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快樂夢想,未來已來
——徐湖平、呂俊杰大師《藏樂壺》創作始末
作者:李沖
原南京博物院院長、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創會會長、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徐湖平與呂派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俊杰共同創作的《藏樂》紫砂壺一經面世,立即引起收藏界不小的震動,在99把為慶祝江蘇省收藏家協會成立30周年“慶生大器”出窯之后,各收藏機構、收藏名家和各大拍賣公司爭先訂購,兩位頂尖文化名人的得意之作,雖然價格不菲,但仍被搶購一空,讓人們領略了沉寂多年的文化視角盛宴的風采!
筆者在興奮之時,中秋剛過,采訪了《藏樂》壺兩位創作主角徐湖平和呂俊杰,揭開了《藏樂》壺的問世之謎!
兩位大師的人品:其人其事與其貌
筆者作為江蘇省收藏家協會紫砂收藏鑒賞委員會主任,是2009年徐湖平會長欽點的創會主任,對徐湖平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不僅耳聞,而且親睹。他經常在高層文化論壇上說,收藏是什么?他給出答案收藏其實就是玩,為什么呢?因為玩,才能體會到樂趣,感悟到輕松和快樂!他在文博界三四十年,擔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長、院長20多年,除了工作時間“一絲不茍”,八小時以外便是“玩物勵志”;書法、畫畫、著書、鑒古“無所不玩”,琵琶湖的庭院深處,還有他的曲徑假山、魚蟲花鳥,文人情懷與情趣隨處可見。
現今,無論你什么時候見到年近八旬的徐湖平,他總是笑容可掬地問你一句:最近在玩什么呢?
在徐湖平的人生詞典里,似乎玩的心態,成為了他人生的全部。
對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俊杰的了解,我是從主編呂堯臣、呂俊杰大師父子的《高度》一書切入的。
2012年12月,呂俊杰創作的《天傲》壺上了“神九”;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報這條新聞時,我在第一時間接到俊杰從北京打給我的電話,得知這一消息,我迅速作出反應,對呂俊杰大師說,紫砂壺上了太空“神九”,這是九天攬月的氣慨,是紫砂藝術當今無法逾越的高度,策劃編輯出版《高度》一書吧,呂俊杰大師當即同意我著手出版工作。
為了《高度》一書內容豐富,我隨呂大師到北京,到大連,到宜興,到江西他捐建的希望小學搜集素材,三個多月的出版過程,我們幾乎“形影不離”,我從中感受到了呂大師“功在壺外”的生活點滴。
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十八大代表的孫曉云得知出版《高度》一書,欣然題寫了書名“高度”。
呂俊杰在追求紫砂藝術的獨到之處外,平時喜歡寫字習畫,還喜歡武術散打。他的工作室,既是做壺的,也是畫畫寫字練武之地,他曾獲得香港亞洲武術冠軍,同時又在香港舉辦“紫砂藝術展”,“文武雙全”是對呂俊杰大師藝術生涯最好的注解。
呂俊杰與徐湖平一樣,也喜歡“玩”,大連的“俊杰號”游艇,我曾受邀與他一起去海釣,在碧波蕩漾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他會隨風歌唱《鴻雁》,歌聲隨風飄遠,只有此時此刻,你才懂得,大師一件件意境悠遠、胸襟寬廣的紫砂藝術作品的創作靈感的風格原來有來自大海的元素。
呂俊杰還會“玩”劇,擔任電視劇《紫玉金砂》的主演和藝術總監,并演唱該劇的主題曲,“很文藝”也成了呂俊杰大師的文化標簽。
兩位大師的友品:牽手牽情與牽掛
徐湖平在回答筆者牽手呂俊杰合作《藏樂》壺的創作動機時,徐湖平說,他對呂堯臣、呂俊杰“呂氏父子”早有耳聞;上世紀60年代南京博物院舉辦過一次紫砂作品展,其中就有呂堯臣、周桂珍大師的作品,特別是呂堯臣的絞泥傳承技藝讓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湖平與呂俊杰大師同為省政協文化藝術界委員,這也許又是他們有著一脈相承的投緣吧。
今年恰逢徐湖平創會的江蘇省收藏家協會成立30周年,看到自已創會的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從創會初期的幾個人到現如今發展成40多個分會10000多人的全國第一省級協會時,他開始有了創作“創會之寶”的想法。在江蘇的國家級文化符號里他首先想到的是“紫砂藝術”,因為宜興紫砂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具江蘇特質和江蘇印象。
于是今年盛夏之際,在宜興有了“徐呂會”;令他想不到的是,兩位大師一見面,就像久別重逢的老友一樣,合抱相擁,心心相惜。
這種快樂愜意的場景,讓徐湖平抑制不住快樂,隨性揮毫潑墨,寫下了“藏樂”二字,他是要把此時此刻這種快樂收藏到心底!
“藏樂”二字,一氣呵成,觸筆有力,鋒潤相接,構字寬厚,足見文氣飄逸。
徐湖平的“藏樂”二字同時讓呂俊杰大師心靈開竅,腦洞大開,一把線條優美,比例得當,方圓相濟的紫砂壺設計構想已成腹稿。
呂俊杰大師對筆者坦露,是徐湖平的大家風范與個人魅力感染上了他;徐湖平的風雨人生,豁達胸懷讓自己的創作激情澎湃不已。
呂俊杰大師《藏樂》壺設計圖幾經修改,呂派之風蔚然呈現!
兩位大師的牽手,從此便有了牽掛!
呂俊杰告訴筆者,他牽掛這位與自己牽手的長者,希望徐湖平保重身體,為中國的文博事業、文化強國貢獻更多的智慧和謀略。而徐湖平呢,在宜興告別呂俊杰大師時,充滿深情地說,盛世收藏,紫砂藝術適逢美好新時代,他期待呂大師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實踐,讓宜興紫砂藝術創新創作再上新高度!
兩位大師的作品:藏樂藏趣藏未來
徐湖平與呂俊杰的這次牽手,令人矚目!
《藏樂》壺的面世,讓人震驚!
我們又多了一件紫砂藝術品,在博物館界、在收藏界也無疑多了一件驚世珍品!
紫砂藝術呈現文人情趣始于清中期,清代陳鳴遠與陳曼生將名人字畫與名匠紫砂完美合作,從紫砂壺自古“把玩”過渡到了“雅玩”,文人氣增添了紫砂壺的文化氣息與文化元素。
這種文人壺到了民國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宜興紫砂泰斗顧景舟上世紀四十年代在上海“鐵畫軒”戴相明的介紹下,認識了海派著名書畫大家吳湖帆、江寒汀、唐云,顧景舟做了5把石瓢壺生坯給戴相明;戴相明便把這5把石瓢壺交給江寒汀和吳湖帆,讓兩位書畫大師在壺坯上寫字繪畫,然后再拿回宜興由顧景舟表弟談堯坤刻繪,燒制后每人留存一把。從此有了“寒汀石瓢”、“湖帆石瓢”、“唐云石瓢”、“相明石瓢”與“景舟石瓢”,這5把石瓢壺也因此成為了傳世瑰寶。在2012年的嘉德拍賣會上,其中一把以1232萬元成交,被北京一位收藏家拍走。
這次徐湖平與呂俊杰大師合作完成的《藏樂》壺,牽手之處皆真情,繪制書寫的這一紫砂文化符號將在未來的時間長流中,大放異彩,并將充分展現藝術生機與活力!
《藏樂》壺,收藏的不只是快樂,收藏的還有美好的未來!
作者李沖系中國紫砂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江蘇省收藏家協會紫砂鑒賞委員會主任。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