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農民詩歌座談會在浙江衢州召開
8月12日下午,由《星星》詩刊社主辦的新時代農民詩歌座談會在座落于浙江衢州柯城區的中國鄉村美術館舉行。中國詩歌學會前副會長曾凡華、作家網主編趙智、《星星》詩刊社編審李自國、《詩林》副主編安海茵等專家、詩人,衢州市作協主席余風、《星星》詩刊主辦的兩屆“中國十大農民詩人”評選活動中脫穎而出的農民詩人代表參加座談,座談會由李自國主持。
農民詩人代表張凡修、楊進富、李明亮、泥文、張宇軒、霜白暢談了農民詩創作體會。他們認為,鄉村建立在大地泥土之上,農民詩人扎根在家鄉的泥土之中,進行詩歌創作并非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命運。當前的新媒體語境對詩歌的普及大有裨益,但與此同時,部分詩歌也缺失了美感和思想,流于淺鄙。因此,只有“研讀高手,細品生活,抒發獨特感受”,憑借對生活的真誠,才能寫出來優秀的、真正屬于農民自己的詩歌。
曾凡華認為:農民詩與田園詩、鄉土詩相近,也有所不同。農民詩是根植于農村的詩歌,帶著最醇厚的泥土香味,希望農民詩人能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
趙智認為:詩歌在于真誠。脫離內心的炫技和脫離生活本質的描摹和浮夸,都是需要摒棄的。農民詩就是要撇去流于表面的虛浮,用真摯的,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的語言表達生活的本質、追尋詩歌的本質。
衢州市作協“余西農民詩創作基地”首任駐村詩人余元峰向與會人員介紹了衢州農民詩基地建設情況及詩歌學習培訓推廣情況。衢州農民詩創作基地自2021年10月掛牌后,已開展農民詩培訓十期,在當地農民中較好地推廣了詩歌、營造了氛圍,還將一批本地農民創作的優秀詩歌推薦到文學刊物發表。
衢州市作家協會主席余風表示,在國家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民詩創作既是人民群眾謳歌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賦能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渠道。
本次座談會是在衢州“四省邊際文學周”系列活動中的一項。中國詩歌學會活動部主任馬文秀、《星星》詩刊原創編輯部主任敬丹櫻、資深編輯亞男,衢州市作協常務副主席周新華、副主席小荒、詩歌創委會主任崔巖、衢江區作協主席葉大洪等參加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