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消息 池陸報道 2025年10月8日下午,由作家網與內蒙古評論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內蒙古知名作家水孩兒作品《黃河好人》新書研討會在作家網會議室成功舉辦。來自文學評論、藝術、媒體及文化界的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作品的文學價值、創作特色與社會意義進行了深入探討。

《黃河好人》是近年來內蒙古文學領域備受矚目的紀實文學作品,該書以黃河為敘事背景,真實記錄了王三及其救援隊三十年間挽救三百五十余條生命的動人故事。作品自2022年入選“內蒙古文學重點作品創作工程”并獲資助,于2023年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至2025年,該書相繼入選世圖文軒館配書單,并實現英譯版海外發行,顯示出持續擴大的文學影響力與社會認可度。

本次研討會嘉賓云集,解放軍出版社原政治部主任梁梁,小說家、《今日財富》主編王炬,《作家報》總編輯張富英,軍旅作家、高級檢察官王軍,詩人寒冰,中國評論家協會會員馮永平,網絡大V老猛,文旅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篆刻家廖侃,資深記者兼書畫經紀人黃麗,人民藝術家網主編馬金星,中國易經協會副會長朱建功,書法家紀萬平,宋莊靳文藝美術館館長仲紅,央視《大家》欄目原導演郭改云及作者家鄉在京人士、北京敕勒川商會會長趙俊良等20人參加會議。現場學術氛圍濃厚,交流互動熱烈。內蒙古評論家協會主席趙海忠向會議發來賀信,作家網總編輯、北京微電影產業協會會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冰峰(趙智)主持了研討會。

研討會上,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黃河好人》不僅聚焦于個體的善行義舉,更通過生動的群像描寫,勾勒出一批無名救援者長期堅守的溫暖圖景,展現了平凡人如何以樸素的善意構筑起堅實的“生命堤壩”。作者水孩兒歷時四年進行跟蹤采訪,從記錄者逐漸融入救援隊成為“老十四”。其創作既未俯視生活,也未刻意神化英雄,而是以朋友般的親切筆觸與充滿現場感的文字,賦予故事以溫度,塑造人物以筋骨。這種“把自己放進去”的寫作方式,既體現了對紀實文學真實性的尊重,也是“文學為人民”創作理念的生動實踐。
內蒙古評論家協會主席趙海忠在賀信中指出,內蒙古評論家協會始終珍視如《黃河好人》這樣扎根本土、傳遞正能量、弘揚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他認為,該作品不僅是水孩兒個人的重要創作成果,也是內蒙古文學與更廣泛讀者乃至國際舞臺進行對話的有益嘗試。此次研討會既是對作品本身的深度解讀,也是對文學如何更好地書寫“好人”、傳遞人性善意這一命題的集體思考。

作家網總編輯冰峰(趙智)在主持會議時表示,《黃河好人》是一部有故事、有思考的非虛構文學作品,具有社會性。作品中的人物都在挑戰人性中最有痛感的部分,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選擇黃河作為生命終結的人,或許是在尋找歸宿,或許是在逃避生活,躲避情感。總之,跳河是一種勇氣,連死亡都不懼怕的人,肯定有著超乎尋常的背景故事。可以說,作品具有多元的人性意義,也具有很大的人性延展空間,待挖掘的礦石也很豐厚。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水孩兒能有新的啟迪和感悟,在救人、救心、信仰、宗教等更多層面上進行思考,續寫出更有磅礴影響力的作品。
經過三個小時的研討,大家對《黃河好人》給予了肯定和高度評價,一致期待,《黃河好人》能夠被更多讀者閱讀與感知,期待作者水孩兒繼續深耕生活沃土,創作出更多觸動心靈的佳作;同時也期盼內蒙古文學界能持續涌現出此類有溫度、有力量、能夠走向世界舞臺的優秀作品。
《黃河好人》的成功,印證了優秀文學作品的生命力,也為地域文學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時代精神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范本。
純貴坊酒業