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澎湃激昂的建設者戰歌
綻放感人至深的奉獻者光彩
“跟著微短劇去旅行”
音樂微電影《羅定一家人》首映禮、微電影微短劇
《情系長崗坡》、紀錄片《長崗坡 廣東紅旗渠》、
廣播劇《長崗坡的故事》關機儀式暨影視作品訪談會在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隆重舉行
(上圖為系列影視作品《情系長崗坡》關機儀式主題背景)
(上圖為當年參加長崗坡渡槽的建設者張松彬、梁坤元、何榮南、肖碧梅和犧牲民工家庭代表陳榮開、陳雄開應邀參加關機儀式活動,并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走上主席臺)
“情系瀧州一團火,愛在羅定愛天河”,近日,在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舉行的“跟著微短劇去旅行”之音樂微電影《羅定一家人》首映禮、微短劇《情系長崗坡》、廣播劇《羅定的故事》、紀錄片《長崗坡 廣東紅旗渠》關機儀式暨影視作品訪談會上發生了感人至深的一幕故事:當年參加長崗坡渡槽的建設者張松彬、梁坤元、何榮南、肖碧梅和犧牲民工家庭代表陳榮開、陳雄開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走上舞臺,接受主辦單位領導和全體演職人員的崇高禮贊。會場上,人們對促進羅定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建設者、貢獻者和奉獻者的尊崇之情匯聚到了一陣陣的掌聲中,臺上臺下相互交流,演職員和群眾互致感謝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祝福祖國,禮贊時代,向人民致敬的聲音始終回響在活動現場的領導致辭講話與演職員的發言互動及各個環節中。
(上圖為系列影視作品《情系長崗坡》關機活動會場)
出席系列影視作品《情系長崗坡》關機儀式和作品訪談會的領導與主辦單位負責人有: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央電視臺臺長趙化勇,中共廣東省委原常委、政法委書記梁偉發,中央新影集團副總經理、中國電影家協會紀錄電影委員會秘書長朱勤效,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專委會工作處副處長裴月華和活動主辦單位承辦單位負責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微電影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亞洲微電影學院執行副院長、中國文藝家影視中心執行主任鄭子,廣東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專職副主席邢瑛瑛,羅定市政協主席張娟,中共羅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媛程、羅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蔡成家、羅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傅振宇、羅定市委原副書記、云浮市委原副秘書長譚政勛、中共云浮市委宣傳部相關科室負責同志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和著名導演、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電視劇《大宋提刑官》《黃土高天》導演闞衛平、曾在《歸心似箭》《康熙王朝》《國家公訴》中飾演主角的著名表演藝術家、亞洲微電影學院常務副院長斯琴高娃、曾在《大宅門》《覺醒年代》《慶余年》中飾演主角的著名表演藝術家畢彥君、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原團長、電視劇《水滸傳》中魯智深飾演者、著名表演藝術家臧金生、電影《喜盈門》中水蓮飾演者、著名表演藝術家溫玉娟、曾榮獲中加電視節最佳女配角獎,曾在電視劇《西北歲月》《天下同心》中飾演宋美齡、《黃土高天》中飾演金銀花的著名演員王一珺、曾在電視劇《井岡山兒女》《仁者無敵》《王良將軍》中飾演主角的著名演員闞宇、曾在《警察不休假》《護國青年朱德》《上將洪學智》中飾演重要角色的知名演員柯金、曾在《一夜星辰》《地火》《前赴后繼》中飾演重要角色的知名演員于家驊、曾在《鵲刀門傳奇》《火力拳開》《走馬上任》中飾演重要角色的優秀青年演員屈恬伊、曾在《時光正好》《下輩子不再愛你》《王妃日記》中飾演重要角色的優秀青年演員許啟越、曾在《新疆人在廣東》《我被淘汰了》《青蛇》等作品中飾演主要角色的優秀青年演員劉則行、曾參演《康都戀歌》等作品的青年演員周鉦洋和小演員鷗藝雅、《中國長崗坡》編委會成員代表曾沛才、黃活漢、譚智良、葉來標、蘇漢榮,羅定市瀧州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鐘雪芳、廣東穩固建設工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鄧錦尚、廣州市倩采化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泉、廣州東江漁村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炳釗、廣東鼎湖山泉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木生、廣東新泰隆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辛永光,以及參加拍攝的聯合攝制單位負責人、新聞媒體記者和羅平鎮、牛路村、水溪村的鄉親們等一百多人參加關機儀式活動。著名演員、曾在電視劇《三大隊》《方志敏》《西北歲月》等作品中飾演主角的著名主持人王歡主持了相關活動。
(上圖為系列影視作品《情系長崗坡》演職員和專家學者、企業家、建設者與羅定市演員合影)
該系列影視作品由中共羅定市委、羅定市人民政府榮譽出品,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微電影)專業委員會、中央新影集團、廣東省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共羅定市委宣傳部、中國夏衍電影學會、中國文藝家影視中心、中國職工微電影短視頻協會、吉林動畫學院、青島廣播電視臺、北京微電影產業協會等單位聯合攝制出品。
(上圖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央電視臺臺長趙化勇講話)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央電視臺臺長趙化勇在講話中高度評價系列影視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他指出,作品通過音樂微電影、紀錄片等多元形式,創新展現了羅定人民的奮斗風貌。他強調,影視創作要聚焦時代主題,凝聚團隊力量,打造精品工程,讓豐富多彩的地方故事成為傳播中國聲音的重要載體。趙化勇在講話中說,非常高興來到文化歷史內涵豐盛的廣東,來到美麗的云浮,來到英雄的羅定,參加系列影視作品《情系長崗坡》的關機儀式。在羅定參觀調研的幾天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一是,我們主辦單位為什么精心組織了眾多藝術家和影視知名演員來到羅定采風調研和創作?二是,編劇導演和藝術家的目光為什么聚焦在了羅定的長崗坡渡槽工程上?由此,我想起了連續多年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的“讀懂中國”大會。如何讀懂中國?怎么才能讀懂中國?首先要講好中國的故事。這次攝制組來到羅定,拍攝長崗坡系列影視作品:包括音樂微電影《羅定一家人》、微短劇《情系長崗坡》、廣播劇《羅定的故事》、紀錄片《長崗坡 廣東紅旗渠》四部作品,就是為了落實習總書記關于讀懂中國,講好中國故事的指示精神,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廣東、了解云浮、了解羅定,讓世界了解長崗坡渡槽偉大工程的建設故事和長崗坡建設者自力更生、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持續奮斗,一心為民,一心為公的精神品質,這是我們主辦單位負責同志和云浮市領導、羅定市領導聯合舉辦系列活動的目的和宗旨。三是,這么多的藝術大家,他們演繹的影視作品已經在全國人民的心目當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為了拍攝這次的微短劇微電影,為了拍攝紀錄片,為了創作廣播劇,藝術家從四面八方云集羅定,參加“藝術進萬家”活動,舉行送文化下鄉演出,為基層單位和群眾贈送學習書籍,我們這支文藝影視隊伍深入基層、深入鄉村,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家和百姓家庭,與人民心連心,與時代同頻共振,我們精心組織的藝術家團隊完全相當于一部大電影和一個長篇電視劇的制作陣容,在總制片人鄭子和總導演闞衛平的帶領下,深入羅定采風調研,深入生活和拍攝創作一個月的時間,這在其他影視創作領域,尤其是短小精悍的微短劇微電影創作過程中是不多見的,我們投入這么大的藝術創作力量,主要是傳承和弘揚羅定長崗坡精神,策劃制作精品影視工程,創立微短劇微電影的藝術創作標桿,為年輕演員樹立好的榜樣。其實,創作一部優秀作品是非常不容易的。為什么我們的藝術家來了之后,首先是深入生活,虛心向人民請教,因為在參觀采風和創作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接受再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創作思想不斷提高的過程。
趙化勇在講話中表示,我看到長崗坡渡槽工程之后,又聽了廣東省老領導梁書記、云浮市委盧書記、云浮市委謝部長、羅定市羅書記向我介紹的相關情況,非常震憾,非常感動。五十年前,羅定人民和羅定縣委、縣政府領導利用自己的力量,充滿信心,上下同心,團結奮斗,敢于創先,想干事,會干事,能成事,自發地改變環境,想方設法地改變生活,讓生活好起來。當年還不富裕,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如何改造自然,要戰天斗地,非常不容易。當年的財政收入不多,一年幾百萬元,而要上馬這么大的工程,難度很大。當上級單位獎勵幾臺推土機后,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大家非常興奮,非常激動。還有一條讓人感嘆,縣委縣政府規定,縣領導在現場工作干活一百天,公社領導要在現場干二百天,大隊干部在現場要干三百天,這是了不起的精神品格和實際行動。實踐證明,羅定縣的領導和人民秉持科學精神,組織技術力量進行攻關,設計多種方案進行多次篩選,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干,最終建成了系列水利工程,從水庫到渡槽之間,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盡管工程難度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羅定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羅定人民的全力支持下,經過四年多的奮斗,建成了不起的工程。前不久,中央電視臺和全國的主流媒體集中力量宣傳了林縣的紅旗渠,過去這么多年了,為什么要宣傳紅旗渠精神?我們國家需要提倡實干苦干的精神,需要繼續艱苦奮斗。奮斗是需要一代一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同樣,影視藝術創作也需要這種精神。我們這次圍繞長崗坡渡槽策劃創作了四個作品,不僅有紀錄片、有廣播劇,有音樂微電影,還有最為重要的系列微電影微短劇,都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創作出來了,這也是一個不簡單的事情,這是向羅定人民學習,為國家,為人民,特別是為羅定人民做出的影視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貢獻。
趙化勇指出,大家知道,羅定,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聞名遐邇。羅定人民勤勞智慧,長崗坡,作為羅定的驕傲,不僅是紅色歷史的見證,更是革命精神的傳承地。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羅定人民的堅韌不拔和敢為人先的精神。羅定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故事,每一道風景都蘊含著文化,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系列影視作品以羅定和長崗坡為背景,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講述了那段感人至深的歷史,傳遞了長崗坡人民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寶貴財富。其主要特點有:一是傳承紅色基因,堅定文化自信。這些作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將長崗坡精神融入其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實踐。它們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啟迪,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紅色基因。二是創新藝術表達,提升文化品質。在創作過程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微電影委員會三次組織20多位編劇、導演、演員和主創團隊的藝術家、青年演員深入生活,向人民學習,這是文藝精品創作的一個好傳統,非常難得可貴的一種學習與實踐。同時,進行藝術創新,將音樂、微電影、微短劇、廣播劇、紀錄片等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驗。這種創新精神,不僅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品質,也為影視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聚焦時代主題,講好中國故事。這些作品緊緊圍繞新時代的主題,以小見大,講述了羅定故事、云浮故事,廣東故事,同時也講好了中國故事在廣東大地的生動實踐與精彩綻放,傳播了中國聲音。它們是時代的鏡子,反映了人民大眾的真實生活和精神風貌,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的廣東成果。四是凝聚團隊力量,打造精品工程。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都離不開團隊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此次創作,我們組織了4位編劇創作了四部微電影微短劇作品,進行了十多次的修改完善,最終經過導演闞衛平連續多日的修改,形成了創作拍攝臺本;青島廣播電視臺負責的廣播劇的臺本也修改了多稿,進行錄制;中央新影集團負責的紀錄片的撰稿和編導精心打磨,精心修改,完成拍攝,正是這種團結協作的精神,讓我們能夠克服重重困難,打造出一部部優秀作品。為此,我要特別感謝所有參與這些作品創作的同仁們,是你們的智慧和汗水,讓這些作品產生了藝術之光。同時,我也要感謝各位領導和羅定人民、新聞媒體朋友們的關心支持,正是你們的支持,讓藝術工作者有了繼續前行的動力。期待著優秀作品在傳播美好羅定,英雄長崗坡精神的同時,也能有效的宣傳羅定歷屆領導班子帶領全市人民的精神傳承,在各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祝福羅定、祝福云浮、祝福廣東的影視文化藝術取得更大的成績。
(上圖為中共廣東省委原常委、政法委書記梁偉發講話)
中共廣東省委原常委、政法委書記梁偉發在講話中,首先感謝全體主創人員深入基層、扎根人民的創作態度,用鏡頭生動展現羅定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蘊。他強調要銘記長崗坡工程建設者們戰天斗地的奮斗歷程,這是羅定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的輝煌成就,要從這段奮斗歷史中汲取力量,把“為民、擔當、實干”的優良作風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傳承發揚這種奮斗精神,為建設現代化美麗羅定作出新貢獻。
梁偉發在講話中指出,羅定市政協主席張娟代表羅定市委、羅定市人大、羅定市政府和羅定市政協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對藝術家深入生活,創作精品表達了誠摯的歡迎和真誠的感謝。中央新影集團副總經理朱勤效的致辭有思想高度,對如何弘揚和宣傳長崗坡精神進行了藝術闡述;廣東電視藝術家協會邢瑛瑛副主席的致辭充滿激情,充滿詩意;總制片人鄭子主任的致辭非常好,有主題,有內容,有故事,尤其是邀請了6位當年的建設者和民工家屬代表,請他們走上主席臺,50年后的建設者再度受到大家的熱烈掌聲,這一幕讓人感動。
梁偉發用三句話六個字表達感謝和祝愿。第一句話是感謝。一是感謝中央電視臺老臺長趙化勇親臨羅定,深入拍攝現場,指導藝術創作,從更高層面組織引領文藝家深入生活,深入基層,踐行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二是感謝系列活動的總策劃、總指揮鄭子主任。此前,我和鄭子先生素不相識,為了表達我們的誠意,我和廣州車站張站長一起代表云浮、代表羅定人民的心情,來到車站站臺上迎接鄭主任,沒想到,鄭子主任為了給劇組省錢,是乘坐二等座來的,衷心感謝鄭子主任周密統籌,多方協調,組織如此重大的活動是需要廣泛的人脈和強大的影響力的,嘉賓領導、專家學者和藝術家都來了,可見大家對鄭子主任的充分信任。三是感謝各位藝術家、特別是感謝斯琴高娃老師、畢彥君老師、臧金生老師、溫玉娟老師、王歡老師,總導演闞衛平導演,這么多的藝術名家,齊聚我的家鄉羅定,歷史上這是第一次,藝術光彩,閃耀羅定。為了拍攝一部微電影,藝術家深入羅定,走基層到鄉村,深入生活,創作精品,藝術家的敬業精神感動了我。四是感謝《羅定一家人》劇組的所有演職員,特別感謝新聞媒體的各位記者的辛苦奉獻。五是感謝家鄉羅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領導,市委宣傳部領導,參與活動的羅定各個方面的同志,特別是當年與我們一起戰斗在工地上的建設者和民工家屬代表,為此,我表達真誠的感謝。六是感謝默默無聞的創作者和幕后英雄,為了反映長崗坡精神傳承,我們策劃創作了《中國長崗坡》這本書,前后花了兩年時間,許多同志都做義工,都要衷心感謝。七是感謝給予大力支持的各位企業家。羅定的企業家有擔當,有作為,有情義,為宣傳家鄉,出力出資出智,給予支持。我本人七十多歲了,依然高興地為大家服務,為家鄉宣傳服務,當好義工。
第二句話是學習。剛才鄭導演講藝術家深入羅定,主要是學習長崗坡精神,做好弘揚紅色文化、宣傳英雄精神的傳播者。其實,我們都要學習長崗坡精神。一是學習趙臺長不辭辛苦,親自帶領團隊,深入羅定為人民服務的文藝精神。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文藝為基層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長崗坡精神和建設者的奉獻情懷,就是中國好故事。二是學習鄭導和藝術家團隊敏銳的眼光,抓得準,抓得實,做得好,而且做得非常好。渡槽建成五十年了,藝術家的眼光不一樣,有敏銳的眼光,創作出了好看的故事。三是學習藝術家團隊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學習藝術家夜以繼日,連續作戰的良好作風。四是學習藝術家團隊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出精品的工作品質。五是學習攝制團隊協調各方的能力。把握大局,要有良好的組織能力。概況起來就是,學習藝術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學習藝術家講好中國故事的敏銳眼光;學習藝術家不畏艱辛,不辭勞苦,深入基層,深入現場的良好作風;學習藝術家精益求精的精品精神;學習攝制團隊周密安排,統一指揮的良好能力。
第三句話是祝愿。我真誠地為大家送上六個祝愿。首先祝愿系列影視作品《情系長崗坡》拍得好,走得遠,走得深,讓羅定人、云浮人、廣東人,中國人,以及境內外、海內外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們,都知道有一個中國長崗坡,知道有一部反映中國長崗坡精神的微電影微短劇。二是祝愿大家持續弘揚敢為人先,艱苦奮斗,善于擔當,一心為民的精神,我們學習長崗坡精神,不是請大家再次修水利,不是再一次建渡口,而是弘揚這種精神,激發大家的活力和積極性、創造性、創新性搞好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才是最終的目的,才能達到微電影微短劇的宣傳效果。三是祝愿大家持續做好宣傳傳播工作。千萬不要墻內開花墻外香,藝術家和名演員花了那么多的功夫,用了那么多的精力和時間,打造出那么好的精品,一定要有好的傳播效果。四是祝愿我們的羅定、我們的云浮,我們的廣東,經濟社會蓬勃發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在廣東省委、省政府、云浮市委、市政府、羅定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各方面各條戰線都有好的成就,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祝愿并期待著趙臺長、鄭導演和各位藝術家,全體同志,新聞單位的各位同志,把活動的成果不斷的擴大宣傳出去,形成一波接著一波的宣傳聲勢,宣傳好我們的美麗廣東、美麗云浮、美麗羅定。
(上圖為中央新影集團副總經理朱勤效致辭)
中央新影集團副總經理朱勤效在致辭中說,羅定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蘊藏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尤其是在物質條件極其匱乏的年代,羅定人民憑借著一雙手、一錘一鋤,硬是在崇山峻嶺之間開鑿出了被譽為“廣東紅旗渠”的水利工程。這項工程不僅解決了當地的水資源問題,更成為了羅定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象征。長崗坡精神,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是一種面對困難敢于挑戰的勇氣,更是一種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的體現。關于紀錄片《長崗坡 廣東紅旗渠》的拍攝制作,這是一部承載著歷史記憶、傳承著紅色基因的作品。我們拍攝的紀錄片旨在通過真實的鏡頭,講述羅定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如何克服重重困難,修建起這座水利工程的偉大壯舉。在過去的十多天里,我們中央新影集團和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微電影委員會、廣東視協、羅定市委宣傳部等組建的拍攝團隊深入羅定,來到長崗坡采風創作和拍攝,親身感受到了羅定人民的堅韌品質和樂觀精神。我們用鏡頭記錄下了長崗坡的變遷,記錄下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也記錄下了新時代羅定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們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讓更多的人了解羅定,了解長崗坡,了解這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從而激發我們和我們的后人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力量。同時,今天在這里舉行首映的音樂微電影《羅定一家人》,以及微電影微短劇《情系長崗坡》和廣播劇《長崗坡的故事》,都是對長崗坡精神的傳承和發揚。這些作品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展現了羅定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它們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展望。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所有參與這些作品創作的同仁們。是你們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才使得這些作品能夠如期完成,并呈現出較高的藝術水準。同時,我們感謝廣東省領導、省委宣傳部領導、謝謝云浮市領導、感謝羅定市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拍攝工作的支持和幫助。影視作品是時代生活的反映,是文化的載體。中央新影集團作為國家影像的記錄者與典藏者,深知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挖掘更多具有時代價值、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的題材,用鏡頭記錄時代,傳播正能量,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貢獻我們的力量。
(上圖為羅定市政協主席張娟致辭)
羅定市政協主席張娟在致辭中說,我們懷著喜悅與期待,共同見證音樂微電影《羅定一家人》的首映禮,以及微電影微短劇《情系長崗坡》、紀錄片《長崗坡 廣東紅旗渠》的圓滿收官。這是羅定文化事業發展的一件盛事、喜事,更是向新時代獻上的一份深情厚禮!在此,我謹代表羅定市委、市政府,向蒞臨現場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為作品傾注心血的導演、編劇、演員和全體工作人員致以誠摯問候!向長期支持羅定文化建設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一部作品,就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豐碑;一段光影,就是一方水土的時代記憶。此次“跟著微短劇去旅行”系列影視作品,以羅定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民俗風情等特色元素為創作源泉,通過音樂微電影、微短劇、紀錄片等多元藝術形式刻畫羅定的“過去”與“現在”,生動詮釋了羅定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新時代精神,它們讓我們看到,歷史從不曾遠去,精神永遠在傳承!《羅定一家人》以“小家庭”折射“大時代”,用音樂微電影形式講述一家三代與長崗坡的故事,展現羅定的人文魅力與奮斗精神;《情系長崗坡》和《長崗坡 廣東紅旗渠》則聚焦長崗坡渡槽,深入挖掘背后的動人故事與偉大精神,再現了羅定人民肩挑手扛建設“人工天河”的壯麗史詩,讓“為民、擔當、實干”工作作風跨越時空,煥發新的光芒。
這些作品的成功創作,離不開各位主創及演藝人員的辛勤付出,也凝聚著眾多專家學者、文藝家的智慧與心血。在此,我要向所有參與作品創作的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感謝你們用鏡頭捕捉羅定之美,感謝你們用故事傳遞羅定之情,感謝你們讓羅定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羅定是一座鐫刻著紅色基因的城市,也是一片涌動著創新活力的熱土。當前,羅定全市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和綠美生態建設。我們期待以系列影視作品《情系長崗坡》的上映為契機,吸引更多人走進羅定,感受長崗坡的紅色力量、品味瀧州大地的人文之美;同時激勵新一代羅定人傳承精神、接續奮斗,在新時代書寫更加壯麗的篇章!我們也誠摯邀請更多的文藝家來羅定采風創作,共同挖掘這片土地上的鮮活案例,創作出更多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精品力作,讓羅定故事、羅定聲音傳得更遠、更響!
(上圖為廣東省電視藝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邢瑛瑛致辭)
廣東省電視藝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邢瑛瑛在致辭中說,這幾部承載著深厚地域文化與偉大時代精神的影視作品,正式宣告勝利關機,這次羅定活動,不僅是影視制作進程中的一個節點,更是一次對地域精神傳承與弘揚的全新啟程。從籌備到拍攝完成,離不開多位領導的關心與厚愛。領導們高瞻遠矚,深刻認識到長崗坡精神對于當代社會的激勵價值,在政策引導、資源協調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為項目的順利推進保駕護航。同時,多家單位也紛紛伸出援手,在資金、場地、設備等方面提供堅實保障,成為這幾部影視作品得以誕生的強大后盾。在拍攝現場,演職人員全身心投入。烈日下,他們的汗水濕透衣衫,卻從未停下拍攝的腳步;風雨中,他們堅守崗位,只為捕捉最真實、最動人的畫面。從導演對每個鏡頭的精雕細琢,到演員對角色的深度詮釋;從攝影師對光影的巧妙運用,到劇務人員對后勤的全力保障,每個人都將心血傾注其中。如今,這部劇成功關機,它拍出了嶺南味道,嶺南風光、風土人情在每一幀畫面中流淌;拍出了羅定精神,更拍出了人們奮發向上的力量與實干擔當。它的誕生,就像一束光,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相信這部作品,一定會讓羅定故事走出廣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羅定精神,成為新時代拼搏奮進的強大動力!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上圖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微電影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子致辭)
總制片人、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微電影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子在致辭中說,文化羅定,大美云浮。世上萬物皆有緣,萬千氣象皆有度。此次與羅定結緣,與云浮同行,與廣東影視界的良師益友共享盛世繁華的文化影視創作成果,源于一個美麗的故事,源于著名作家遠山老師的介紹,緣于廣東省老領導梁偉發書記的邀請,源于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長崗坡》一書的文化精神的啟迪與引領。其實,拂去歷史的塵煙,我們看見和發現了五十年前羅定人民團結奮斗、戰天斗地的英雄群體的壯歌,我們看見和發現了更加久遠的歷史中的羅定人民的英雄浩歌,更源于今日之新時代更多羅定人民的情義與大愛的壯麗輝煌的史詩。一次善舉,一次德行,一次品格之遠的文化之旅,總能讓我們感受到羅定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博大情懷,由此,也開啟了我們對學習長崗坡精神和傳播云浮魅力、傳播羅定精神之光的一個文化影視巡禮活動。
最初的策劃是拍攝一部紀錄片,制作一部廣播劇,創作一部微電影微短劇作品。后來,我們又創作完成了一部音樂微電影作品《羅定一家人》,今天舉行首映禮。這是名導邵樹彬執導完成的一個優秀作品。一個月以來,在主辦單位領導下,在趙臺長、梁書記悉心指導下,在廣東、在云浮、在羅定各級領導和羅定人民的全力支持下,我們和我們的主創團隊進行了深入采訪,深度調研,深刻研討,從最初的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感人故事和統一思想凝聚出來的火花,從廣大人民群眾在艱苦條件下的意志品質形成、到科學技術鉆研態度和精神力量匯聚都進行了多方解讀和全面詮釋,我們的創作主旨就是希望運用一次和多次的影視文化的宣傳行動,有效助力地方的文旅產業和經濟建設發展,為助推文化影視繁榮貢獻綿薄之力,這也是《中國長崗坡》一書所帶來的力量與愿望,而這種愿望與希望也代表了廣大羅定人民的一種期望。
于是,我們和我們邀請的藝術家一起來了。義無反顧又無怨無悔,任勞任怨而全心全意,我們從四面八方來到了歷史經緯下的新羅定,先后組織三批藝術家深入生活活動,舉行一次詩歌朗誦演出活動,其主題是向時代高歌,向英雄致敬。著名表演藝術家斯琴高娃老師、畢彥君老師、臧金生老師,溫玉娟老師、王歡老師、王一珺老師、闞宇老師等藝術家和影視工作者,著名導演闞衛平和一批作家編劇、制片人等,多數都是第二次來到美麗的羅定,盡管路途遙遠,但大家依然激情洋溢。在我們過往的十多年微電影創作記憶中,為了一個微電影題材,為了一個微短劇故事,組織浩浩蕩蕩的創作隊伍,進行采風創作是過去沒有過的先例。
前天晚上,在羅定,與劇組的演職員和羅定的作家企業家朋友一起宵夜的時候。有人突然問我,謝謝您們對羅定榜樣和文化精神的關心支持。我們不明白,一支國家級影視創作團隊,為什么選擇了羅定?選擇了羅定來干什么?藝術家又圖得是什么?當時,這位朋友的問題拋出后,沒等我回答,他又自言自語地進行了自我解讀。他說,你們的思想境界比我們高,你們的藝術造詣比我們深,你們的觀念比我們新,你們的目光比我們遠,實際上,你們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是的,長崗坡的故事凝聚了“不怕吃苦,不畏艱難,不怕犧牲,勇于向前,勇敢面對,敢于拼搏,艱苦奮斗,一心為民”的精神內涵,它所凝聚的“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棒接著一棒干”的傳承偉力,正是新時代干事創業的行為典范,也契合了黨中央的指示要求,其實,一個領導班子同為一個目標接續奮斗,同為一個方向團結一心,一直到如今的新羅定,包括歷屆的領導班子,都有團結協作,群策群力,勇于勝利的精神品質。
學習長崗坡精神,做先進文化的傳播者。長崗坡精神,帶給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首先是一種“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文化理念,而傳播先進文化是我們藝術工作者、表演藝術家的職責,在趙臺長的率領下,我們組織藝術工作者來到了長崗坡深入生活,認真參觀,認真采訪,認真調研,與當年的建設者、與民工家人交朋友。學習長崗坡精神,做文化強國理念的踐行者,這是我們的初衷。這一次,我們邀請了十多位著名演員、著名導演,為了宣傳長崗坡精神,大家兢兢業業地愛崗敬業,認認真真地切實學習,任勞任怨的努力工作,這種任勞任怨還體現在今天的羅定人民的身上,此次與我們合作的羅定市宣傳文化影視部門,無論是常委陳部長,還是常務副部長李江,還有宣傳部的譚主任,包括進入攝制組的宣傳部干部,融媒體中心的創作骨干,還有與劇組一塊兒打拼的父老鄉親和各位幕后默默無聞工作的老師,他們身上的優良的品質,優秀的品德也在感染著我們,這也是一種先進文化的傳播與實踐。
學習長崗坡精神,除了作先進文化的傳播者,作先進思想的踐行者之外,我們以實際行動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響應廣東省委、省政府的號召,落實云浮市委、市政府、羅定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舉措,用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來反映文化的羅定,美麗的云浮,歌頌英雄的羅定,英雄的人民,最終為促進地方的文旅發展和經濟文化繁榮做點努力。
我們為什么選擇了羅定?我們來羅定作什么?我們宣傳羅定圖得是什么?我們圖得是,以影視藝術工作者的初心使命,為羅定,為云浮,為廣東奉獻一系列優秀的作品。在拍攝現場,在導演的指揮下,斯琴高娃老師、畢彥君老師一遍遍復讀臺詞,演繹角色,一絲不茍地進入特定的情緒中;現場的優秀青年演員認真做功課,每位演職員都盡心盡力,每一個鏡頭、每一幀畫面,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都進行精心設計,保持精益求精的狀態。
我們圖得是什么呢?我們圖得是宣傳的效果,傳播的影響,文旅的發展,人心的團結向上。我們圖得是影視藝術工作者用心血智慧創作的精品力作的光榮綻放。我們圖得是謳歌贊美時代的建設者,貢獻者。今天,我們特別邀請了當年參加長崗坡渡槽的建設者代表和犧牲民工家庭的家屬代表,他們是時代的建設者,也是時代的歌者,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質樸的光彩,那些閃爍于生活中的優秀的思想品德值得我們學習,也是我們希望所圖的力量所在。現在,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有請我們的建設者和民工家屬代表,有請張松彬老師、梁坤元老師、何榮南老師、肖碧梅老師4位當年的建設者,他們是全市水利戰線的優秀代表,他們的身上凝聚了數萬人民的精神力量,同時我們還要把掌聲,獻給為了長崗坡渡槽建設而犧牲的民工家屬代表陳榮開老師、陳雄開老師,有請他們上臺。
看到建設者們樂觀的的形象,聽到犧牲者家屬平和的聲音,我們心生敬重。他們以青春的力量,以國家為重的大愛,以奉獻家鄉、建設家鄉的行為,同時也回答了我們為什么選擇羅定,我們來羅定作什么,我們圖什么的問題。向建設者學習,向人民致敬。我們是為傳播先進的文化思想,踐行先進文化,贊美羅定,歌頌云浮,宣傳廣東的紅色文化、英雄精神和世紀工程而來。
總制片人鄭子邀請建設者代表登臺的場景,令人銘記而難忘。現場的這個環節贏得了陣陣掌聲,建設者與藝術工作者一同回顧了長崗坡渡槽的建設歷程,感受到了建設者的家國情懷和赤子初心,現場響起的陣陣掌聲,表達了對建設者的禮贊之情。
(上圖為總制片人鄭子邀請參加長崗坡渡槽的建設者張松彬、梁坤元、何榮南、肖碧梅和犧牲民工家庭代表陳榮開、陳雄開上臺)
(上圖為著名演員王歡在主持)
在全場觀眾的期盼中,音樂微電影《羅定一家人》舉行了觀摩首映禮。為了能更真實地展現羅定的風土人情,導演邵樹彬和制片人率領創作團隊多次深入羅定的大街小巷、鄉村田野,與當地居民交流,收集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動人故事,就是為了將最原汁原味、充滿溫情的羅定呈現在大家眼前。跟隨影片一同走進那個充滿溫情與力量的羅定世界,感受獨特的人文魅力,探尋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溫暖故事。
(音樂微電影《羅定一家人》導演、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微電影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邵樹彬)
音樂微電影《羅定一家人》由知名導演、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微電影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邵樹彬執導,他在發言中為觀眾分享了創作經歷。仿佛看到了創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真切地感受到了這部作品背后的創作艱辛與真情誠意。
本片故事線主要講述學成歸來的游子陪同父母重返羅定老家受到觸動的動人故事。闊別數十年后,一家人重走故土,目睹新時代下的家鄉巨變,父母青年時代肩挑手扛參與修建的渡槽,如今依然充滿生機,家鄉的肉桂等產業遠銷重洋,變化雖然天翻地覆,鄉親們還是那么親切熱情。深切感受到父輩們為改變家鄉面貌付出的血汗,家鄉的騰飛既需要老一輩的艱苦奮斗,更離不開新一代的接續傳承。面對煥然一新的瀧州新城,游子毅然決定投身家鄉建設,恢弘大氣的主題曲唱響“建設家鄉不是懷舊,而是創造新記憶”的信念,致敬所有為羅定發展奉獻力量的平凡建設者,呼喚更多青年以智慧與熱情續寫家鄉振興篇章。
知名導演邵樹彬闡述了創作過程,他說,非常榮幸能成為音樂微電影《羅定一家人》的作曲和導演,也非常感謝劇組給了我和斯琴高娃老師,畢彥君老師,王歡老師等藝術家們和羅定中學的廖老師,潘老師,還有瀧州小學梁老師帶領的同學們合作拍攝的機會,這是來羅定的意外收獲與驚喜!寫這首歌還是源自鄭子主任發在朋友圈的一首歌詞《千年瀧州英雄歌》,最初看到這首詞的時候就被流暢的文字和情緒所感染,當時就萌發了把歌詞唱出來的心情,后來在鄭子主任的鼓勵下,當晚完成了第一稿的創作,第二天鄭子主任聽后表示,向領導報告,拍攝音樂微電影《羅定一家人》。《千年瀧州英雄歌》是激情迸發出來的作品,更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羅定英雄贊歌,后來在給這首歌編曲的時候,總是覺得音樂的力量不夠,直到有天,我偶然聽到今年央視春晚的一首歌《玉盤》,這首被網友稱作少年版戰歌的歌曲震撼了我,我被曲子里擂響的中國鼓啟發,在瀧州英雄歌的副歌部分加入了中國鼓的節奏,我想《瀧州英雄歌》不僅是一首羅定風情的歌曲,更是擂響戰鼓的英雄贊歌。
首映禮上,音樂微電影《羅定一家人》受到大家的好評。尤其是片中演員帶著對家鄉的深厚情感,為影片注入了純正的羅定味道。讓影片更加貼近生活,更加富有感染力,讓羅定的故事走進了每個人的心中。
(上圖為羅定市政協主席張娟為趙化勇頒發文化顧問聘書)
(上圖為中共羅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媛程為文化發展咨詢專家頒發聘書)
(上圖為羅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蔡成家為文化發展咨詢專家頒發證書)
(上圖為羅定市副市長傅振宇為演員頒發旅游形象大使證書)
在關機儀式活動現場,羅定市領導為文化顧問、文化發展咨詢專家和旅游形象大使頒發證書。攝制組負責人和藝術家為合作單位、支持單位頒發了拍攝基地銅牌并贈送了錦旗,表示感謝。
(上圖為趙化勇、梁偉發代表主辦單位為羅定市委、市政府贈送錦旗)
(上圖為裴月華、闞衛平代表主辦單位為羅定市委宣傳部贈送錦旗)
(上圖為斯琴高娃、鄭子代表劇組為合作單位贈送錦旗)
(上圖為畢彥君、張衛國代表劇組為合作單位贈送錦旗)
(上圖為臧金生、胡永平代表劇組為合作單位贈送錦旗)
(上圖為溫玉娟、周光盛代表劇組為合作單位贈送錦旗)
(上圖為鄭子、闞衛平代表劇組為合作單位贈送錦旗)
(上圖為王一珺代表劇組為合作單位贈送錦旗)
(上圖為闞宇代表劇組為合作單位贈送錦旗)
(上圖為陳宇湘、陳敬武代表劇組為合作單位贈送錦旗)
在活動現場,廣東省委原常委、政法委書記梁偉發為導演闞衛平、演員斯琴高娃、畢彥君、臧金生、溫玉娟、王歡、王一珺、闞宇贈送了精心創作的書法作品。
(上圖為廣東省委原常委、政法委書記梁偉發為導演闞衛平、演員斯琴高娃、畢彥君、臧金生、溫玉娟、王歡、王一珺、闞宇贈送書法作品)
(上圖為趙化勇、梁偉發、張娟、陳媛程、斯琴高娃、鄭子為關機儀式鳴鑼。裴月華、闞衛平、邢瑛瑛、畢彥君、溫玉娟、臧金生、王一珺、闞宇共同見證)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央電視臺臺長趙化勇,中共廣東省委原常委、政法委書記梁偉發,云浮市羅定市政協主席張娟、中共羅定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媛程、著名藝術家斯琴高娃和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微電影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子為關機儀式鳴鑼。總導演闞衛平、監制邢瑛瑛、裴月華、演員畢彥君、溫玉娟、臧金生、王一珺、闞宇共同見證了榮耀時刻。
(上圖為演員斯琴高娃、畢彥君、臧金生、溫玉娟和總監制邢瑛瑛、原羅定市委副書記譚政勛接受主持人鄭子訪談)
關機儀式后,進行了影視作品座談交流會。主持人鄭子訪談了著名表演藝術家斯琴高娃、畢彥君、臧金生、溫玉娟、邢瑛瑛、譚政勛和與會人員,就“如何在生活中向人民學習、汲取影視創作中的靈感與途徑”、“演員在飾演角色的過程中如何更好的塑造、傳承英雄精神”、“如何進一步向英雄學習、向英雄精神學習”等主題進行了充分探討交流。
(上圖為文化企業家鐘雪芳、鄧錦尚、陳啟泉、吳炳釗、吳木生、辛永光接受主持人鄭子訪談)
主持人鄭子訪談了羅定市瀧州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鐘雪芳、廣東穩固建設工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鄧錦尚、廣州市倩采化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泉、廣州東江漁村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炳釗、廣東鼎湖山泉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木生、廣東新泰隆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辛永光,文化企業家在座談中暢談了發展企業,提升企業文化建設,助力家鄉建設的話題。
長崗坡渡槽,素有“北有紅旗渠、南有長崗坡”之美譽,被稱為“人工天河”。長崗坡,它不僅是羅定的驕傲,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為了能更真實地展現羅定的風土人情,在3月8日的開機儀式后,中國視協微視頻(微電影)專業委員會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宗旨,先后組織主創團隊和影視藝術工作者赴長崗坡渡槽教育基地、羅定文塔、羅定學宮等地調研學習,多次深入羅定的大街小巷、鄉村田野,與當地居民深入交流,收集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動人故事,旨在將最原汁原味、充滿溫情的羅定故事呈現在觀眾眼前。為羅定的文化旅游發展添磚加瓦,為宣傳長崗坡渡槽建設過程中的“為民、擔當、實干”的優良作風和精神助力。
(上圖為演職員和嘉賓合影)
中國潛水救撈協會常務理事、水下安防專委會副主任、中國潛水救撈協會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周光盛、廣州火車站副站長張衛國、廣東省久久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董事長曾玖玖、國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國新文化市場協同部總監陳麗麗、攝制組負責同志和支持單位負責人、總制片人胡永平、音樂總監王國歡、執行導演林紅光、聯合導演邵樹彬、朱華,制片人楊偉、李思祥、影視項目負責人邵麗、劉力銘、李萍、周新利、劉建蓉、楊鴻、張冠中、葛新超、朱宜峰。支持單位負責人陳宇湘、陳敬武、周換珍,影視藝術工作者郭嬋、曹明珠、蘇樂怡和羅定演員麥涺鏞、韋攝恩、李文彤、王玄霞、潘素紅,廖國燦參加了關機活動。
(上圖為會場)
(上圖為藝術家斯琴高娃與劇組同仁和企業家辛永光合影)
當年的建設者、今年70多歲的張松彬代表建設者給攝制組發來了感謝信,他說:我有緣認識劇組的藝術老師真是三生有幸。您們無論是趙臺長,鄭子主任,總導演闞總等每一位,都抱著對我們長崗坡的愛!對我們羅定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工作的大力支持!對我們羅定全市人民的關心和愛護!為了我們祖國繁榮昌盛而共同努力!我們中國長崗坡的精神是敢為人先、為民、擔當、實干!您們團隊老藝術家經驗豐富,中年藝術家熱情能干、青年藝術家朝氣蓬勃,這是敢于創新的三代藝術家合拍出來的、最有特色的微電影《情系長崗坡》,演繹出一幕幕真實、宏偉的畫面,羅定市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省、地、市黨委政府領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想為民想,擔當使命,帶領黨員青年,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干好。您們為國、為民、擔當、精干。把真實的內容場景刻錄綻放精彩在電視上!讓世界各國人民了解我們美麗的羅定,美麗的中國!我們和世界上其他爰好和平的人都是朋友,都有一種熱情、感情、親情、友情、愛情從《情系長崗坡》表達出來!您們團隊多么光榮!值得致敬,值得我們學習!我代表羅定人民感謝您們!感恩您們。
在活動中,執行總制片人胡永平、李江、著名導演江平、闞衛平、著名主持人趙保樂和知名導演楊偉、邵樹彬、李思祥等表示,這次在羅定的采風調研,既是一次學習的機會,也是一次受教育的機會,我們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創作出有泥土芳香的作品。著名藝術家斯琴高娃、畢彥君、臧金生、溫玉娟和著名演員王歡、王一珺、闞宇、優秀青年演員屈恬伊、許啟越、劉則行在拍攝現場表示,通過拍攝系列作品《情系長崗坡》,我們受到了深刻教育,一定向英雄的羅定人民學習,學習長崗坡精神,演好自己的角色,希望能夠讓長崗坡的紅色基因成為推進羅定加快發展的底色,有機會,我們還會常來長崗坡渡槽黨員基地學習參觀的,增長學識,增進見識,與人民一起歌唱時代之歌。(圖片攝影:蘇漢榮 朱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