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系軍閥第二任首領唐繼堯
郭松
在昆明圓通山西隅有一座唐繼堯墓,墓正中刻寫著“會澤唐公冥墓”,墓前有14根歐式古典石柱,組成七個平頂墓廈,廊柱浮雕也具有歐式風格,墓廈前兩層石筑平臺,皆有石圍欄,平臺前兩旁立有石獅、華表,為昆明墓葬之冠。
同盟會革了大清的命,不少人乘機獨霸一方,比如山西閻錫山、西北馮玉祥,云南唐繼堯,唐喜歡以皇帝規格行事,出行時,儀仗隊旗幟招展、鑼鼓喧天,衛士挎著雙槍,手持方天畫戟,連給別人寫信,落款都是“東大陸主人”。
1883年8月14日,唐繼堯出生于云南會澤一個家境雖不富裕、但重視子女教育的地主家庭。父唐學曾是秀才,叔唐學敏曾是舉人。唐繼堯6歲入私塾,15歲應童子試,名列榜首。19歲時,新婚三個月的唐官費東渡,入日本士官學校第六期,寄語妻子袁氏道:“一語蛟龍寄尚清,私情公義兩分明。”期間,黃興與黃郛在各軍校發展會員,考慮高度保密,簡稱鐵血丈夫團。
唐繼堯回國后,歷任云南督練公所參謀處提調、云南陸軍講武堂教官、新軍第十九鎮正參謀官、七十四標第一營管帶、云南陸軍講武堂監督,期間參與謀劃和策動重九起義。1913年8月,袁世凱任命唐為滇黔聯軍總司令,派兵入川,參加圍攻相應“二次革命”的熊克武部。
滇系軍閥第一任首領為蔡鍔,他于1911年領導云南重九起義,推翻清王朝在云南的統治,建立云南軍政府,并擔任都督。 ?護法戰爭期間,滇軍遍布西南及華南各省;云南陸軍講武堂在貴陽、成都、瀘州、韶關等地開辦講武堂分校。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李烈均等通電全國,反對帝制,宣布云南獨立。蔡鍔病逝后,唐繼堯上位,任云南督軍兼省長。
1918年,唐繼堯倡議滇川黔三省在云南聯合辦大學,因故中輟;1919年,云南自辦大學呼聲高漲,海外滇籍留學生論及家鄉,莫不以滇省“速辦大學,作為育人材、救濟時艱之擬”為議題。同年9月,唐提出創辦大學方案,但因社會不安定,經費無著落,半途夭折。
這一年,云南第一批留學生董澤等人學成歸省,成為創辦大學的促進者,具體籌辦的骨干。1920年,東陸大學籌備處成立,董澤任處長,竭力經營,進入實質性階段。然而,就在籌辦工作漸次展開時,1921年顧品珍倒戈反唐,唐繼堯被迫流亡香港,大學創辦之事擱置。
1922年,唐繼堯回師云南,重掌政權。“前游在外,環顧各地情形,知籌辦大學更不可緩。”這次流亡使他認識到,創辦大學已成當務之急,他將創設大學之事置于重要位置。“1922年,公還主滇政,仍踐夙議,定校址,措經費,閱六月而斯校立。”
唐繼堯是東陸大學的首倡者和推動者,在唐繼堯故居中有四個大字——云大始祖,概括了唐繼堯對東陸大學的創建之功。為了紀念唐繼堯的創建之功,當時23名籌備員集體商議,一致通過以唐繼堯的另一個名號“東大陸主人”取出兩字“東陸”為大學校名。
唐繼堯為名譽校長,董澤為校長,財政廳長王九齡兼名譽校長。唐繼堯以教育為國脈所關,治滇要圖,西南之大不可不設高等學府,以培養大批人才,他在辦學費用上率先捐獻巨資,劃撥土地、房產、金錢和動員私人、集體捐資助學,奠定學校經費獨立的基礎。
唐繼堯提出在始建于1499年的云南舊貢院為校址。這樣,位于昆明市西北隅翠湖北路舊貢院街的“貢院”成為東陸大學的選址。隨后成立建筑委員會,經研究決定,凡貢院原有的可以利用的房舍,適當加以修理利用;新建樓房,均仿效歐美風格建筑。
由于他的大力支持,社會名流的共同努力,1922年12月8日,云南省府宣布私立東陸大學宣告成立。1923年4月20日,舉行開學典禮,先辦預科,后辦附中。1925年開辦本科,設采礦、冶金、土木工程、政治、經濟、教育五個系,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實行學分制,授學士學位。唐繼堯向學校承諾:學生必須考試入學,不準私人推薦考試不合格的學生入學,不干涉學校在招生用人方面的權利。
1926年7月,第一批畢業生畢業。雖然云南航空對云南發展無足輕重,但云南航空學校畢業生后來大多成為北伐和抗戰中的空軍骨干和空軍培訓骨干。他除了創辦東陸大學和云南航空學校外,還創辦高等師范學校、美術專門學校、無線電學校、蠶桑學校等,按照新制改造和擴大農工、師范女子中學,按照新制辦初高兩級中學一所。
為了發展產業,造就有技能的專門人才,唐繼堯還創辦職業中學,還專設沿邊教育行署加強沿邊少數民族教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實行小學義務教育,在昆明市分三期強制實施,增辦小學十多所,近2萬學齡兒童限期三年內人學。在他主政云南時期,有高等學校2所,中等學校20余所,小學40余所。
校長董澤和東大教職員,一直念念不忘唐繼堯的功績,在1929年12月的東陸大學本科第一、二屆,文理預科第六屆、附中第一屆畢業生留別紀念會后,全體教職員和畢業班學生前往圓通山創辦人唐繼堯墓前進行祭奠,“飲水思源,懷往思哲。人雖邈遠,精神不滅”的祭文,表達東陸大學師生對他的深切緬懷之情。
王陽明的致良知思想,對唐繼堯有深刻影響。他為東陸大學制定校訓并作序:繼堯幼承家學,服膺《傳習錄》。少長讀《文成全書》及《理學宗傳》、《明儒學案》諸名著,體之于心,驗之于行,竊竊奉行之以為宗。比來世變日紛,閱事更廣,益信自治治人,王學最為直接,以無善無惡為心體,以為善去惡為功用;以致良知為始,以知行合一為歸。加之以物質科學,參之以世界文化,端趨向,宏造就,光大中華之儒術,補助吾滇之學風。撮其要旨,列為四條:于以尊人格,正人心,宏人道,立人極。闡舊學而培新知,造通才而應世變,庶有濟乎!姚江有言:愿得豪杰同志之士,扶持匡翼,共明良知之學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得自致其良知,以相養相安;去其自私自利之弊,以躋于大同。區區此心,亦猶是耳,諸生勉乎哉。
云南大學前身為東陸大學,東陸大學籌備的發端日期,云南大學會澤院大樓內的《會澤唐公創辦東陸大學記》有記載:民國四年,政府已計劃及之;七年,滇川黔省議會聯合會復倡議設立三省聯合大學;八年,各界人士或請愿議會,或建議政府,亦紛紛以為言,顧資靡所出,卒莫之舉;九年,會澤唐公既摧帝制護國,繼思振興文治,以奠國基……事垂成而輟于政變;十一年,公還主滇政,仍踐夙議,定校址,措經費,閱六月而斯校立。
作者簡介:郭松,四川古藺人,川大本科生,貴大研究生,從軍23年,從檢16年,《散文選刊》簽約作家,在《散文選刊》《散文百家》《邊疆文學》《檢察日報》《云南日報》《春城晚報》等發文120余篇,獲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4篇散文被選為初高中語文試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