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忽培元同青少年談人生感言
——稻城皮洛論壇第四期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強化鞏固黨史教育的成果,貫徹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要求,繁榮我縣文學創作,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稻城段)建設,全面推進黨史研究與文學創作發展“互融共進”,從全新的視角去領略黨史的深邃與文學的魅力。8月11日上午,我縣邀請著名作家、國務院原參事、忽培元圍繞文學創作、黨史學習與實際工作之間的關系為稻城縣的青少年學生、軍人、各單位干部職工和文學愛好者們上了一趟生動的分享課。
忽培元先生回顧自的人生履歷和工作經歷,談了種好社會工作與文學“兩畝地”的感受說,生活是個大舞臺,自己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要有清醒的自覺定位。人一生會經歷各種困難和考驗,面對考堅持很重要。要時刻警惕自身的理想動搖和道德下滑。這就需要加強自我學習和修養。要養浩然之氣,同時要理直氣壯講好大道理,讓精神昂揚向上,形成好風氣,借力前行。一個人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個原始人。我們接受教育就是要由原始人邁向現代人。如同從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到要過渡到現代人。人類經歷了十多萬年,稻城皮洛遺址發現為證。我們要在十多年中就成為現代人,告別野蠻,邁入現代這是教育的本質和目標。這其中,精神文明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接受教育,就是要接受各種文明的信息和知識。一個孩子,從原始人邁向現代人,知識就是階梯。我們的學校教育肩負著重要使命,我們學生時代要意識到這人生的使命,學習就有了自覺性和原動力。
在談到文學創作體會時忽培元說,文學的功能是贊美真善美,揭露假惡丑。區分真善美與假惡丑要有清晰的原則。原則是否正確,這體現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更是立場、觀點和感情。在談到人生的感悟時,忽培元提出了“擔當”這個詞。強調一個人,要勇于承擔生活與時代賦于自己的使命,努力創造自己的生命價值,做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以感恩奉獻,獲取幸福。講到此,忽先生舉例稻城縣政協委員 縣佛協常務理事 土登根戈愛國愛教愛黨的事跡,使大家十分感動。
忽培元在談及生活與創作的關系時說,文學創作記錄的是時代,我們稻城縣的文學愛好者們應當將稻城現在的發展與過去的紅色記憶、風土人情、文旅資源等作為自己創作的豐厚礦藏,利用自己生活與工作熟悉的深切體驗,寫好自己的作品。我們文藝創作的組織工作應把培養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對青年作者要多多支持扶持關愛。讓他們潛心文學創作、全面發展。要注重倡導他們學習吸收優秀前輩作家的優秀作品創作和經驗。注重占領思想文化陣地,做到人人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忽培元最后強調了作家要有正確的思想傾向。文學創作責任重大。文學創作的對象要更多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尤其塑造好普通勞動者的典型形象。講堂現場,文學愛好者、青年學生和駐村第一書記與忽培元老師圍繞怎么表達好稻城的文學創作,怎么寫好作文等方面進行了互動交流。講堂結束后,賡即舉行了忽培元原創文學作品捐贈儀式。
忽培元: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被聘為國務院參事,長期在延安和大慶市擔任地方黨政領導、從事政策研究工作和文學創作。當代著名作家、文化學者、書畫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華詩書畫院院長。多年來忽培元老師堅持文學創作書畫研習和經濟社會綜合調研。
主要作品有:《蒼生三部曲—群山、長河、浩海》《耕耘者—修軍評傳》《難忘的歷程—習仲勛延安歲月回訪》小說《雪祭》《鄉村第一書記》《家風》《同舟》和長詩《共和國不會忘記—大慶人的故事》等。長篇小說《鄉村第一書記》改編電視連續劇《花開山鄉》央視一套熱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