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人應邀訪問韓國共話詩歌魅力
慶熙之約,文化共鳴
適逢中韓建交32周年,中韓兩國在各個領域展開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近日,由慶熙大學主辦的中韓詩歌學者論壇在該校青云館舉行,林雪、陳泰灸、東來、梁子、王雪娃、王長征等中國詩人代表應邀出席本次活動,共話詩歌魅力。此次活動不僅大大促進中韓兩國詩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為慶熙大學的師生們帶來一場詩歌盛宴。韓國慶熙大學教育研究生院院長金粲鎬在會上致辭。他說,中韓兩國是搬不走的近鄰,更是分不開的合作伙伴。中韓兩國一衣帶水,在文化上同根同源,建交32年來兩國關系發展歷程表明,中韓友好合作秉天時、得地利、應人和,應該也只能進一步得到加強。尤其是在文化方面,中韓兩國文化交流頻繁,各種文藝演出、學者論壇、學術講座經常舉辦,為兩國人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尤其是詩歌領域,雙方代表互相尊重、互相推薦,不僅展示了中韓兩國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也展示了兩國文化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和差異性。此前,韓國慶熙大學作了充分的準備,編輯出版了《中韓詩歌學者選》,分別收錄了中國詩人梁小斌、林雪、陳泰灸、梁子、東來、王雪娃、張況等詩人的詩歌,韓國詩人高銀、金敃廷、金經株、李瀞云、金惠順等詩人的詩作也選入書中。這些詩人的詩歌深受慶熙大學全校師生的喜愛。
緊接著,慶熙大學的教授們分享了對詩歌的獨特見解,還介紹了韓國詩歌的發展歷程與現狀。他們的講解生動有趣,既有深度又不失幽默。韓國慶熙大學教育學院主任教授權柄譯、作家教授金勇敏、李坤熙、李善日,藝術教授研成煥、慶熙大學教育學院同期會會長金寶善,慶熙大學副校長金勇恩等多位韓國代表向與會中國詩人學者的到訪表示歡迎和感謝。他們表示,藝術無國界,是人類共同的語言,能夠跨域時空,連接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們。由于對詩歌藝術的共同熱愛與追求,使大家共聚青云館,見證中韓兩國詩人的友誼延續。
隨后,中國詩人代表發言,由《中國漢詩》主編王長征主持。王長征向韓國學者介紹了中國詩人的創作概況及其代表作。他說:“今天有幸站在這里,與各位詩人學者共同探討詩歌與文化的未來,感到無比榮幸。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中韓兩國將繼續攜手前行,共同譜寫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
中國先鋒女詩人、魯獎得主林雪首先介紹自己多年來的創作心得與感悟。隨后又說“中韓兩國有著悠久的文化交流歷史,詩歌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兩國人民的情感與智慧。感謝慶熙大學發出邀請,讓中韓詩歌藝術家歡聚一堂,共同傳承和發揚兩國優秀的詩歌文化。我相信,通過詩人們的努力,中韓詩歌文化一定能夠在未來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著名軍旅詩人東來說:“很高興和榮幸參加中國詩人代表團來韓國慶熙大學進行文化交流。據我了解,慶熙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教書育人、人材輩出的著名大學,我愿意充分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與慶熙大學的學者與師生共同研究探討人類文明與文化進步的話題。人們常說,詩歌是文學皇冠上的明珠。作為一名詩人我深以為然。中韓兩國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兩國歷史上都出現過許多著名偉大的詩人,他們的優秀詩篇光照世世代代兩國人民的幸福生活,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我愿意以詩歌為橋梁和紐帶為中韓兩國人民的文化交流,為兩國人民的友誼和半島的長治久安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漢詩學刊》主編,詩人陳泰灸說:“中韓兩國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詩歌作為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承載著兩國人民的情感與智慧。此次訪問慶熙大學,深切感受到了韓國人民對詩歌的熱愛和對文化的尊重。我相信,通過詩歌這一橋梁,中韓兩國人民能夠進一步加深了解,增進友誼,共同推動兩國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同時,我也期待中韓兩國的詩歌創作者能夠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詩歌作品,為兩國文化的交流與傳播貢獻力量。”
《天姥山》主編,詩人梁子說:“詩歌是心靈的抒發,是情感的共鳴。中韓兩國的詩歌文化各具特色,都蘊含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風景的贊美。此次訪問,深刻體會到韓國詩歌的獨特魅力,也感受到了兩國詩歌文化的相通之處。希望未來通過詩歌的交流與碰撞,中韓兩國人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共同推動兩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同時,我也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中韓詩歌交流活動,為兩國詩人提供更多的交流與合作機會。”
詩人、作家王雪娃說:“中韓兩國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和廣泛的交流。作為一位詩人和小說家,我深知文學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此次訪問韓國,我不僅感受到韓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看到了中韓兩國文學交流的廣闊前景。我相信,通過文學這一載體,中韓兩國人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共同推動兩國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同時,我也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中韓文學交流活動,為兩國作家提供更多的創作靈感和交流機會。”
隨后,韓國慶熙大學教育研究生院院長金粲鎬向中國詩人贈送了最新出版的藝術評論集《尋找藝術語言》。中國詩人向慶熙大學贈送了各自的詩集,同時贈送了張況、李云、王長征、周麗等中國當代文人書法作品。在互動環節,中韓兩國的詩人與文學愛好者們紛紛舉手提問,他們或就詩歌創作中的困惑尋求解答,或就兩國詩歌文化的異同展開探討。臺上臺下,氣氛熱烈而友好,仿佛一場跨越國界的文學盛宴在這里上演。
隨著座談會的深入,時間悄然流逝。慶熙大學的師生們積極參與了座談會的討論環節。他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對中國詩歌的了解和認識,也感受到中國詩人對詩歌藝術的熱愛和執著。當最后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即將離席的詩人與文學愛好者們身上時,他們紛紛握手道別,相約下次再聚。這場詩歌座談會,不僅增進中韓兩國文學界的友誼,更為兩國詩歌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搭建了一座橋梁。
慶熙大學位于韓國首爾境內,1949年創辦,是一所綜合性大學,是韓國的著名高等學府,現有三個校區及二十多個系科,該校開設了人文、社會、理工、醫學、音樂、體育等方面的100多個專業,其中在經營學、經濟學、醫學、后現代音樂實用音樂、新聞信息學等方面占據突出地位,酒店管理專業在2021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位列42名。慶熙大學先后與82個國家的586所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協議,迄今為止已與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劍橋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多所世界著名大學簽訂了留學生交換協議。此外,慶熙大學以高質量的教學以及現代化的設施,在NCSI韓國顧客滿意度位于韓國大學第三名。在2024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第332位。在韓國《中央日報》2020年全國大學綜合排名中位列第6名。
穿越古今,詩遇慶熙
座談會結束后,中國詩人應邀參觀了慶熙大學的中央博物館和校史館。該博物館館長兼藝研室主任金龍殷分別帶領大家領略了中央博物館涵蓋的歷史博物館、自然生態館、民俗文化館、瓷器館、瓦當建筑館、書法美術館等多個場館。這個參訪流程不僅加深了對韓國文化的了解,也促進了中韓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友誼。該館珍藏了豐富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充分展示了韓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詩人們在這里領略了韓國古代文明的輝煌成就,對韓國文化的獨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慶熙大學中央博物館內珍藏了豐富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品,涵蓋了從古代到現代各個時期的韓國文化精髓。中國詩人們在這里領略了韓國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他們仔細觀賞了博物館內的展品,包括精美的陶瓷器、青銅器、書畫作品等,這些展品不僅展示了韓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也反映了韓國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在參觀過程中,詩人們對某些展品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例如,他們被一頂源自5-7世紀的百濟國皇冠所吸引。這頂皇冠設計巧妙,反映了百濟國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其高高豎起的形狀象征著樹蓬勃向上生長,而皇冠上掛著的點點綠色翡翠,則象征著母親懷里的胎兒,寓意著生命和繁衍。詩人們紛紛贊嘆這頂皇冠的精美與獨特,并表示通過它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韓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校史館則記錄了慶熙大學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隨后,中國詩人代表團來到慶熙大學的校史館。這里詳細記錄了慶熙大學創立至今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詩人們通過參觀校史館,了解了慶熙大學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卓越貢獻。在校史館內,詩人們看到了慶熙大學歷代師生的風采照片和珍貴文物,感受到了慶熙大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他們還與慶熙大學的師生進行了親切交流,分享了彼此在教育領域的經驗和見解。這種跨文化的交流不僅增進了雙方的了解和友誼,也為未來的合作與交流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參觀慶熙大學中央博物館和校史館,中國詩人們深刻感受到韓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慶熙大學的學術氛圍。他們表示,這次訪問不僅讓他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韓國文化,也激發了他們對文化交流和學術研究的熱情。詩人們紛紛表示,中韓兩國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交流基礎。未來,他們將繼續致力于推動中韓文化交流與合作,為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理解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其誠期待與慶熙大學等韓國高校開展更加深入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兩國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此次中國詩人訪問慶熙大學的活動,不僅是一次詩歌文化盛宴,也是一次促進中韓兩國文化交流與合作的良好契機。通過此次活動,兩國詩人和學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也為未來中韓詩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詩韻流長,慶熙情深
為感謝中國詩人學者們的到訪為慶熙大學帶來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學術氣息,金粲鎬教授代表慶熙大學向中國詩人頒發了“中韓文化交流訪問學者”榮譽證書。這一榮譽不僅是對中國詩人在文化交流領域所作出的杰出貢獻的充分肯定,更是對兩國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美好未來的期許。金粲鎬表示,中國詩人帶來了優秀的詩歌作品,并通過深入交流增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理解,更為慶熙大學師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和視野拓展。慶熙大學將繼續加強與中方在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兩國關系的不斷發展。
此次活動中,中國詩人學者們的精彩表現贏得了韓國友人的廣泛贊譽和高度評價。他們不僅展示了中國詩人的風采和才華,更傳遞了中國人民對和平、友誼與發展的美好愿望。中韓兩國詩人學者們的深入交流與互動,為兩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未來,慶熙大學與中國的高校及學術機構將繼續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中韓兩國文化的繁榮與發展。相信在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韓關系一定能夠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訪問韓國,深度體驗文化
告別慶熙大學以后,中國詩人代表團開展了為期數日的文化交流活動。代表團成員們打卡了金浦小威尼斯、仁川登陸處、三八線望拜臺、景福宮、青瓦臺、中華街和童話村等地,深入體驗了韓國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社會風情。
第一站是風景如畫的金浦小威尼斯。這里以其獨特的運河景觀和寧靜的田園風光吸引了眾多游客。詩人們漫步在運河岸邊,欣賞著水面上漂浮的船只和兩岸的綠樹,紛紛感嘆這里的寧靜與美麗。隨后,代表團前往仁川登陸處。這里曾經是朝鮮戰爭期間美軍登陸的重要地點,也是韓國歷史上的重要地標。詩人們在這里深切感受到那段歷史的厚重與滄桑,對和平與穩定的珍視之情油然而生。“三八線”望拜臺是代表團此行的又一重要站點。詩人們站在高臺上,俯瞰著三八線兩側的風光,對韓國和朝鮮之間的歷史淵源與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表示,希望兩國能夠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半島的和平與發展。
在景福宮和青瓦臺,詩人們領略了韓國古代宮廷文化的魅力。他們參觀了宮殿內的建筑、裝飾和文物,了解了韓國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此外,代表團還參觀了中華街和童話村。中華街以其濃郁的中華文化氛圍和豐富的美食吸引了詩人們的目光。他們在這里品嘗了地道的中國菜肴,感受到了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承與發揚。而童話村則以其夢幻般的建筑和童話般的氛圍讓詩人們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體驗了一把童話般的浪漫與奇幻。
此次訪問不僅讓中國詩人代表團深入了解韓國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社會風情,也增進了中韓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理解。詩人們紛紛表示,將把此次訪問的所見所聞融入到自己的詩歌創作中,為中韓文化交流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著中韓關系的不斷發展,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也日益頻繁。此次中國詩人代表團的訪問無疑為兩國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韓文化交流事業必將取得更加豐碩輝煌的成果。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