠、既清晰又模糊的關系,正是我們與這個世界之間復雜而微妙的情感紐帶。
田素娟誦讀了乏的《清明》。點評:這首詩讀來令人心生憂傷,它深刻地描繪了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在思念之情最為洶涌澎湃的時刻,內心所經歷的痛苦與掙扎。尤為令人動容的是,詩人巧妙地運用了春天里冒出的春筍這一自然景象,將其比作孩子稚嫩的小手小腳,既展現了生命的勃勃生機,又寄托了對逝去孩子無盡的懷念與眷戀。這種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物相融合的寫作手法,使得這首詩在哀婉之余,更添了幾分凄美與詩意。
白月影誦讀李葦凡的《光源》。點評:詩人巧妙地以螢火蟲這一微小而神奇的光源為引子,通過孩子與大人不同視角的敘述,構建出一種跨越年齡界限的感傷情懷。詩中,無論是孩子純真無邪的探尋,還是大人深沉復雜的感慨,都共同指向了一個深刻的主題——在生活的困境與挑戰面前,貧窮或許可以克服,但失去對光明與希望的追求才是最令人絕望的。因此,光,作為生命與夢想的象征,成為了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與動力。
李欣鈺誦讀張二棍的《蟻》。點評:張二棍的詩歌作品普遍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盡管篇幅不長,卻總能以精煉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觸動人心。在《蟻》這首詩中,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孩子看到螞蟻時的第一反應,通過兩個精心挑選的字眼,生動描繪了孩子眼中的微觀世界與生命奇跡,展現了詩人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與深刻感悟。
羅怡誦讀金子美玲的《長長的夢》。點評:這首詩巧妙地將昨天、今天乃至未來的時光流轉,都比喻為一場場綿長而美麗的夢境。通過這種詩意的比喻,詩人不僅表達了對過往歲月的懷念與珍視,也流露出對時間流逝的淡淡哀愁與對未知未來的無限憧憬。整首詩充滿了對生命歷程的深刻感悟與對時間奧秘的哲思,讓人在聆聽之余,不禁沉醉于那悠長而溫暖的夢境之中。
王宇和劉萍誦讀劉年的《寫給兒子劉云帆》。點評:劉年的詩歌很沉重,在這首寫給兒子的詩中,劉年更是以一種近乎遺囑的方式,向孩子傳達了一個深刻的寓意——他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孩子能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一個字,這個字不僅是對他一生的總結,更是對后代的一種期許與寄托。
張敬賢誦讀韓宗寶的《輕輕地》。點評:這首詩在張敬賢的深情誦讀下,給我帶來了一種相當獨特且深刻的感受,仿佛細膩的情感與深遠的意境交織在一起,觸動了我內心深處的柔軟部分,展現了詩歌與誦讀藝術的完美結合。
胡慶軍誦讀索德格朗的《星星》。點評:胡慶軍的誦讀仿佛引領我們穿越夜空,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詩人筆下星星的璀璨與夜的寧靜美好。他不僅僅是在傳遞文字,更是在告訴我們,應當學會享受每一個夜晚的寧靜與深邃,讓心靈在星光的照耀下得到真正的放松與安寧。
邢晶晶誦讀大衛的《寫給孩子》。點評:大衛老師巧妙地運用天空、傳說與河流這些自然界的元素,編織出一個充滿想象與啟迪的世界,引導孩子們去探索、去創造自己的未來。他通過這首詩告訴孩子們,生活的色彩與未來的圖景,并非外界賦予,而是需要他們自己去描繪、去著色。綠不綠,美不美,全憑自己的努力和選擇,這正是生活與成長的真諦所在。
李海香誦讀張遠倫的《喊月亮》。點評:這首詩深深觸動了我,它讓我想起了與小孫子共度的溫馨時光。每當問及燈在何處,我那發音尚不準確的小孫子總會抬頭指向天空,用他那稚嫩的舌音和唇音嘗試著表達。這一幕,不僅僅是孩子對世界的純真探索,更是父親在耐心地教導他如何去熱愛這片星空,如何在生活的點滴中發現美好。這不僅是《喊月亮》給予我們的啟示,也是每一個家庭傳承愛與發現的溫馨畫面。
李華誦讀蘇淺的《春天是明亮的》。點評:這首詩充滿了趣味與深意,它巧妙地捕捉了人們在春天踏青時的共同心境——總希望在旅途中收獲些什么,但蘇淺卻以獨特的視角提醒我們,真正重要的是那份由心而生的美好感受,而非物質上的帶走。他鼓勵我們不僅要愛春天,更要愛它那不加修飾、自然流露的明亮與生機,讓心靈在春天的懷抱中得到真正的滋養與凈化。
蘇靜誦讀米爾恩 韋葦譯的《坐椅子》。點評:這首詩歌采用了從宏大視角逐漸聚焦至細微之處的獨特寫法,體現了一種難能可貴的返老還童心態。詩人運用逆向思維,巧妙地揭示了每個人內心深處那份對純真與簡單的渴望,那是一種跨越年齡界限的夢想感覺。通過這把‘椅子’,我們仿佛被帶回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感受到了生命最初的那份純真與美好。
尚穎誦讀米切爾·恩德的《其他人的歌》。點評:這首詩如同一幅精妙絕倫的畫卷,在尚穎的誦讀下緩緩展開,創造了一個既神秘又引人深思的意境。那個世界,既是詩人筆下的幻想之境,又仿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未觸及的角落,引人遐想——它究竟是哪個世界?米切爾·恩德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才情,引領我們穿梭于現實與幻想之間,讓我們在探索與等待中,逐漸意識到那些應得而未得的一切,或許正是生命旅途中最寶貴的財富。
田素娟誦讀泰戈爾的《玩具》。點評:泰戈爾的這首《玩具》是我極為鐘愛的一首詩,它深刻地揭示了成人世界與孩童世界的截然不同。詩中描繪了孩子聚精會神地沉浸在最簡單游戲的快樂中,而大人們卻在追求著復雜紛繁的玩樂,這些在孩子的純真視角下顯得如此乏味與無趣。或許,只有當我們年華老去,回望過往,才能領悟到孩子以樹枝為伴的自然之樂,才是生命最本真、最純粹的享受。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的后三句,以點睛之筆升華了全篇,引人深思,讓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一種超脫世俗的智慧與溫情。
白月影誦讀葉匡政的《葡萄藤》。點評:在孩子的清澈眼眸中,世界總是展現出最為絢爛多姿的一面,那些在我們成人世界里或許被忽略、被遺忘的美好,卻被他們一一發現并珍視。白月影的誦讀,讓我們仿佛聽見了孩子們純真的呼喚——‘哥哥’、‘姐姐’,這些簡單的詞匯,不僅是親情的流露,更是他們對這個世界無限好奇與熱愛的體現。葉匡政的《葡萄藤》通過孩子的視角,讓我們重新發現了那些被日常瑣碎所掩蓋的自然之美,提醒我們保持一顆童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微而動人的瞬間。
李欣鈺誦讀余光中的《寫給未來的你(一)》,羅怡誦讀余光中的《寫給未來的你(二)》,侯儒軒余光中的《寫給未來的你(三)》。點評:余光中老師的這三首作品,雖同題卻各有千秋,都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未來的讀者傳遞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無論是理想的光輝、踏實的態度,還是真誠的交流,都無一不彰顯著作者的現實主義精神與豐富的人生智慧。這三首詩,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讀者前行的道路,讓人在品味中領悟到生活的真諦與人生的價值。
來自新疆烏魯木齊9歲的克米·冉木合塔爾,抱著他的手風琴和一份剛剛獲得的中國青島手風琴大賽“金獎”的殊榮,前來讀詩會助興。讀詩會現場回蕩著手風琴帶來的異域風情的琴音,成為此次讀詩會一大亮色。詩歌是流動的音樂,而音樂也成為了流動的詩歌,詩歌與音樂互相輝映,讓全體與會人員皆被琴聲點燃,再次將讀詩會活動推向高潮。
按照“天津詩人讀詩會”的答謝慣例,由王忠琪和侯儒軒代表讀詩會向狄力木拉提·泰來提和保利天津公司負責人分別贈送了天津著名書畫家谷軍老師的書畫作品。
有人說:“天真”是一種舒緩、寧靜和更大的包容,這一點我們要向孩子們學習,無論歲月幾多變幻,無論我們幾歲,都讓我們挨近“天真”近一點,再近一點;無論滄海怎樣橫流,都要去愛那些花草山樹,情系世間,就讓我們不舍晝夜,抱緊這份與生俱來的,至真、至誠的赤子情懷,走進下一期讀詩會。(劉萍 羅怡)
附錄:
《天津詩人》讀本顧問王為民代表“天津詩人讀詩會”作總結發言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志們,朋友們,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很榮幸本期讀詩會組委會邀請我作個總結發言。
我作為一名詩歌愛好者,一個關注詩歌,置身詩歌氛圍,并努力推進詩歌事業發展的踐行者,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這樣一個很有意義,一個很美好的時光!
孩子是我們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天真爛漫,無私無邪。孩子們健康幸福的成長是我們共同的愿望!我們也都有過自己的童年,此次讀詩會以孩子為主題,也喚起了我們對自己孩提時代的回憶和對自己人生的感悟。
本期讀詩會組委會精選了三十余首中外詩歌作品。這些詩作主題鮮明,情感豐富,風格各異,文筆流暢,的確是精品。
各位送讀者的誦讀聲情并茂,熟練流暢,抑揚頓挫,娓娓動聽,用心用力,讓我們感受到了朗誦的美好和力量。
特別是狄主席的逐一點評,無論是從詩歌內容意義的詮釋,還是人物內心和創作背景的挖掘,亦或是對文字寫作技巧的審視,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狄主席作為詩人和編輯專業人士的高端大氣,使我們對這些詩歌有了更新穎更深刻的理解。讓我們再一次感謝狄主席的精彩點評!
讓我們非常高興和欣慰的是,本期讀詩會有這么多小朋友踴躍參加!他們那么喜歡詩歌熱愛詩歌,我們的詩歌隊伍詩歌事業會更加蓬勃發展,后繼有人。
組委會還邀請到了新疆小朋友為我們進行了手風琴的演奏,為我們的讀詩會增添了濃重的風采。正像主持人所說,音樂就是詩歌,詩歌就是音樂!我們也可以說,人生就是詩歌,詩歌就是人生!非常感謝小朋友們的傾情獻藝。
本期讀詩會得到了保利公司的鼎力支持和全力配合;各界各方面人士的親切關懷和熱情幫助;組委會同仁們的精心籌備和辛苦工作,在此我們對他們的辛勤付出給予衷心的感謝!
最后祝賀本期的讀詩會取得了圓滿成功!讓詩歌與我們永相伴,讓我們下期再相見!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